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测度的实证研究

2018-05-14 09:38唐琳付达杰
职教通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职业教育

唐琳 付达杰

摘 要: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界定校企融合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的主要利益相关主体要素与环境要素,进而构建了校企融合度测度指标,并依据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一校企合作項目进行了融合度测度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测度指标与评价方法能够系统地对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进行有效测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测度指标;评价方法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C162018)

作者简介:唐琳,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数据审计;付达杰,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1-0040-07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如何适应职业教育转型发展,从粗放式合作转向全面深度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路径,并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显然,在国家政策层面,推动校企全面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是跨界创新的教育。[1]如何准确测度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程度,对于发现并解决校企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概念及其影响要素

(一)校企融合度的概念界定

校企融合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双方突破固有边界、相互渗透、全面融合的深度校企合作。即校企融合是校企合作纵横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校企融合的基础是校企合作,换句话说,校企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实际上,校企融合可以看成是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产学研合作、双元制、学徒制和混合式办学等一类概念的集成。校企融合度即校企融合的程度。本研究设定了“深度融合”“基本融合”“表面融合”和“无融合”四个融合度测度评语,具体将根据测度指标测算出的量值来确定其处于的融合度层次。欲对校企融合度进行测度,必须首先厘清影响校企融合度的要素及其作用。

(二)影响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的利益相关主体要素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个复杂的多主体合作系统,许多因素影响校企合作的成效。[2]基于不同的逻辑,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3] 从办学主体角度讲,影响校企融合度的除职业学校、企业等核心主体外,还有众多外部主体。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讲,与校企融合有法律、权利、利益和责任关系的主要利益主体,都是影响校企融合度的重要因素。它们包括组织利益相关者,如职业学校、企业、政府;个体利益相关者,如教师、学生、家长等。当然,还存在诸多其他相对次要的利益相关者,如社会公众(含校友)、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等,在此不做具体讨论。

1.学校。职业学校是校企融合的关键利益主体,是校企融合的主要发起者,其利益诉求表现在师资培养需求、学生实习就业需求、专业与课程建设需求、办学经费与设备资助需求、技术研发需求、社会服务需求和办学声誉需求等。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师资)是学校总体利益需求的一部分,但从教师个体发展讲,又是超越学校需求的。教师需求主要包括知识更新需求、技术资源需求以及技能实践需求等。

2.企业。企业是校企融合的又一关键利益主体和主要发起者,其在校企融合过程中的利益诉求表现在优质的人力资源需求、知识技术创新资源需求、员工培训提升需求、社会声誉需求和研发生产与人力成本节省需求等。

3.政府。政府作为校企融合的倡导者与支持者,其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需求(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职业教育政策落实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点寻找需求(即通过校企融合实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和社会人力资本与国家技能积累需求等。

4.学生。学生是校企融合最直接、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学生的利益诉求主要包括学习需求(获得学校无法提供的学习实践资源)和就业需求(获得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积累工作经验,了解企业文化,获得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以及工作报酬)。

5.家长。家长作为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利益相关者,其需求在于投资子女学习的预期回报,以及校企融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满意度、人身安全保障等。

(三)影响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的环境要素分析

不管是哪一利益主体,其对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利益诉求均需通过各种校企融合实践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校企融合度受制于其利益主体所处的内外客观环境。具体来讲,校企融合度既会受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政策法规、公众认知等外部环境要素影响,又会受学校规划计划、师资、经费、生源、专业设置和企业的战略、资金、人力资源与技术等校企融合内部环境要素影响。

