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8-05-14 09:38王露杨福梅张媛媛
职教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

王露 杨福梅 张媛媛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多元文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可利用的文化資源,通过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将少数民族文学、民族音乐舞蹈、民族体育游戏、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服饰和民族手工艺等结合高职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重新建构,形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大致需经过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步骤。

关键词: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少数民族地区

基金项目:2016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6C024)

作者简介:王露,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杨福梅,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张媛媛,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2-0020-05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地区学校在推行国家课程的同时,要注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要能够有效整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资源传承,加强学校课程的民族性特点,实现学校课程的发展。

为培养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型幼儿教师,彰显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高职师范院校领导、教师、学生及教育工作有关人员,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发挥地域特色,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一起参与自下而上的民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取、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校内实施并且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本研究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入手,结合高职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探索与少数民族高职师范教育培养幼儿教师相关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模式。

一、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文化理论

美国多元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在帮助学生学会从其它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主张应给学生提供文化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获得适应本民族文化以及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1]学者靳玉乐等人认为,多元文化课程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整合多元化的文化资源以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旨在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正义的一种课程形态。[2]因此,多元文化理论要求教育教学关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及文化的反思、传承和创新。要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民族文化的适应能力,充分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丰富化、教育性和生态性等特点,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前提下,选择与开发可利用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把握高职师范院校专业特色,使课程开发与民族文化资源相互融合,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斯滕伯格等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个体在原有知识储备及现有环境与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3]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依托地域的资源优势,关照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融合高职师范院校学生今后职业选择的需要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通过对少数民族的民族神话传说、民族音乐舞蹈、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手工艺等资源的搜集、整理、编码、分类和建构等程序,充分创造学生获得知识意义建构的条件,帮助学生在民族文化环境中获得自身的新的知识体系。

(三)后现代课程理论

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学生情境性的体验、创生性资源都是课程资源。[4]后现代课程具有开放、复杂、丰富和多元的特点,它主张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有更多的互动与对话,并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与个人发展有关的历史、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在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指导下,高职师范院校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关注所处地域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关注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对话、理解和融合,并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断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化,要求高职师范院校校本课程开发应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生态型及多样性,关注高职师范院校师生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校本课程开发者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需要不断地与民族文化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学生对话,从而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既能够发挥民族文化的教育性特点,又能够关照师生的内心体验,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文化课程的对话构建。

二、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生态型的特点,因此,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选择、编码、分类和建构的复杂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完成需要经历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等四个重要的环节和步骤。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需以国家的教育目的及学校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具体的课程目标为指导,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及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初步完成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方案。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56个少数民族拥有56种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但如何从众多的民族文化中选择高职师范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如何深刻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内涵,是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在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其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及差异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等三个重要的原则。

1.整体性及差异性原则。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高职师范院校结合自身培养幼儿教师的办学特色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应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学前教育的语言、艺术、科学、健康和社会五大领域中。校本课程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真实面貌,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的碎片文化。遵循整体性及差异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从而积极建构自身的民族文化的知识框架。通过关注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还原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课程内容应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2.多元性与开放性原则。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元,异彩纷呈。各民族拥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及文化传统,如有不同的民族语言、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节日和民族歌舞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加大了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难度。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包容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充分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高职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要求,进行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3.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科学性指的是在充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科学性为前提,选择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编入校本课程,同时,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应符合高职师范院校专业特色和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及个体差异性。根据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性,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扬自身的特长优势。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应力图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发展的潜能,展示自身的个性特色和差异性,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需遵循科学性及教育性原则。

(二)课程目标的制定

课程目标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我国高职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总的教育目标,又要充分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既要融合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又要体现民族文化与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结合。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考虑高职师范院校学生学科与职业的发展,还要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保证目前和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1.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神话、传说等文学作品、民族民间风俗习惯、民族节日文化活动、民族民间体育游戏和民族手工艺制作等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使他们在文化的传承基础之上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整合少数民族文化的不同特点,创造创编民族歌舞,进而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2.学会合作学习探究的方法。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二是,根据少数民族文化选择即编制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学目的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教学、小组式教学等。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对话及自我反思,学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环境的优势自主学习探究少数民族文化,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课程讨论及田野调查研究,并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

