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汉语国际化”进程:“一带一路”建设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2018-05-14 09:38王永保
职教通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字一带一路语文教学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汉语理应成为沿线国家最主要的交流语言,汉语在国际社会的使用及推广必将呈现大幅增长。在此世界格局下,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质量,助力汉语国际化进程,一是将保护母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高度热爱;三是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发现汉字的魅力;四是培养学生骄傲地使用本国语言的意识;五是语文教学应重视汉语推广工作;六是注重教育输出,让“学汉语”成为外国人的需要;七是做好语文与外语教学的合理匹配。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汉语国际化;一带一路

作者简介:王永保,男,副校长,副研究员,宿迁市名师、名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0-0025-05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因此,人文交流与合作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要真正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人文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汉语理应成为沿线国家最主要的交流语言,汉语在国际社会的使用及推广必将呈现大幅增长。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下,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为加速汉语国际化进程做出努力。

一、汉语的国际使用率与“一带一路”倡议尚不匹配

汉语,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1946年,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并规定,所有官方语言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在现实中,汉语在联合国的使用频率和流通率是六种官方语言中最低的,其国际化进程缓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汉语的国际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汉语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匹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英语等西方文化对汉语的渗透只是外因,造成汉语式微的内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一)缺乏对民族语言文字重要性的高度认识

日本侵略中国时,曾让中小学生马上学日语,其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对一个国家的侵略,第一是军事,第二就是语言。德国纳粹首领希特勒曾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她的文化;要瓦解她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她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要从他们的学校入手。”实际上民族语言文字不仅是人们使用的工具,更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缺乏对民族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影响公民素质、影响社会文明,也会影响到国家安全。

(二)语文教育模式尚未回归语言文字本位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作为一门以语言塑造人的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思考的基础上能说会写。但近年来,语文课一直饱受非议。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语文课似乎谁都能教,又谁都很难教好,致使语文始终没能“挺直腰桿”。教师教语文时,一般将侧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肢解”上;而学生学语文时,则更多的是把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科目,而不是生活的必须。异化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一直没能回归语言文字本位,更没有体现其独特的课程价值。虽然,当前在中高考中增加了语文课程的权重,但这门课程却始终未能得到学生真正的热爱与尊重。

(三)高校专业设置影响了中小学生对汉语的重视度

目前,我国高校中已开设英语本科专业的占高校总数的77.4%,而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数量却少之又少。[1]福建一所高校曾在2008年全面取消大学语文课程,但去年,大学语文课又以选修的身份重回该校课堂,本预计在3个校区开设6个班,结果有的班级选修人数却为零。[2]长期以来,高校外语专业与中文专业设置的不匹配,以及高校语文教学的尴尬地位,降低了中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

(四)社会导向的异化

在很多国企及事业单位的招聘中,有对外语水平的要求,但却很少看到招聘单位将中文水平作为一道门槛。不少人仅凭出色的英语能力,就能获得令人艳羡的职业发展。反观中文能力,好了不算什么资本,差了也难言是缺陷。异化的社会导向,将英语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个外来语种几乎涵盖了社会上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全民疯狂学英语,但却没有将自己的民族语言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母语情节弱化,汉语水平低下,导致思想力的下降。诚然,重视西方语言并没有错,但忽视自己的语言就是本末倒置。

(五)对教育及思想输出缺乏应有重视

一种语言真正被接受,实际上是这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和思想价值被人认可。一个不会这门语言的人,只有真心地承认这门语言所表述内容有借鉴、学习的必要,他才会学习这门语言,并尊重用这门语言创造价值的人。为什么西方语言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那是因为西方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是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等深层次的价值观。而我们的很多宣传仍只停留在花拳绣腿等表层文化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富通过留学生向海外源源输出,而西方的价值观与思想却通过教育不断地流向中国。没有独立的、影响世界的思想,我们的语言就很难在国际社会得到推广和应用。

