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影响分析

2018-05-14 15:20郁万杰王颖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

郁万杰 王颖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28%(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急性脑梗死;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c)-0059-02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是因缺血缺氧、局部脑组织急骤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一种急性脑部疾病[1],此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如未及时对其予以合理治疗,极易导致患者机体健康、生存质量受到不利影响[2]。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2016年4月—2017年8月该文选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探讨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的影响,以便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管理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均经CT或CRI检查确诊;患者均无精神疾病史;患者均无心、肝、脾、肺、肾等疾病。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13±4.52)岁;病程1~6 d,平均(3.05±0.69)d;合并糖尿病19例,高血压20例,高血脂患者1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6.85±4.08)岁;病程1~6 d,平均(3.01±0.52)d;合并糖尿病18例,高血压19例,高血脂患者1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管理规定完成护理工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强化法律、法规,加强临床护理。了解法律法规利于护理人员更为合理地开展护理工作,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和重视,方可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完成。护理工作開展过程中,应明确保障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同意权等。开展护理工作前,应对患者讲解护理目的、方法等,使得患者能够充分了解护理工作,且可对其进行合理选择。如此可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发生。②成立护理管理风险小组,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组成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小组应对重症患者进行合理风险评估,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急性脑梗塞护理预案,便于对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预见性护理可使得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使得护理有目标,且具有良好的预见性,保障护理工作的优质性、科学性,按照先预防、后治疗原则,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如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应采用合理方法及时进行处理。急性脑梗死是比较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通常无良好的自护能力,容易出现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在护理中应对起床、入厕等进行重点防护。通过预见潜在问题,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③将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有效避免护理工作实施的随意性、盲目性,通过程序化护理工作步骤的制定,可有效避免护理中因疏忽等而出现不良问题,通过培训,使得护理人员习惯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并将其自动应用到临床护理中。④病历书写管理:强化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治疗病案书写质量,利于进一步诊疗的准确性。而且在护理书写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便于主治医生能够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更为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此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且有效预防护患纠纷。⑤护患沟通管理及人文关怀:护患沟通对于临床治疗、护理均具有明显作用,在护理管理中,督促护理人员加强沟通技巧的应用,使得患者感受到关爱、温暖,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预防护患纠纷。⑥加强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尤其是护士长,作为整个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应及时对临床护理中涉及到的人、财、物进行协调及有效管理,正确应对突发问题,而且应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职责进行明确,使之了解自身职责、权利,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NDS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即:ND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好;ADL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即:ADL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DS评分、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NDS评分(29.06±6.27)分、(29.13±6.04)分、ADL评分(17.03±10.36)分、(17.10±9.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8、0.154,P>0.05);护理后,观察组NDS评分(11.15±3.8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72±5.72)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95,P<0.05),观察组ADL评分(57.62±13.06)分高于对照组(50.15±12.5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3,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出现头晕,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3例头晕,嗜睡1例,恶心呕吐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2,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突发性中断,且使得患者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患者供应脑部血液的相关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栓,从而造成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并由此而引发的一种疾病[4]。患者发病过程中往往发生一系列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半身不遂等,患者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甚至昏迷不醒等,导致患者机体健康、生活质量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引发严重后果[5]。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予以合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而为了确保护理干预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其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6]。

经研究可知,护理后,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28%(P<0.05)。通过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可使得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具有更高的规范性、科学性。急性脑梗死护理工作均应符合法律要求,成立护理管理风险小组,制定符合实际的护理方案,使得急性脑梗死患者得到所需的护理干预,通过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可使得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每天护理日程均得到有效规划,护理人员根据护理方案得到有条不紊的执行,由此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预防重复操作。通过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可使得护理人员依据每天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降低护理差错,提高护理目的性,保障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预后[7]。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侯艳玲,杨竹.急诊及住院期间连续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15-16.

[2]  陈静,宁阳.个体规范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13-14.

[3]  杨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35-137.

[4]  田英姿.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221-222.

[5]  邵慧,劉美玲.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识别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7-89.

[6]  曹美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33-35.

[7]  吕晓.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37-238.

(收稿日期:2018-05-24)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