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芳,杨浩
摘 要: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归纳出了构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九个基本要素并揭示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据此,提出了高职院校实施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的举措,并建议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高职院校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考评,以加强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执行力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与分析”(项目编号:17GY049);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设计”(项目编号:K201604)
作者简介:付艳芳,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化、文化传播与继承;杨浩,男,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0-0052-06
一、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 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1]那么,高职院校培养可持续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就可以阐述为: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其具备的知识基础与技术技能、学习能力、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既能满足当前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又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机器设备更新换代、新岗位涌现、新产品设计开发等对现有职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2]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受到了广泛重视,但由于其实施难度较大,耗时耗力,效果又不明显,难以体现办学绩效,所以该项工作依然停留在口头上,至今未取得较好效果。致使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发展变化的要求适应性普遍较差。[3]大量高职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甚至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专业性很弱,在发展专业的道路上,不是“走投无路”,就是缺乏发展后劲。在目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产技术瞬间即变的背景下,要保证职业技能与职业标准的协调发展,显然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紧迫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表现为职后的可持续发展,更表现为职前人才培养方案对岗位职业标准的适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2017年12月11,通过对某高职院校机电工程系、化工工程系、矿业工程系三个系的124名同学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53.92%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现在所学知识、这些知识能有什么用处,而41.51%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在这种漫无目的、迷茫、恐慌的学习、生活状况下,如何搞职业教育,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持续发展贯穿于个体的整个职业生涯,职前教育(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职后发展是两个显著的阶段。任一阶段的失败,都会使个体走上断头路,或者失去发展后劲。职前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职后是否可持续发展,职后发展是职前教育成效的延续和提升,没有职后的持续发展,职前教育的成效将变得苍白无力。然而,职后的持续发展,主要靠个体自发实现,个体只有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自主把握该行业或相近行业(本岗位或相近岗位)的技术革新周期及其技术发展方向,才能做到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主动适应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了两个方面。(1)发展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岗位职业标准的变化,各院校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目的是使个体的知识技能充分适应职业标准的要求,使人与经济社会达到协调发展。这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都做了很多试探性工作,也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订单培养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协调发展是暂时的、是僵化的。长期协调发展是由个体职后的发展情况决定的。(2)培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前教育是职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堂上的知识、技能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毕业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及时查找相关技术资料、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库,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适应新工种、新技术的要求。岗位适应能力差、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失败的挫折和领导的批评等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素养和能力,这种素养和能力表现为: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知识技能)等。这些现实问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的生动体现,而所谓的订单培养和一些学校所宣扬的零距离对接,也只不过是机械地“克隆”,这种培养模式对技术更新周期较长的传统工种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忽略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切断了个体持续发展的后劲。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素养和能力是职前教育在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头戏。
培养可持续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任务。个体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共同构成了个体职后发展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并驾齐驱。前者僅仅是“授之以鱼”,后者才是“授之以渔”,个体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所以“授之以鱼”也是必要的。具备必要的发展基础后,“授之以渔”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所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要逐步转移到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工作上来,切实做到为职后个体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铺设道路、指明方向、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长期有效,永不过期。
三、构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素[2]
发展离不开学习,终身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不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是不会持续发展的。笔者归纳出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它因素都要为之服务。所以,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性要素。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产生和维持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产生动机有两个基本条件: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学习需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好奇,对知识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爱好,以及对学习的理想和信念构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它是使学生产生学习、维持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但是,仅有学习需要还不足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行为,还需要有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外在对象——学习目标,这个两个基本条件都具备了,学习行为才会产生。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为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一致的。
(三)价值观
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多样的,最终什么需求成为主导学习行为的动机,取决于学生对这些需求的不同价值认同和态度。越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学习趋向的态度越鲜明,学习动机就越强。最后确定把什么对象作为学习动机所指向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价值观,所以价值观也影响着学习目标的确定。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素之一。
(四)学习目标的期望
学习者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必须具备估计学习目标的价值及其实现的可能性的能力。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价值和可能性进行充分估计后,最终确立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相对科学的、合理的,才能对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目标抱有希望和信心,这就是对目标的期望。受到学习需要的内在驱动和学习目标的外在拉动,能使学习行为具有较高的明确性和较强的持久性。这是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五)正确合理的归因
高成就动机的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和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断从事挑战性学习任务;如果失败了,则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后会更加努力,并期望着取得好成绩。低成就动机的学习者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或任务简单等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这使得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无法维持学习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合理的归因,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六)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消除习得性无力感的能力