(六)外语的过度使用,影响了民族语言的尊严

碰上外国人,国人第一反应是和对方说外语,很少有人想到中国人应理所当然说中文。出国时,第一想的是会不会说外语,很少有人想到直接到国外雇个会说中文的外国人。在大城市的地铁上,时常会见到年轻的妈妈和自己四五岁的孩子用英语聊天。很多年轻人喜欢说洋话、过洋节、起洋名。开发商开发的楼盘,也喜欢冠以各种外国风情的景观、雕塑和名称。我们的服装,虽然大多产自国内,但商标上却使用外文,大商场的化妆品专卖柜台全部使用英语标牌……。对外语的过分使用,无形中影响了民族语言的尊严。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在国际社会普及是必然趋势

历史上,国际通用语言都是随着国家的兴衰而变化的。英语的全球化,是英国工业革命及遍布世界的殖民统治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以及二战后美国建立全球优势的产物。由此可见,国家兴衰与语言强弱有着正相关。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强大,汉语的国际地位在逐步提高。自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落户,中国已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优良的学习环境,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国家软实力。随着国家实力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上千所大学和上万所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全世界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人数也逐渐增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将汉语作为会议语言或会议语言之一,如:亚洲博鳌论坛、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加勒比经济合作论坛以及世界华商大会等。

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动者与主导者,应在文化交流中展现出充分的大国自信,主动向沿线国家输出中国文化,展示我们五千年文化的优势。通过充满自信的文化输出,我们的古老文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注定了我们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注定了汉语要成为世界上强大的语言。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价值观,让汉语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交流语言,使汉语的国际化、强势化走势成为必然趋势。

三、语文教学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承担起神圣使命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语言是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让“汉语热”成为全球潮流,需要我们练好内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打下基础。助力汉语国际化进程,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

(一)将保护母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个国家的语言与文字关乎民族素质、关乎国运。汉语,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更担负着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重任。在外语热、网络语言泛滥以及影像文化盛行等因素的冲击下,国人的汉语应用能力已呈下降趋势。汉语应用能力差,可引发汉语退化,会影响国家的文化安全。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将保护母语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捍卫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首先,要让中小学生意识到,学好母语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其次,应在母语教育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开设外语课,不能将外语等同于母语加以推广;再次,汉语教育不应仅仅存在于学校的语文课上,更应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最后,要从教育的高度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规范网络语言,以防止网络语言将汉语碎片化。

(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高度热爱

汉语言的美丽与独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汉语词汇丰富。汉语词汇的丰富程度是其他语种所无法相比的。以表示“看”为例,常用的有看、观、望、瞅、瞟、瞥、瞄、阅、窥、瞭望、俯瞰、瞻仰、观赏、侦察、审查、审阅、瞪、白、横,等等,这些词都有“看”的意思,使用者可以从中挑选出最能符合语境、表达自己想法的那个词。

2.汉语音调丰富。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声、韵、调格外丰富的语种之一。不仅普通话里有“回声”之别,古诗词中有“平仄”之分,而且在某些方言如粤语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音的“九声”之多。[3]

3.汉语方言种类众多。汉语方言大体可分为官话、吴语、晋语、赣语、湘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等。细分起来,汉语方言种类是非常多的,以江苏省为例,各个县市方言都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县域内,地域不同如河这边与河那边的人,方言也有很大的差别。方言的发音、用词、语法,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方言不仅是一种乡愁,而且更是一项技能,很多人既能讲方言,又能讲普通话,这就是最好的“双语教育”。

因此,要想让学生热爱本国语言,就要让学生发现汉语的美丽与独特,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敬畏意识以及对本国语言文字的高度热爱。

(三)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发现汉字的魅力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土壤,而且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字体系。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都已消逝,只有汉字沿袭几千年不衰。[4]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形、音、义结合得十分完美的象形文字,它令任何拼音文字黯然失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意可寻,从古到今各种书体都能够令人辨认,几千年畅通无阻。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汉字的研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汉字、会写汉字、会用汉字,还要让学生发现汉字的魅力,掌握汉字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哲学智慧、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从而为热爱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应将汉字的美丽与魅力通过多种渠道向世界传播,以激发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骄傲地使用本国语言的意识

