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霖
【摘要】唐《黔州刺史蹇公夫人西河蔺氏墓志铭并序》内容,记述了唐朝黔州刺史蹇修行的夫人西河蔺氏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墓志铭用封建礼制、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的尺度,对蔺氏为妻为妇德行进行衡量褒扬,对黔州刺史蹇修行家族三代为官着重概括描述。这些对研究唐代中后期西南地区基层官吏制度、西南地区黔州与涪州区划,州辖县的设置提供了实物参考。
【关键词】唐代;蔺氏;墓志铭
一、墓志铭录文
黔州刺史蹇公夫人西河蔺氏墓志铭并序
公讳修行涪州武龙人祖□武龙令父逸涪州司
袍绯鱼袋夫人年十六適蹇氏孕育男女各七人
又適郭氏再□而夫殁□于家其□□曰楚用□
汉用越亚汝燕尭等皆以用为名虽出自姪娣□
□子之是以螽斯化行□则百之美哉为德备□
□之风事父母舅姑以孝敬谨慎闻于□亲振□
□垂休内范□以动遵慈训非法不□每在公□
□□□人怀禀戄中外在□无娩于心异祥未□
不永享年五十有四以大中十年九月七日终
江陵府诸宫乡九思里之私第权窀穸兹别业十
二年戊寅岁十月十二日改卜□黔州信宁县其
月十五日壬寅袱于夫蹇修行塋时蹇公刺史□
秩未凡発事自初八日□孀女涸然躬执器
率尽彛离虽州先曹娥公是过也将行髽髮卉服
涕见父□琅琊惠权请乃其莫权以夫人称□先
皆丈人行也不敢有让乃铭曰萧雍和鸣克嗣克昌
踯躅贞姿如玉如金育子七人实慰母心孀女逢
□□故林亭苑原树以松榎寒月沉影沧江之下
二、墓志铭内容分析
(一)蹇夫人蔺氏生平
“蹇公夫人西河蔺氏……享年五十有四以大中十年九月七日终”, 蹇修行夫人蔺氏应该为西河郡,唐宣宗时期西河郡指现在山西汾阳县,她生于唐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贞元十八年(802),唐宪宗元和十三(818)年蔺氏十六岁嫁给了蹇修行;蔺氏卒于唐大中十年(856)九月,从“权窀穸滋别业”可知,权,暂且。窀穸,下葬。这说明是暂时下葬。大中“十二年(858)戊寅岁十月十二日改卜□黔州信宁县其月十五日壬寅祔于夫□□□塋,时蹇公刺□□□秩未几”。蹇修行先于其妻蔺氏而卒,卒时任职黔州刺史时间并不长,并且蹇修行发妻蔺氏,虽改嫁,但在去世后的第二年,迁坟至黔州信宁县罗州坝,与前夫蹇修行合葬;“夫人年十六適蹇氏孕育男女各七人又適郭氏再□而夫殁”说明蔺氏十六岁嫁入蹇门,育子女七人后,改嫁郭氏,然而郭氏也去世了,知道蔺氏为前夫蹇氏生七个小孩,并至少有两次短暂婚姻;“孀□洞然,躬执器,率尽彝□,虽叔先、曹娥□是过也。将行,髽髪卉眼,涕见父□,琅琊惠欢”,记叙了蔺氏在封建社会民间礼俗婚姻制度下,像东汉时的曹娥那样,做一个孝女,如何为妻为妇,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二)郡、道、州、县建置
“南北朝建德三年(574),改奉州为黔州,隋大业三年(607),改黔州为黔安郡,唐武德元年(618)以黔安郡复置黔州,开元二十一年(733),置黔中道,天宝元年(742),改黔州为黔中郡,至德元年(756)黔中郡复改为黔州”,唐“(大中)十二年改卜□黔州信宁县□□”,就是于858年迁葬黔州信宁县,即今武隆区江口镇罗州坝,“(隋)大业十年(614)分彭水地置信安县,唐武德二年(619)改为信宁县(治今武隆县江口)”,“贞观四年(630)治地由马鞍山迁至江口芙蓉江边罗州坝,隶义州。贞观十一年(637)改属黔州”,“唐武德元年立为涪州,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属江南道……元和三年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吉甫奏请涪州……隶于黔府……”。墓志信息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了黔安郡、黔中道、黔州以及江陵府之涪州、辖地武龙县间的析置及隶属关系。
(三)蹇氏家族
墓志铭前题为“黔州刺史蹇公……”開篇记述“公讳修行涪州武龙人祖□武龙令父逸涪州司袍绯鱼袋……”,蹇修行是武龙籍人,为唐代黔州刺史之一,蹇修行的祖父是武龙县令,蹇修行的父亲逸为涪州司马,且穿绯袍,佩鱼袋地方州一级司马应为闲职,官至五品。蹇氏家族祖孙三代分别在西南地区的武龙、涪州、黔州为官。
(四)更史补史
从墓志记载及唐代适婚年龄可推,蹇修行出生时间不会早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大中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壬寅祔于夫□□□塋”说明他比其妻蔺氏先去世,按正常考科举仕规律,蹇修行为刺史应在元和至大中年间,然查后晋·刘昫等撰的《旧唐书》 本纪载,其间黔中观察使或黔州刺史分别有窦群、崔能、李道古、魏义通、严谟、崔远略、裴弘泰、陈正议、李玭、张沼、马植、韦康、南卓在籍,蹇修行不在之列,后晋《旧唐书》、明《蜀中广记》、雍正《四川通志》、光绪《黔江县志》、道光《涪州志》等皆无“蹇修行”之名录,墓志恰可补史料的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该墓志铭在“志”部分先记叙了蔺氏夫家蹇氏三代人的名爵籍贯,再记叙蔺氏孝父敬母以及相夫教子。“铭”部分则以四字句韵语形式,表达了对蔺氏德行的称颂和逝世的哀悼。墓志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志中反映出唐代大中年间,在西南地区所设的涪州、黔州,武龙、信宁县等情况,是研究地方史少有的实物资料;墓志有关于蔺氏于归蹇氏,再改嫁郭氏的记述,反映出唐代婚姻制度的相对自由开放,这与盛世时代政治清和景明、经济高速发达、文化繁荣昌盛有着密切联系。该墓志铭对研究唐代封建繁荣时期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备注:文中方框为文物中显示不清楚的字。
参考文献
[1]彭水县志编篡委员会.彭水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