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暖 王疆娜 孙威
摘 要:以山东省省直部门职工为对象,对其进行骨质量、身体成分、糖尿病患病风险以及血管机能检测。结果发现:该群体骨质疏松占比为2.7%,骨质异常占比为44.1%;脂肪超标占比为50.5%,肥胖人数占总体的21.6%;糖尿病患病高风险占比27.8%;血管弹性下降及弹性差占比7.5%。山东省省直部门职工存在较大的慢性病风险,应采取增强健康意识、增加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等措施改善体质,进而遏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省直部门职工;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血管机能
中图分类号:G80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8)05-0090-05
Abstract:The paper took staff from departments under the direct management of Shandong government as study objects and made a physical examination on them, including: bone quality, body composition, risk of diabetes and vascular function. Results show that 2.7% of the group have osteoporosis and 44.1% have abnormal bone quality; the proportion of overweight fat accounts for 50.5%, and the number of obese people accounted for 21.6%; 27.8% have the risk of diabetes and 7.5% have decreased vascular elasticity and poor vascula elasticity. There is a higher risk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the staff.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condition, such as strengthening health consciousness, increasing physical exercise and adjusting diet, so as to curb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Key words:staff from departments under direct management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osteoporosis; obesity; diabetes; vascular function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也带来我国民众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巨大改变。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群体,长期久坐少动的工作性质以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致使慢性病发比率持续攀升。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对患者个人的健康及家庭负担影响显著;不断扩大的慢病人群也明显增加了社会负担,严重蚕食着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属于非体力劳动人群,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该群体进行慢性病的调查,可以把握该群体慢病的发病规律,从而为该群体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供科学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受试者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从我省省直单位中抽取了4 944名20~69岁职工。该群体属城市非体力劳动人群。所有受试者均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精神正常,意识清晰,身体健康,无明显的生理缺陷。
1.2 实验检测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质量、身体成分、糖尿病风险、血管机能检测,以分别评价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四种非传染性慢病。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2.1 骨质量检测
应用韩国BMTech超声骨密度仪UBD2002A对受试者进行骨密度测试。采用骨密度T值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其中T值<-2.5表示骨质疏松症;T值在-2.5~-1区间表示骨量低、骨質流失;T值在-1~1区间表示骨密度正常。
1.2.2 身体成分检测
应用日本MC-180身体成分测试仪对受试者脂肪含量进行检测。采用
体脂率=脂肪重量/体重*100%,评价肥胖程度。
1.2.3 糖尿病风险检测
应用法国eZscan电导分析仪对人体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进行评估,从而预测Ⅱ型糖尿病早期发病风险。采用象限值对糖尿病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其中0象限表示10年内无患病风险;1象限表示5年内无患病风险;2象限表示低患病风险;3象限表示高患病风险。
1.2.4 血管机能检测
应用日本BP-203RPE血管机能检测仪对受试者心血管机能进行检测。采用血管弹性来评价血管机能。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 分析数据百分比,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
2 研究结果
2.1 骨质量检测结果
图1显示,受测人群中“骨质正常”人数占比为55.9%,“骨质少孔”人群占比为41.4%,“骨质疏松”人群占比为2.7%。骨质异常人数占比为44.1%,占比明显偏高。
图2显示,男女性“骨质正常”“骨质少孔”以及“骨质疏松”三项指标比例相近,性别差异对比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图3显示,五个年龄段中,骨质异常比例分别为27.3%、34.3%、44.1%、53.1%、65.9%,且任意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比例分别为0.8%、1.5%、2.2%、3.9%、7.9%,且任意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正常人群比例随年龄增大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骨质少孔”和“骨质疏松”人群比例随年龄增大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2.2 身体成分检测结果