在学术界,有一个问题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即我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有95 %以上不用汉语写作,不在国内发表。国内有很多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借助国外同行发表出来,同时,国家还要花很多外汇把成果买回来,以用于支撑我们的科研和教育。[5]而反观美国,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外是保密的,他们封锁那些事关国力、国防的新技术。这一现象要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視。

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国语言文字的尊崇意识,无论外语水平多么强大,在重要的场合,外语必须要为汉语让路。要高傲地使用本国语言,用中文把我们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果向世界传递,让汉语能够骄傲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五)语文教学应重视汉语推广工作

民族语言与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对外是一种屏障,对内是一种凝聚。向社会乃至向世界推广汉语是学校的重要文化职责,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更要注重面向社会乃至世界的汉语推广工作。

汉语推广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全社会高度重视汉语;另一方面,是向外国人推广汉语言。要让汉语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就必须要注重对大中小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民族信仰的建立、以及来自国外的文化与观念的辨识能力养成,要让大中小学生自觉自愿地将母语作为一种语言、一种工具和一种思维方式,从而认真刻苦地进行汉语学习。在县级以上的中小学,应建立汉语推广基地,为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及其子女开设有关中国文化和语言历史的培训班,给他们教授汉语,介绍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

(六)注重教育输出,让“学汉语”成为外国人的需要

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非常喜欢输出他们的教育,而我们却是一个善于取经而不善于传教的民族。几乎每个城市都至少有一所国际学校,或在优质中小学开设国际班。国际学校和国际班都以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为重点,却没有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对外输出问题给予应有关注。

此外,我们一般将教育国际化片面地定位在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上,每年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会组织教师出国培训,学习国外教育模式,却并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将我们的教育向国外输出。我们虽然有遍布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应注重在方方面面将优秀文化与教育向外输出。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一些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学校,应有向世界发声的兴趣与能力,要通过向海外传播本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使“学汉语”成为外国人的需要。

(七)做好语文与外语教学的合理匹配

早在20年前,中國迫切地渴望融入世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外语热”,成为一种普遍而本能的教育运动。而今,以高考为中心的应试教育,造成全民学英语的一种虚假的繁荣。虽然热潮高涨,但内涵质量却平平,真正对外语有兴趣并学好外语的人并不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一个人外语水平的上限就是他母语水平的下限。低下的母语能力,成为学生学习外语时难以突破的“天花板”。我们需要学习外语,但其前提是要学好语文。各级学校要匹配好语文与外语学习的比例,虽然,在中高考中二者的权重已被拉开,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教育理念、课时安排和课程观等诸多方面做好匹配。

民族语言文字的背后是文化的深层编码,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是民族文化赖以建构和传承的重要手段和形式。汉语本身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大幅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上的话语权,汉语将逐渐成为世界交流的主要语言。学校教育应以母语教学为突破口,通过语言文字,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民族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董超.汉语吃了英语的“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10-06(03).

[2] 程墨.大学语文何时不再“边缘化”[N].中国教育报,2015-09-26(02).

[3] 钱虹.中国语言的美丽与挑战[N].解放日报,2010-04-12(04).

[4] 刘志琴.千古文章未尽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 李君娜.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95%不在国内发表[N].解放日报,2013-08-14(07).

Abstract: The initia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 Strategy comes from China. Therefore, Chinese sh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working language for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Accordingly, the use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ll be greatly increased. In such a world situation,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conform to the trend by improving its qua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o achieve this goal, firstly we should regard the protection of mother tongu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Secondly we should ignite students' deep lov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thirdly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get students find out the cha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fourth is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that use mother language proudly. The fifth is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read of Chinese language. The sixth is emphasizing linguistic output to make “learning Chinese” one of the necessities of foreigners. The seventh is bridging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s.

Key words: Chinese;language; character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the belt and road

[责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文字一带一路语文教学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