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益岩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外科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恢复,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舒适护理模式;外科;心理状态;疼痛评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83
舒适护理为给予患者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可在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达到护理效果, 促进患者恢复健康[1]。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加强舒适护理的应用, 可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外科护理人员引起重视。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外科患者8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男26例, 女15例;年龄43~79岁, 平均年龄(62.5±6.4)岁;行骨科手术17例, 普外手术14例, 五官手术10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7例;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60.7±6.1)岁;行骨科手术16例, 普外手术13例, 五官手术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具体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担心手术安全性, 加上经济压力、疾病折磨等, 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影响身体康复。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 并耐心回答患者疑问, 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 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使家属能鼓励和支持患者,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环境护理:将病房光线调至柔和, 注意保持病房卫生, 定期进行地面及物体的消毒, 将病房温度及湿度调节适中, 注意通风, 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1. 2. 2 术中护理 在迎接患者进手术室时, 动作要轻, 尽量降低手术器械发出的声响, 避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在行麻醉时,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询问感受、加强心理支持;若手术期间需要更换体位, 可给予棉垫等提高舒适度;若手术时需要暴露身体, 则充分保护及尊重患者隐私。由于手术室温度普遍较低, 应注意给患者保暖。
1. 2. 3 术后护理 ①疼痛护理:大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疼痛,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休息和睡眠。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疼痛情况, 了解疼痛的部位、发作时间及发作程度, 并适当给予止痛药处理。同时, 可采取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 以降低疼痛感。②饮食护理:对于腹部手术患者, 在术后应禁食1~3 d, 在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 才能进食。患者前期主要食用流质食物, 并根据康复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非腹部手术患者, 若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则可恢复进食, 食物以高蛋白、低脂、低盐、富含维生素为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分析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 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采用本院自制心理状态评分量表进行评价, 范围为0~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良好;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2], 范围0~10分, 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心理状态评分和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非常满意29例(70.7%), 满意7例(17.1%), 比较满意3例(7.3%), 不满意2例(4.9%), 护理满意度为95.1%;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19.5%), 满意9例(22.0%), 比较满意14例(34.1%), 不满意10例(24.4%), 护理满意度为75.6%,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部分外科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治疗期间及治疗后, 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产生疼痛感的原因主要与患者心理不适及麻醉效果有关[3]。舒适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通过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术中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4, 5], 达到护理效果, 提高护理质量。在围手术期的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舒适护理, 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 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此外, 护理人员的态度及行为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直接影响[6, 7], 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改善护患关系,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减轻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 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小艳.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27):356-357.
[2] 王显瑜. 外科临床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4(5):171.
[3] 李玉梅.舒适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13(13):41-42.
[4] 王晶茹, 王晴, 林英.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4):68-69.
[5] 秦中翠.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8):72-73.
[6] 白慧平. 舒适护理模式在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4(12):1531-1532.
[7] 王爱梅. 舒适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患者的效果. 医药前沿, 2015, 5(32):98-100.
[收稿日期: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