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红 姜莲英
[摘要] 目的 研究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阑尾切除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普外科行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103)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管理,仅疼痛时遵照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统计每位患者住院期间的疼痛、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基本满意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1、3、5 d时疼痛评分分别为(7.4±1.1)分、(5.4±1.1)分、(3.0±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4±1.2)分、(6.5±1.0)分、(4.1±0.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观察组的情绪评分在抑郁、孤独、焦虑、愤怒4个维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1±1.9)分,高于对照组的(88.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4.2% vs 85.7%),整体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χ2=3.588,P<0.05)。結论 在阑尾切除术患者中施行规范化疼痛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情绪评分,提高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规范化疼痛管理;阑尾切除术;疼痛评分;情绪评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3(a)-0072-02
疼痛是由于各种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严重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术后疼痛是手术后最经常出现的症状,也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面对的护理问题。阑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腹部手术之一,术后尤其是肠蠕动恢复前,患者多有明显疼痛。严重的疼痛常导致体力消耗过多、精神萎靡、情绪消极,更对患者术后及早下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造成了影响。因而,对基数重大的阑尾切除术患者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又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基于此,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尝试在阑尾切除术患者中施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并对其临床价值做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普外科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纳入103例患者,年龄19~74岁,平均(42.7±4.2)岁;男性54例,女性49例;单纯性阑尾炎34例,化脓性阑尾炎69例;伴有高血压48例,高脂血症33例,糖尿病19例。对照组105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41.9±3.6)岁;男性55例,女性患儿50例;单纯性阑尾炎36例,化脓性阑尾炎69例;伴有高血压47例,高脂血症36例,糖尿病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伴随疾病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入组后,详细登记每位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情况、术后1、3、5 d的疼痛评分、术后5 d的情绪状态评分、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终点为疼痛评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基本满意率。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管理,疼痛时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规范化疼痛管理方法:①成立规范化疼痛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成立护士业务骨干、医生业务骨干组成的疼痛管理小组。②规范化疼痛管理流程:小组内责任医师和护士对患者从入院至出院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评估情况采取相应镇痛措施。手术当天每4 h评估一次;评分在3分以上时,每天进行评估;评分在3分以下时停止评估。疼痛评分在3分以下时,给予非药物镇痛方法,及时评定镇痛效果;疼痛评分在3分以上时,采取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相结合、按时给药和按需给药相结合的模式。③疼痛管理注重个体化:不同的患者受其年龄、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手术大小等因素影响,对疼痛的感觉和体验有所不同,因此对所有患者的疼痛管理个体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1.2.3评价方法 ①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1]描述疼痛程度,1~10分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数字越大疼痛越重。0分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代表剧痛、难以忍受。②情绪状态测定采用心力评定量表[2]评估,共包括焦虑、孤独、抑郁、愤怒4个维度,每个维度分数越高,说明不良情绪越重。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评分
观察组术后1、3、5 d时疼痛评分分别为(7.4±1.1)分、(5.4±1.1)分、(3.0±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4±1.2)分、(6.5±1.0)分、(4.1±0.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情绪评分
7 d时观察组在焦虑、孤独、抑郁、愤怒4个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4.2% vs 85.7%),整体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χ2=3.588,P<0.05),详见表3。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1±1.9)分,高于对照组的(88.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
3 讨论
疼痛是人身体内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时出现的主观上的感觉和情绪的不适感,同时也是机体对不利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措施。我国病房的疼痛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仍以护士为主导,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干预-评价机制[3]。护士作为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专业人员的协作者,在疼痛管理中充当重要角色。因此在护理管理中推广规范化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4]。
该院施行的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組术后1、3、5 d时疼痛评分分别为(7.4±1.1)分、(5.4±1.1)分、(3.0±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4±1.2)分、(6.5±1.0)分、(4.1±0.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观察组的情绪评分在抑郁、孤独、焦虑、愤怒4个维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1±1.9)分,高于对照组的(88.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4.2% vs 85.7%),整体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χ2=3.588,P<0.05)。
该项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解辉等[5]选择48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加强疼痛管理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贺静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阑尾切除术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的观察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高患者舒适感。
综上所述,在阑尾切除术患者中施行规范化疼痛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情绪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邵素敏,洪秀卿,张丹红.胸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评估与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12-13.
[2] 刘晓峰.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39(6):141-146.
[3] 秦玲,薛晓明.患者疼痛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121-124.
[4] 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5] 解辉,王彬.加强外科手术患者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731-732.
[6] 贺敬,蒋慧娟.规范化疼痛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3上旬刊):124-125.
(收稿日期: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