3.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三是,帮助学生理解少数民族文化,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族文化的情感,在接纳包容的基础上愿意在家乡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的意识,并为家乡的文化感到自豪。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以此加深高职师范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要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消除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偏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师范院校的学生来源广泛,他们正处于一个渴望学习与探索,喜欢新鲜事物,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应多种多样。从学科分类来说,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单科选修课课程教学如民族音乐课、民族舞蹈、民族文化影视作品选修,和少数民族文学等综合课程教学。从学习的方式来说,可以分为实践课程教学及知识课程教学。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被动的接受教学及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文献资料及访谈资料显示,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中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1.综合课程教学。综合课程教学是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综合课程教学指的是打破分科课程的界限,采用资源整合的形式,把有关联的学科整合成为有机整体的新型课程。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可采用主体综合课程的教学方式,将少数民族文化不同的内容板块与学前教育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五大领域融合,以主题活动课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增加传统课程的趣味性、文化性。这种课程实施方式的优点是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趣味性强,校本课程内容更系统;但同时,综合课程教学对授课教师综合课程教学能力水平要求較高,教学难度大。

2.分科课程教学。分科课程教学是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所谓分科课程教学,指的是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将民族文化的内容按照不同的学科重新建构,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学科属性开展单科课程教学。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可将民族民间文学、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游戏和民族风俗习惯等分别以不同的课程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如少数民族文化影视欣赏作为影视欣赏中的一个篇章教学,带领学生通过影视剧来领略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民族音乐舞蹈也可选择在音乐舞蹈中的一个章节中教学。这种课程实施的方式优点是课程内容属性清晰明了,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分科教学费时费力。

3.合作探究学习。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合作探究学习最能够体现后现代课程的对话、理解和融合的理念。所谓合作探究学习,指的是课程实施通常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将班级学生分成研究学习小组。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参与民族文化活动,使他们在体验、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讨论、交流并深入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使其在交流与对话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建构自身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活动体验,感悟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存在,从而能够深刻理解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一类型的课程实施方式优点是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其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探究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及学习过程。

4.其它课程实施方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方式除了上述三种,还可以通过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专题讲座、设立民族手工艺传承工作室、学校手抄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人物采访、实地考察和调查报告等形式开展。课程实施的方式可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择。

(四)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课程评价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人们将更加关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性功能。因此,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研究为根本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体系。

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评价旨在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高职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是否符合高职师范院校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和个性特色发展内容,课程实施的方式和实现的程度如何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课程调整。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以及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三种基本方式。[6]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将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评价分为以下三类。

1.学生评价。学生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看法以及建议,在听取学生的意见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内容及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这一评价属于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阶段的诊断性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贯穿于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始终,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评价,也包括任课教师及行政教师对新开发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资料的收集整理、课程实施的方式和效果的建议和看法。

3.学校评价。校长扮演的角色是学校环境的分析者、教学领导者,课程资源的协调者,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评价者、指导者和管理者。[7]校长及相关领导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评价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采取一系列的方式鼓励师生对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方式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充分发挥师生的优势,扬长避短,完善校本课程。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探究。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少数民族高职师范院校的特色发展。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指导,高职师范院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搜集文献资料,采取整理、编码、归类等途径,深入挖掘了少数民族文化中可利用的资源,历经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目标的制定到课程的实施与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程序,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5):86-88.

[2] 桂诗章.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C幼儿园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08:19.

[3] 陶可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10.

[4] 崔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29.

[5] 邱玲娟.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例[D]成都: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31.

[6]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基本框架[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1):57-60.

[7]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255.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National Culture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WANG Lu,YANG Fu-mei,ZHANG Yuan-yuan

(Pre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 Bijie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Bijie 551700,China)

Abstract: The "native culture"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multiculturalism, constructivism and post-modern curriculum theory,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vailable to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 are fully exploit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s, ethnic minority literature, ethnic music and dance, ethnic sports games, ethnic customs, ethnic costumes, and ethnic handicrafts will be reconstru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s, in order to form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with national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quires fi steps: the selec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he formulation of curriculum goa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cours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 national cultur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thnic minority areas

[責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