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2018-05-14 16:40郭徐红王家芝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作压力职业倦怠

郭徐红 王家芝

内容摘要:目的:以武汉市4所高校59名一线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都处于较低水平,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98,p<0.01),工作乐趣对职业倦怠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减轻工作负荷和提升工作乐趣有利于缓解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

作者简介:郭徐红,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王家芝,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Abstract: Purpose: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job stress and their job burnout, and the 59 research subjects in this paper ar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from four universities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Method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job stress and their job burnout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Result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job stress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ir job burnout is not serious. There is a relatively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tress and burnout (r=0.598,p<0.01). Working interest has positive prediction on job burnout. Conclusion: Reducing working load and enhancing working interest are good for alleviat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job burnout.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job stress; job burnout

Authors: Guo Xuhong is postgraduate a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n Foreign Languages. E-mail: 798063413@qq.com. Wang Jiazhi is professor a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applied linguistics. E-mail: 1299683005@qq.com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突显,作为高校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研究比较缺乏。我国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job stress)和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尤其是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研究,所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高校教师的特点,对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做进一步研究,以期深入了解其工作和职业状况,并为缓解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提供一些建议。

二、文献综述

2.1 教师工作压力

20世纪美国首次对教师工作压力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在80、90年代,研究進一步深入。Litt & Turk(1985: 178-185)把教师压力定义为,当教师的幸福面临威胁、而且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教师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负面情绪。

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国外学者Borg(1991: 271-279)提出教师工作压力产生的五个因素:学生的行为(如捣乱等)、工作负荷和时间(如工作量太大等)、工作条件(如教学设备缺乏等)、与同事关系(如与同事或领导有冲突等)和学校文化特质(如社会对教师要求不一致等)。国内学者,如李虹(2005: 97-101)认为,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类型有:工作保障压力、教学保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工作负荷压力和工作无乐趣压力。

在对教师工作压力的早期研究中,Gmelch等(1984)首次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进行调查,他们发现教学是高校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随后,Blix(1994)依据个体—环境匹配模式进行研究,测试发现高等院校教师的动机来源、工作薪酬、压力水准、工作适合度与因压力带来的身心健康之间没有匹配的情形。女性教师在缺乏匹配及工作压力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然而男性教师就不存在。在国内,很多学者也对教师工作压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李虹(2005)采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北京市两所高校的337名教师进行调查问卷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强度总体来看不高,84%报告工作压力不大,另外16%报告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和人际关系为两个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秦琴(2014)为了解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对武汉的8所高校教师进行工作压力的问卷调查,被测人数为255名。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工作负荷、职称评审和聘任、待遇和工作条件、测试和评价、自我发展等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

2.2 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于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1974: 159-165)的概念,他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及资源的过度要求,致使工作者感到才力耗尽、精疲力竭的一种状态。Maslach(1981: 45-53)把职业倦怠分为三个维度:情緒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感耗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和个体压力维度,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又称为“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个人感受到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情绪,并在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指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我国的研究人员在Maslach等人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模型基础之上,又结合中国的实际将其三个维度的模型加以发展。如王芳、许燕(2004: 65-71)提出我国教师工作倦怠的四个维度:即情绪上的疲惫感、人际上的疏离感、工作上的无意义感、知识上的耗尽感。其中前三个维度和Maslach等人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相吻合,而知识上的耗尽感是中国教师特有的表现。她们将其界定为教师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之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体验到知识上的枯竭。

对于教师职业的倦怠研究,Maslach开始了最早的对教师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编制了马氏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经过之后研究人员的反复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所证实是目前为止最流行的工作倦怠测量。在国内,唐进(2011)采用Maslach工作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来自全国9个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结论显示,女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水平低于男教师;不同年龄段反映在倦怠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0至39岁年龄段的教师容易出现倦怠现象;学位与职称对倦怠水平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2.3 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研究人员无论是在研究工作压力还是研究职业倦怠,常常会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两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Maslach等(2001)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压力的一种,它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或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压力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Dunham(1992)将工作倦怠看作是工作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物。而更多学者(Farber, 1991; Durham, 1992; Huberman, 1999)主张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Raquepaw等(1984)通过对100多名高中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几个重要压力源:缺少社会支持,工作负荷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等。Rudow(1990)通过行为—反应理论构建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模式图,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将导致中小学教师出现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症状。