如果学生认识到通过刻苦的学习可以带来好成绩,并且感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时,就会刻苦学习。学生只有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有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时,才会产生自我效能感。否则,即使结果再诱人,也难以产生自我效能感。在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了。相反,由于屡遭挫折、失败的打击而导致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对成功不抱期望,遇事束手无策、自暴自弃,表现出厌倦或放弃学习等行为倾向时,就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只有消除这种无力感,才能改变他们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
(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的知识、技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能力。它包括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加工、分析数据的能力、自主探索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八)良好的政治、文化、精神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指导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规范,没有道德、法律的约束,人的发展可能走上歧途,甚至背道而驰。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文化修养和强烈的责任感为可持续发展的提供正确的方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团队合作意识、工作和学习耐力、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以及健康的体格等都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
(九)职业生涯规划能力[3]
根据个体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等特征,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及其目标实现的途径,对可持续发展具有目标导向和规范作用,可以对个体的持续发展行为进行纠偏。
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如图1所示。
四、营造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的环境
(一)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在毕业条件中占比,以突出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地位,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分阶段实施、长期坚持。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象特征,决定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的艰巨性。学校必须投入相当的精力。以上述构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九大要素为落脚点,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方各面,让每位领导、教师、学生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主落实。
(二)改革现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要向着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改革。充分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双主教学模式等现代教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給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其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探索知识,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达到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要针对个体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确定学习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习得性无力感,以维持个体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高效的学习格局。
(三)营造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良好学习环境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内容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包括:全开放的实验实训室;优秀的网络课程、视频教学软件、案例库、自主学习项目库、实验实训仿真软件、网络答疑系统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个性化学习思想下的专业方向细化和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课堂反转、教学任务承包责任制等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的学生、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上述内容相互补充、共同作用,是培养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良好的发展不是一致、统一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具有个性特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和爱好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
生认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岗位标准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控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在毕业条件中几乎忽略了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必须及时扭转这一尴尬的局面,加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毕业条件中的筹码,是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关卡。把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高职院校评估范围,并加大指标权重,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
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见效慢、投资大的螺旋式过程,对于大工程的实施我们遵循至顶向下、目标细化的原则,所以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核也要分阶段进行。[4-5]
1.形成性评价。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但至少每学期都要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形成性评价是对各阶段学习效果的诊断。[6]教师要根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培养载体,并由此确定具体的实施措施,适时对个体的阶段性培养目标进行考核,并将形成性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如果合格,则进入下一阶段目标任务的学习,否则,继续进行本阶段的学习,直到考核合格。如果在规定的最长时间内还不能通过考核,要采取制裁措施,适时实行留级制度,以切实加强可持续能力培养的效果、体现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地位,从而引起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形成性评价过程如图2所示。
2.总结性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结性评价要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较客观公正的判
断。[7]显然,选择能够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各要素的评价载体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评价载体可以是一个作品、一篇论文、一个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一个专利、或者是在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某些学科上取得的某种发展。但是,这些成果必须是学生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查阅资料、探索相关学科知识,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汗水和智慧。针对这些成果展开答辩,基本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至于评价载体的选择已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
(二)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
高职院校开展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其工作量大、范围广,往往令人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但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敷衍下去了。所以,必须将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到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并赋予较大的权重,在适当的时候推行一票否决制,以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执行力度。
参考文献:
[1] 史根东,王桂英.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59.
[2] 李红.人才培养自评工作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7(20):66-69.
[3] 房元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高校论坛,2011(21):54-56.
[4] 姜宇国.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问题和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102-104.
[5]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7: 129.
[6] 张祺午,房巍.职教集团化办学现状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2(18):46-48.
[7] 刘向红,段峻.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5):72.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 Yan-fang1,YANG Hao 2
(1.Depart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Yul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lin 719000,China; 2.Dean's Office,Yul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lin 719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 employment and work status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ums up the nine basic el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reveal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also suggests that the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evaluated so as to enh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s train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責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