1.外部环境要素。(1)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决定了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例如,倘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不多,经济呈现粗放式发展,其劳动力市场必然主要面向一般劳动者,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并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校企合作的动力与条件都不成熟,这必然影响校企融合的实施成效。(2)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校企融合的影响是刚性的,带有强制性,能够在短期内推动校企融合的进度,但政策法规往往是框架式的顶层设计,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条文。目前,国家、地方政府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法规,但由于校企融合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策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问题,在政策法规上打擦边球的校企合作项目不在少数,一到后期深度融合问题就会不断暴露。(3)公众认知。公众认知主要体现在社会公众,包括新闻媒体、家长等对学校、企业的认知。一般来讲,对知名职业学校和知名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公众认可度高,校企融合推进就更容易。反之,对于一些办学水平较低的学校和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若开展校企合作,则往往容易引起质疑,影响校企深度融合。

2.内部环境要素。(1)学校规划计划。即职业学校在发展规划中是否将校企融合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和重要抓手。战略计划其实主要是学校领导层办学思路的体现,领导是否重视往往成为影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职业学校在组织机构上专门设置了校企合作部,相对来讲,其在推进校企融合中更为主动积极。(2)师资。师资融合是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重要内容。倘若学校本身具有一批具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能够从事实践性较强的实训教学,则学校对于校企师资融合的需求不会很迫切。(3)办学经费与软硬件投入。一般来讲,职业学校办学经费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办学思想保守,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教师,参与校企融合的积极性不高。(4)生源。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其在推进校企融合过程中更多地趋向于扩大有效招生规模。而对于生源充足、生源质量较好的学校,则更多企图通过校企融合来促进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难易、效果各有不同。有些专业与市场关联紧密,如机械、船舶等工科专业,实施订单培养、校企深度融合较为可行;有些专业,如会计、财务管理、财经类专业,则难以在较大格局上形成深度校企融合。(6)企业战略计划。企业推进校企融合,必须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对于一些企业,可能校企融合是其战略的一部分,甚至专门成立校企合作部,而另一些企业,则无此热情或打算。(7)企业资金。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项目大多属于企业的拓展性或者新生业务,而非核心业务,一旦资金紧张,势必影响校企融合的实施。(8)企业人力资源。较之于重点大学的知识技术资源,对于企业来讲,职业学校更多的是技能型人才资源,若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则其开展校企融合的动力越大。(9)企业的技术。企业的技术优势越明显,越趋向于同技术范围内的优质学校开展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储备相应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推广技术影响,寻求潜在的技术研发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围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诞生了很多新兴的企业,其核心业务即是作为中介桥梁,搭建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平台,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收取专业共建、实习实训等费用作为营业收入。这可以视为是一种间接的校企合作,虽然能取得诸多成效,但不利于校企全面深度融合。

二、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设计科学有效的测度指标体系是进行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测度的基础。基于上述校企融合利益相关主体要素分析及影响校企融合的环境要素分析,从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个方面来进行测度,每一方面又可细分为若干的具体指标。学生方面,主要包括参与度、融合体验、融合认可度与职业发展四个指标。学校方面,包括学校规划、专业资源、教师队伍和成果效益四个指标。政府方面包含政策法规、财政投入和平台建设三个指标。企业方面包括企业战略、专项投入、人力资源和融合效益四个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各个指标则通过相关评价要素采集具体的数据。在具体操作上以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各级指标及其权重,进而通过加权计算测度校企融合度。

三、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测度实证案例

以笔者所在学校某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为例,选取学校管理者、教师、企业负责人、合作项目负责人、学生、行业专家和政府主管部门代表等组成专家评估组,按照以上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融合度进行分析、测度与评价,因素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由评估组按照1~9比例标度法分别给出,并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情况,构造如下判断矩阵 B:

B=[11/21/21/22121/221/211/22221]

按照公式Wi=[1nj=1n(aij/j=1naij]),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得W=(0.138,0.276,0.195,0.391)。即合作项目中学生、学校、政府、企业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分别为0.138,0.276,0.195,0.391,修正转化为百分比,即为13.8%,27.6%,19.5%,39.1%。结果表明,在校企融合推进过程中,企业成为校企融合影响最大的关键所在,其次是学校,再次是政府,学生为最小影响权重。

判断矩阵B的特征值为λmax=[j=1n(BW)|nWi]