图4显示,总体人群中“标准健康”评价的人数占总体的47.3%,脂肪“过低”人数占总体的2.3%,“脂肪过高”人数占总体的50.5%,“肥胖”人数占总体的21.6%。
图5显示,体脂率在“过低”和“标准健康”两个等级上,女性比例显著大于男性(P<0.05),特别是在“标准健康”这一等级,女性比例为男性的2倍多;在“脂肪过高”和“肥胖”两个等级上,女性比例显著小于男性(P<0.05)。
图6显示,各年龄段中,体脂率评价为“标准健康”的人群,以20~2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为61.9%,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段(P<0.05)。在20~59岁人群中,“标准健康”体脂率人群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60~69岁人群“标准健康”人群比例显著高于50~59岁人群(P<0.05),而超重和肥胖率显著低于50~59岁人群(P<0.05)。
2.3 糖尿病风险评估检测结果
图7显示:本次测试人群中糖尿病风险较高人数(2象限与3象限之和)占总体的27.8%。
果图8显示,第2象限结果显示,该受测群体中,男性存在糖尿病风险的比率高于女性(P<0.05)。
图9显示,受测人群五个年龄段糖尿病风险较高(2、3象限之和)的比例分别为4.2%、10.4%、24.9%、44.2%、55.8%。随着年龄的增大,第2象限和第3象限占比逐渐增大,其中从40岁开始,呈现激增的趋势。在各年龄段人群中第1象限人群数最多,其次为第2、3象限人数,第0象限人数最少。
2.4 血管机能检测结果
图10显示,血管机能测试中,血管弹性评价“正常”人群占总人数的92.5%,“弹性下降及差”的人数占总比为7.5%。
图11显示,女性群体血管弹性指标总体好于男性,其中女性血管“弹性下降”人群比例为3.2%,显著低于男性的9.8%(P<0.05),且血管“弹性很好”人数比例为4.8%,显著高于男性的0.3%(P<0.05)。
图12显示,血管机能测试中,五个年龄段血管“弹性良好和很好”评价的比率依次为100%、98.5%、95.8%、85.4%、74.4%。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弹性呈明显下降趋势。从30~39岁年龄段开始,人体血管弹性开始出现下降的现象,并随年龄的增大,血管弹性下降的人群比例逐渐增大。
3 讨论
3.1 骨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省直部门职工骨质异常比例偏高,且从40~49岁年龄段开始,骨密度异常率上升,呈现出随年龄段的提高异常率快速提高的趋势。人体50岁以后,随着激素水平的快速下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率也快速降低,使得骨质流失速度加快,患骨质疏松的几率随之加大。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有效改善骨的微循环,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使血钙向骨内输送和破骨细胞向骨细胞转变增加,促进骨形成[1]。本群体骨质异常率的明显偏高,可能与本群体主要从事非体力的室内工作有关。建议此阶段中老年人不应只是盲目补钙,均衡的营养和适宜的锻炼才是标本兼顾的有效方法。
3.2 身体成分
根据全球营养改善联盟的调查结果,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率为30%。我省省直部门职工脂肪超标人群比例为50.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重和肥胖可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和骨关节病等等,如不及时控制,会严重损害健康。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进而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使肌肉利用脂肪的功能提高,使体内体脂减少[2]。16周的有氧运动有效地降低脂肪率,提高瘦体重比率[3]。该人群应该加强运动,同时控制饮食,通过增加消耗、减少能量摄入,以更好地控制体重,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
本次调查还显示,省直部门职工女性体脂率评价为“健康标准”的比率显著高于男性,超重和肥胖比率显著低于男性。究其原因,可能与女性更加注意体育锻炼(如广场舞)及家务劳动多等因素有关。
本次調查显示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增大。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4]。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会不断下降,这是肥胖的重要成因。值得注意的是,在60~69岁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率有所降低,这可能与退休后,该人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运动锻炼和合理膳食中,进而表现出优化身体成分的效果有关。
3.3 糖尿病风险
据统计,我国成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5]。糖尿病目前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另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本研究发现我省省直职工糖尿病高风险人数比例约为30%,远高于普通群体。这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较少的体力活动而导致的超重、肥胖有关,正如前文所述,该群体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较高。
本调查还发现,本群体糖尿病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这可能与年龄增大后带来的激素水平、代谢水平以及体力活动量下降有关。其中60~69岁年龄组老年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比率达到了55.8%。老年人因其较差的生理机能,一旦罹患糖尿病,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其并发症更是累及多个器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治疗负担。
同时,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在20~40岁年龄组,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比例约为10%,提示该病不是中老年人群专有的疾病,该病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这可能与本群体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较小的运动量以及酗酒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