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长沙市977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高端前沿的移动学习、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激发主观意愿的移动学习、半途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多样引导的移动学习、半途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综合性的移动学习。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移动学习能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即时即地即学,教会新生代农民工自主个性习得,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内在学习动因,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整合平台资源。移动学习能够有效助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移动学习;需求;作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湖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编号:17C0705)
作者简介:叶玲,女,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农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5-0050-04
随着WIFI的普及、宽带网速的提升、智能手机的升级以及各大社交平台的喷发,互联网时代正慢慢向移动核心靠拢,各种便捷学习APP的存在,悄無声息地替代着传统计算机时代,尤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学习模式迅速升温,人手一机的现状随处可见。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离不开移动学习的开展,其随时、随地、灵活、便捷的习得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即时要求,加速提升后备劳动力的素质,也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时代特色,本文基于对长沙市 977 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发现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移动学习的需求及作用不甚明确,直接导致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因此,明确移动学习的需求及作用将更好地帮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移动学习的特性研究
(一)包容性
短短几年时间,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增强,智能手机从普及到迅猛发展,售价也相应下降,使得智能手机也成为了任何一位新生代农民工都能用得起的消费品。移动学习尤其是应用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对于任何一个拥有智能手机、拥有上网技术、拥有学习需求的人而言都可以适用,完全可以做到覆盖和惠及整个新生代农民工群体。
(二)公平性
相对于正规的、收费昂贵的学校教育和远程授课而言,移动学习的费用相对低廉,更能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只要学习场所配备WIFI或者宽带网,移动学习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对于融城意愿不强的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巨大的优势,面对移动内容中存在的部分可以免费获取、适用的学习内容,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在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下也是可以慢慢接受和使用的。
(三)实用性
虽然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潜移默化的结果,但是对于已经参加工作了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已然不太适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需要的是方便快捷的学习。移动学习就能实现教育即时即地即学、即学即用的功能。移动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的学习内容也较正规教育更加碎片化、阶段化、简短化,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移动学习的需求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移动学习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随时随地发生的学习行为,其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双向互动,具有泛在性、移动性、及时性、互动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由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和不同的生活及工作需求,四种不同类型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移动学习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一)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高端前沿的移动学习
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已然能够很好地保持与城市居民相似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移动设备的高持有率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城市生活习惯的养成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充电的必要依据。随着自身素质的提升,工作能力的增强,81.5%的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逐步前沿化、高端化,一般工作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接受随时变化的与从事行业紧密相关的前沿动态、技术创新知识、高端法律服务知识、理财管理知识、个性化休闲知识等;需要下载和安装专业的APP,关注针对性的平台服务,关心子女教育知识,了解医疗保健常识。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移动投送方式更能适应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需要。
(二)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激发主观意愿的移动学习
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的最大特点就是市民化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虽然86.3%的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的仪表和生活特性非常接近城市居民,但心理仍然存在对于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淡漠,缺乏主动融入城市的积极性。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接受有关注点、能牢牢抓住眼球的应用型知识,能够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激发继续学习的原动力。这类知识要具有实效性、引导性、实用性、广泛性等特点。只有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个内因被唤醒,才能更好地保持移动学习的热情和意愿,真正习得有用的知识。
(三)半途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多样引导的移动学习
半途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因为生活地的影响,成年之后才逐步进入城市生活圈,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行为及习惯都源自于属于书本传授和耳濡目染的被动习得,缺乏全面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常识。基于强烈的融城意愿,78.9%的半途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乐于接受移动学习方式,除了日常的网页浏览和相关领域知识的订制接收,61.2%的半途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还希望增设更多的官方学习平台和沟通渠道,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子女教育资源的分享、城市理念的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四)半途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综合性的移动学习
半途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融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其生活圈子狭小,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仅有52.4%的半途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智能手机等先进的移动设备,而且移动设备主要被用于娱乐休闲、视频聊天等常规功能,极少涉及主动进行工作方面的移动学习。①半途被动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综合性的移动学习,从农村到城市、从工作到生活、從学习到就业、从家庭到社会、从子女到教育、从娱乐到休闲、从健康到规划等一系列的移动知识都是其缺乏并需要学习的知识。
三、新生代农民工移动学习的作用研究