BW=[11/21/21/22121/221/211/222210.1380.2760.1950.391]=[0.571.1380.8051.609]

由此,λmax=4.070 9, CI=(λmax-n)/(n-1)=0.023 6,查询平均一致性指数表,n=4时,一致性指数Rt=0.9,随机一致性比例CR= CI/Rt=0.026 2<0.1,表明其结果具有一致性。依据同样方法确定学生、学校、政府和企业四个方面的校企融合度测度指标权重,分别为40.8%,29%,9.7%,20.5%,41.3%,29.2%,10.8%,18.7%,23%,64.8%,12.2%,9.5%,44.5%,25.8%,20.2%。各项指标分别与对应权重相乘,得到相应分值;分值再与对应二级指标权重相乘,得到各细化测度评价指标具体分值。根据权重分析,构造校企融合度结果评语集,V=[深度融合、基本融合、表面融合、无融合],90分为“深度融合”,80分为“基本融合”,60分为“表面融合”,40分为“无融合”。通过对具体合作项目指标打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项目指标进行评价,最终确定校企融合度等级。在操作中,我们选取10名专家参与评估,以学校为例,发放評价表进行打分并统计出各等级次数,得到次数矩阵并转化为单因素的判断矩阵R:

R=[0.20.60.2000.20.60.20.60.20.200.20.60.20]

由学校评价因素权重A=(0.413,0.292,0.108, 0.187)计算学校综合评判矩阵:B=A·R=(0.184,0.44,0.317,0.058),归一化处理得(0.18,0.44,0.32,0.06)。同理,学生、政府、企业归一化处理结果分别为(0,0.54,0.42,0.04)(0.26,0.38,0.27,0.09)(0,0.41,0.35,0.24),构造综合评估矩阵B,权系数A=(0.138,0.276,0.195,0.391)。

B= A·R=[0.138,0.276,0.195,0.391]·[00.540.320.040.180.440.320.060.260.380.270.0900.410.350.24]

=(0.447,0.351,0.072,0.13)

归一化处理即为(0.45,0.35,0.07,0.13),表明该校企合作项目融合在深度融合、基本融合、表面融合和无融合等4个评语集中隶属度分别为45%,35%,7%,13%。取评价标准隶属度集为(0.9,0.8,0.6,0.4),则该校企合作项目融合度综合测度评价结果为:

V=(0.45×0.9+0.35×0.8+0.07×0.6+0.13×0.4)×100=80.2

因此,学校该校企合作项目测度评价结果为基本融合。本测度评价基本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的转化。具体测度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论与启示

校企深度融合是校企合作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如职业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和政府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对校企融合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融合度。从利益相关者訴求及其影响出发,建立校企融合度测度指标,能够有效检验校企融合程度。在学校、企业、学生和政府四个主要利益相关主体中,企业对于校企融合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学校,再次是政府,最小的是学生。这表明,激发企业动力是职业教育深化校企融合的关键,在政策上要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行支持。[4]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测度评价指标权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片面性,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转化,能够系统地对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进行有效测度评价。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区域校企合作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观念及其条件各不相同,指标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如何设计更为通用的测度指标,以更准确全面地对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估,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新谋. 企业视角下的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7):76-81.

[2] 朱小军. 高校校企合作成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基于江苏省24所高校的调研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6(13):30-37.

[3] 吴学仕. 结构与功能:校企合作制度构建研究[J]. 职教论坛,2016(30):35-38.

[4] 鲍计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的调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2):5-8.

Empirical Study on Measuring College- Enterprise Integration Degre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ANG Lin, FU Da-jie

(The First School of Accountancy,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 Deep college-enterprise integration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college-enterprise integration degre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keholder demand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integrating, and then builds the college-enterprise integration measure indicator. Then it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degree of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ment indicator and evalu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degree of college-enterprise integr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degree of college-enterprise; measurement indicator; evaluation methods

[责任编辑 贺文瑾]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职业教育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