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杰 戴艳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视域下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从校园文化构建,教学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双创教育培育体系完善等方面探讨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途径,对于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路径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工作室为载体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880149);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基于教育数据挖掘技术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7CXJG04)
作者简介:牛杰,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戴艳,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0-0052-03
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当前,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中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挥“双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科技进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各行业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2017年,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0年,我国对于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的增长。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从单一的技能转化到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上来。同时,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输出方,现今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尽管从就业统计数据上来看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然而深究进去,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就业岗位价值等指标往往不尽如人意。
高职院校难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契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失调、模块化的实训实习基地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专业建设缺乏前瞻性等。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高职教育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积极创新模式,开展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改革。高职院校首先应把培育“大国工匠”作为主要目标。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鼓励发明创造,又鼓励把好创意变成高质量产品,这些都离不开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高职院校如何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已非常紧迫地摆在了管理者的面前。[1]基于此,本文在深入探究“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探讨了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高职创新创业路径。
一、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根据产品特点,不断思考,改良工艺,不断升华优化产品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对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理念及追求。其中,工匠具有独立人格,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并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匠精神”等同于职业精神,它反映了从业者对于自身职业所需技能之上更高层次的价值认同。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谈到了国内企业的内涵式发展方向,提出了打造工匠精神的要求。综合考虑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广大的從业者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在追求技能提升的同时,还需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同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中,只有开展基于“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索,才能确保高职创新创业不会成为空中楼阁,也才能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双创路径分析
(一)培育正确导向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沃土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是简单的创业教育,而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为目的,是一种价值理念传导,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在形成文化认同的前提下才能最大发挥其效力。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内容,培养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感。通过文艺作品、优秀创客作品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在校园营造尊崇工匠的文化氛围;通过引导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系列讲座、组织具有优秀工匠精神的企业员工和杰出校友进行经验分享等方式,着力推进职业素质养成工程。[3]
(二)完善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
在职教新常态形式下,高职院校普遍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入了创新创业类的课程。然而,针对绝大多数工科类高职院校而言,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在教学改革,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内容,在具体的专业教育课程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归结来说,可以分为教学理念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和教学方法的融合三种。教学理念融合要求专业教师熟悉双创教育的教育目的,认同双创教育融合专业教育的价值,这就对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通过诸如双师型队伍建设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补充教学知识,从而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特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教学内容的融合体现在专业课程中,针对特定的应用情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启发式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就应该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可采用项目一体化、典型案例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工匠精神中对于精湛职业技能的理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终实现技能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三)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双师”型队伍
高校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力量。[4]在高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更是校企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产教深度融合的“纽带”。双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合格的创新创业型教师,应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掌握创新人才培养要素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师资的比例不断提高,然后真正达到上述“双师”素质要求却不多,特别是“工匠”型教师奇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对学校教育和行业技术有深度理解,能够被企业和学校共同认同。当前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一些不熟悉行业的教师,讲授着已经落后的专业职业能力知识。同时,校企合作中引入的外聘企业老师教学效果普遍不甚理想,企业实践中外聘企业老师指导偏于形式化。上述因素都要求高职院校尽快的开展设计规划,根据学校专业和区域经济特点,制定明确的师资团队建设规划,并且积极拓宽师资渠道,完善人才聘用机制。可采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聘请具有工匠精神和成功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人员、行业协会专家等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到校讲学、开展业务咨询指导、业务培训等,带动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技术开发。通过内培外引、校企融合,开展名师培育工程,成立校内名师和校外技能专家工作室,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式,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视野和实践技能水平。也可以通过诸如教师下企业实践、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聘用等途径,建立校企共同培养培训“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
(四)构建“多主体”双创教育培育体系
高职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包括高职学院、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参与。职业教育如果与产业、企业脱节,那么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学校的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密切联系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构建“多主体”的双创教育培育体系的关键是确立各方主体在其中的职责和功能。(1)高职学院作为双创教育的执行主体,应当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加大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认识创新创业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意义和必要性,解决好创新创业与立德树人、创业与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2)政府作为双创教育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应该切实转换职能,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鼓励双创教育的发展。(3)行业企业作为双创教育的受益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发挥其协同育人的主体角色。企业具有真实的生产环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职业规范。工匠精神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需要在生产劳动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历练深化。因此,可以结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以及行业企业在设备、场地、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深度校企融合,相辅相成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在职教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教育规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结合院校和区域经济特点,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并将其贯穿在高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为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健.论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培养的可能性——基于升学立交桥的视域 [J].职教论坛,2016(22) :34-38.
[2] 新华网.新华社评论员: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2016-12-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3] 王靖高,金璐.關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36):62-64.
[4] 徐兴旺.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67-70.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s out that innovation is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which rais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raftsman spirit”,this paper searches for the methods to train enterprising type of talents with pioneering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for society,and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pathway of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hrough a number of ways,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the re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bod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probing the developing mode with scientific and distinguishing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eatur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path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