(一)移动学习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即时即地即学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学之父马尔库姆·诺尔斯(M. Knowles)指出,成人的学习内容是受其变化着的社会任务制约的,其学习是为了当前的使用。[1]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的目的是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为主,重在习得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学以致用。移动学习为之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通过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交流、讨论、沟通,反馈。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地点相对不稳定,休闲时间不够,传统的在校或在线集中学习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而智能手机、IPAD等手持移动设备不仅具有可移动性,还具备接收、浏览、储存、搜索、娱乐、播放等功能,可以实现在线浏览、收发邮件、接收信息、播放视频、下载文件、电子阅读、追剧游戏等一系列的移动共享。[2]这些便捷性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即时即地即学成为可能,这种学习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除了有线连接的障碍,工作之余的上班前后、午休等任何时间,家中、工作岗位上、交通工具上、休闲场所、就餐场地等任何地点都可以轻轻松松进行查询获取、互动交流、分享沟通、测评反馈等多种移动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完成知识学习和知识迁移,提高实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移动学习教会新生代农民工自主个性习得
由于职业、能力、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等多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其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测评、学习互动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移动学习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学习空间和资源平台。每个新生代农民工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时间、内容、方式、方法、践行、增值提升等方面灵活选择,在日常闲暇时间内潜移默化地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移动学习可以完全按照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学习需求开展,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平等,摒弃了集中学习模式中的压抑感、抵触感、自卑感和强迫感。内向型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就此抛弃羞怯和寡言,改变被动的学习习惯,改良孤僻的身外环境;外向型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更多地结交朋友、沟通交流,更好地张扬自我个性。这有利于缩小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的生活和工作差异,缩小学习者之间的水平差距。移动学习还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自主选取教师、课程等平台资源,充分体现个性化。移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海量知识、获取大量资料、关注特定领域,深刻认识和尽情发挥自我的各项潜能。
(三)移动学习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内在学习动因
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根据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且移动学习平台资源具有随时获取、随时解答、书签记忆、历史回顾等多项功能,能够准确续接中断的学习,完善了连续性、系统性。移动学习相对于传统学习来说,轻松地实现从课本到文档、从声音到图文、从文字到播放、从讲解到演示、从单调到丰富、从呆板到活泼的转变。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完善及4G、5G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网络宽带提供给新生代农民工更多适合观看和收听的学习模块及可能,学习过程更加清晰化、生动化、立体化、形象化,给其试听器官以高档的享受,能够从内因出发,配合外因,彻底地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移动学习的独立性满足了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学习探索的需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对于未知领域的不断征服能够很好地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频率,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四)移动学习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整合平台资源
移动学习的强覆盖性能够完全惠及所有拥有智能手机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2015 年 11 月 5 日,工信部通告显示,移动电话用户近 13 亿户;移动宽带用户达到 7.3 亿户,4G 总数达到 3.02 亿户。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7 395 万人,40 岁以下新生代农民工占比56.5%,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WIFI的覆盖、智能手机的升级以及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发展,便捷学习 App的下载,政府官方、企业培训领域也升起了移动学习热,积极探索和应用不受时空局限,不分对象水平,内容短小、简洁明了、碎片式的培训途径,移动学习成为了政府、企业实效培训、低成本培训的首选应用。政府实施过一系列的农民工培训工程,如“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等,但是覆盖面有限,尤其是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导致资源平台没有得到很好的统筹规划,而且培训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即时即地即学的需求,急需整合平台资源。移动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对移动学习平台资源进行整合、规划,从服务器的基础建设入手,到相关APP的构架、课件的设计、基元的划分、教学的组织、课后的测评、师生的互动、学习的反馈等环节的到位,涵盖了多媒体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展示资源库、策略资源库等一个大型的平台资源,能够系统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平台资源的统筹整合,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移动学习的包容性、公平性、实用性等特性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完全契合,能够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时间、学习个性、学习动力及学习整合,能够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更快地实现融城的目的。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2007年7月本课题组对长沙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移动学习的现状调研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 臧娜.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初探[J].职教通讯,2011(7):41-45.
[2] 朱建文,张亿钧.手机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3(36):47-50.
[3] 王华轲.手机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7(6):157-160.
An Analysis of Needs and Roles of Mobile Learning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Urbanization
YE L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of 977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in Changsha, the paper finds that urban growth voluntary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demand advanced and cutting-edge mobile learning, urban growth passive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needing mobile learning to inspire subjective will of mobile learning, halfway growth voluntary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needing diverse guidance mobile learning, halfway growth passive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demanding comprehensive mobil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can help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learn immediately, teach them to acquire their own individuality, stimulate their inheren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latform resources. These demands and roles are well matched. Mobile learning can effectively help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become citizen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mobile learning; demands; roles
[責任编辑 徐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