李中山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导致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不但有学生和学校方面的因素,而且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优化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毕业生;就业
根据高校扩招之后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数据信息证实,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十分困难,由于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多,因此比较缺少相应的工作岗位。在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缓解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是高校需要认真分析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一)高校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单一化
高校体育专业缺少自身的特色,绝大多数的高校依旧根据单一的模式进行办学,并且也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学生较难有效地统一生活实际与体育专业智力。这样一来,在实践与理论相悖的情况下,体育专业类毕业生的就业深受影响,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
(二)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缺少就业能力
导致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缺少就业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即生产里,是不是具备较强的就业技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就业能力不但涵盖专业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而且涵盖人际交往关系的处理水平。然而,纵观当前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而言,依旧严重缺失这方面的能力。
(三)高校缺少相应的就业指导
国内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较为迟缓,当前不少高校缺少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因而不能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际要求。与此同时,虽然有些高校举办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具备非常丰富的内容,但是高校难以将学生推向社会市场。对于如何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提高用人企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满意程度,这是一个依旧需要探究的问题。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比较于人文学科,体育学科的系统理论未曾形成,传统的体育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较慢,在大多数情况下,体育仅仅被作为增强体魄的方式。尽管我国对体育学科建设越来越重视,可是人们的思想认知依旧不够开放,尤其是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认知依旧较为狭隘,即所谓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此,不少用人企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存在歧视,这显然不利于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二、优化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一)优化办学模式与课程系统
高校需要以社会市场的实际需要优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即针对人才市场优化课程知识与培育目标。能够分化专业或选修专业中的一个方向,设置为五大模块,即任意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普通教育课、指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根据主、辅修制度,完全学分制执行。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多机会进行选择,从而向一专多能的体育方向人才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处理好学科基础课与公共基础课间的关系,在执行模式上,确保知识更新、基础强化、纵向理顺、横向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注重外语教育与计算机教育,从而有效地统一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
(二)提高体育专业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而言,其具备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怎样在就业中融入自身的这一系列优势是根本所在。这就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即注重各种就业能力的强化,持续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如提高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英语写作与口语技能、计算机技能等。在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较高的专业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自然提升。
(三)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作为高校体育类专业而言,应设置院系与学校的二级就业指导服务机制,从而优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仅仅管理招生、院系仅仅培养的互相脱节情况。学校一级组织学校的招聘交流会,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调整毕业生人事的问题,院系一级负责联系用人企业、推荐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培训面试技巧等。这样一来,学校的就业引导、院系的就业组织可以互相结合。高校要明确就业指导院(系)领导责任制。加强就业状况调研工作,大部分体育高校是由辅导员负责就业的指导和引导工作,体育高校专门成立一个负责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就业服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由高考招生、入学教育时开始实行。
(四)组织和发展体育公共服务
在公共服务中,政府部门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可以推动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实际上,政府部门属于公共服务供给者、立法者,并且也属于多元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导者。鉴于此,在公共体育中体现政府部门的功能,是提高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能够组织和发展农村体育、全民体育、社区体育等等,而政府部门需要提供相应的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且在社会发展的指标中注重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优化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一方面,社会需要创造一种公平、开放、公正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和学生自身也需要以就业形势做出相应的制度完善和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邹学亮.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合研究[J].体育科技,2016(03).
[2]畢丽君.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就业情况的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3).
[3]王彬彬,徐桂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