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018-05-14 09:38陈圆黄陈王秋云张龙
职教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陈圆 黄陈 王秋云 张龙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作为一种深层特殊推动力,校企文化融合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企业“适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对高职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六融合六对接”人才培养路径,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人才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SJB1880);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材工作委员会2017~2018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课题“质量提升视角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710453)

作者简介:陈圆,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材建设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2-0053-03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这一目标定位不仅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定,也决定了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择业就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因此,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校企文化融合:高素质创新人才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高职教育是教育改革中产生的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技术教育类型。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几乎覆盖社会各行各业,但就其人才类型而言,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但是,由于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同,而这些要求仅靠学校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很难达到的,需要有相应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熏陶。据深入调研分析,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与产业发展所需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不少企业反映高职毕业生难以融入新的环境与企业氛围格格不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境与企业的岗位工作真实情景存在差异,从而对企业文化感到陌生、难以适应和认同。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开展企业认知和企业实践,有意识的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从而减少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一)校企精神文化融合,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精神对接

精神文化是人类从事物质文化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观念形态。作为决定学校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教育教学理念、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和群体心理特征等;而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等,前者体现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后者则体现了企业独特、鲜明的经营思想,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因此,要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在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吸收不同类型企业的优秀文化,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来校,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企业文化论坛、创业者报告会、企业招聘会等形式,引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优秀企业文化理念丰富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从而使未来职业人形成企业必备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二)校企物质文化融合,实现实训中心与生产车间对接

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与企业生产情景相一致的实训中心提供条件支撑。因而,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要求,引入企业生产车间元素,校企合作共建真实或仿真的实训中心,做到实训中心与生产车间相对接,让学生在实训中心受到企业真实情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变革教学组织结构,推行“课堂—车间”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方式和生產方式的有机衔接。

(三)校企课程文化融合,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1]而课程文化是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并没有真正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对学生岗位核心能力的引导。因此,要加大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力度,在深入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在课程目标上,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为载体,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在课程内容上,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岗位针对性;在课程实施上,通过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将教学内容、岗位能力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进而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反映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与企业岗位文化相融合。

(四)校企质量文化融合,实现质量标准与岗位规范对接

《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等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世界范围看,以“质量标准”导向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潮流的共同目标。所以,要注重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相对固化的质量价值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岗位质量意识和岗位质量规范,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各实施环节的质量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要素和指标及时进行诊断与改进,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实现教学质量标准与职业岗位规范相对接。

(五)校企制度文化融合,实现学生管理与企业制度对接

制度文化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在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制订和实施各类管理制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偏于“柔性”管理;而企业的管理制度侧重“刚性”,用制度管人,强调效率、成本。因此,高职院校要“刚柔并举”,在教育学生、关怀学生和包容学生的同时,通過企业导师进校园、优秀毕业生创业成长报告、“现代学徒制” 职场体验等,有意识、有目的的向学生渗透并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校企制度文化相融合。

(六)校企行为文化融合,实现教学活动与企业行为对接

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要与企业行为相对接,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设置专业(群),根据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设置核心课程,根据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岗位操作规程设置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企业新品研发实际设置学生创新项目,根据企业发展开展职工培训;同时,通过聘用和吸引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学团队,将企业活动和行为寓于学校教育和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以校企行为文化融合,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一)校企深度融合,共创协同育人新体制

紧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组建“校企融合发展联盟”,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岗双职一体化”校企融合管理体制和“双师三证”协同育人机制;[2]依托“教师工作站”和“技师工作站”,建立双向流动的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依托实训平台,构建实训设备多元配置与持续更新机制和“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3]进而激发校企融合发展的内驱动力,实现双技人才共育、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服务共推和创新成果共享,促进校企融合向深度发展。

(二)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高水平实训平台和混编教学团队

以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全过程深度融合式发展为核心理念,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和“合作、合资”模式,整合学院和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和实训要素,共建与职业岗位、企业文化相衔接的高水平产教深度融合综合实训平台,从而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提供条件支撑。同时,依托高水平实训平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组成的混编教学团队,推行课程建设与实施“双项目经理”制度,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组织课程实施,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三)校企深度融合,共推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

通过校企融合发展联盟,共同制定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诊断与改进体系”,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共同组织教学评价。同时,根据教学运行质态和人才培养状况,适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方式,校企文化虽然本质特征不同,但两者的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要遵从教育规律,通过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园环境、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为载体,注重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将具有行业特色的校企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同时,提高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圆.高职动物药学类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材建设的实践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3):125-126.

[2] 葛竹兴,张龙,杭瑞友.“双岗双职一体化”校企合作体制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5-8.

[3] 王帅兵,张龙,于生兰.动物医药专业“三级递进、四元融合、学研用一体化”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74-76.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HEN Yuan ,HUANG Chen ,WANG Qiu-yun ,ZHANG Long

(School of Animal Pharmaceuticals,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train well-qualifie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s a kind of special and profound driving force,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to enterprise of the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h for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talent training——"Six Integrations and Six Dockings”, which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rough the practice for several years.

Key words: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cultural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talent training;path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