在国内,徐富明(2003)采用自编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三个亚成分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崔向军等(2011)采用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300名高校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越大其职业倦怠状况越严重。吕邹沁(2014)采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对湖南省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深入访谈法作为补充,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人格解体维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综述,可以看到,国内外不乏有关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联系的研究,但研究的对象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对于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联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三、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大学英语教师(College English Teachers)也被称为公共英语课教师,他们所讲授的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基础课;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的一、二年级的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等各种课型。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具有如下特点:1)教学对象的多样化,一位教师可能会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2)课程内容综合性,教学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项技能。3)学生基础的差异性,由于专业上的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差异。4)学生数量多,大学英语一般实行大班教学。此外,在我国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比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师的数量多,教学对象也比英语专业的人数多,因此作者选取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武汉市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一所本科独立院校,一所省属高校和一所部属高校。因此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共发放6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为90.1%。

3.2 研究工具

3.2.1 问卷(questionnaire)

工作压力问卷采用李虹编制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College Working Stress Scale),由24个题目组成,分为五个分量表,分别为:工作保障(working pledge),教学保障(teaching pledge),人际关系(relationship),工作负荷(working load)和工作乐趣(working interest)。此量表采用4点分数:1—没有压力,2—轻度压力,3—中度压力,4—严重压力。在上述量表和分量表中的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职业倦怠问卷采用由Schaufeli与Maslach等(1996)编制,中科院李超平、时勘(2003)修订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它共有三个维度15个项目,分别是情绪衰竭5个项目,主要评定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人格解体4个项目,主要测量对学生的态度及评估;个人成就感降低6个,主要测量对自己工作的看法。量表采用李克特式五级评分法,1—从不;2—偶尔;3—经常;4—频繁;5—总是。其中情绪衰竭维度和人格解体维度的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严重,第三个维度使用反向计分法,即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得分越低,则工作倦怠程度越严重。

3.2.2訪谈(interview)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笔者根据调查对象的性别、职称、学校类型进行访谈,每所院校选取3人,共选取12人。

3.2.3 研究步骤(research steps)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以来自武汉市4所高校的59名一线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卷采用李超平(2003)的职业倦怠量表和李虹(2005)的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这59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将调查后的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之后笔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研究对象的性别、职称、学校类型进行访谈,每所院校选取3人,共选取12人,以便笔者更深入地了解当今高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和职业倦怠量表表对59名高校一线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束后针对部分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研究结果如下。

表4结果显示,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的均值为2.2959,低于中值2.5,表明当前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但分量表中工作负荷的均值达到了2.8220,高于中值2.5,说明工作负荷是引起教师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工作负荷是由繁重的科研压力和教学引起的。在访谈中,几乎所有教师都提到学校每年对教师们过高的科研要求和每学期的授课量大是导致他们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访谈中,来自省属高校的一位老师提到:教学压力有点大,科研压力也比较大,而且要求高,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这一研究结果与李虹(2005)相吻合,在她的研究中也发现工作负荷是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改革,国家对教师科研,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科研任务加重,难度增大,教学任务重,课时量大等都是引起高校教师压力的重要来源。

由此可见,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要求有助于缓解教师压力。

如表5所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均值为2.5989,低于中值3,表明当前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不是很严重。但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的均值达到了3.1085,高于中值3,说明情绪衰竭是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教师们情绪衰竭的原因是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在精神和身体方面过度消耗,身心俱疲。在访谈中,来自独立院校的一位具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谈到:我每天早上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时,会感到非常累。下班的时候也常常会感觉精疲力竭,觉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由此可见,繁重的工作任务会造成教师们心理上的情绪衰竭,进而产生职业倦怠。这一研究与尹山鹰(2011)相符合,在他的文章中分析到大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学校体制改革,其中包括扩招使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负荷加重。

从表6中的均值中可以看出,在工作压力的教学保障维度中呈现出高校教师的压力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渐少。这一研究与郑晓芳(2013)一致,她对348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学历越低,感受到的职业压力越大。其原因可归结于教师职务职称聘任改革使得低学历的教师感受到空前强烈的生存危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改善这种情况的周期较长,因此带给教师本身的压力较大。

从表7可以看出,在工作保障方面,除省属高校外,均值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就是高校教学层次越高,教师们的压力就越小。这一研究与郑晓芳(2013)吻合,其原因可归结为从基本的生存需要(比如薪酬) 到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自我发展需要)都不如部属高校的教师易于满足。普通高校的生源普通,有的甚至较差,社会期望将这批学生培养成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令社会满意。普通学校的教师往往需要花费比部属高校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普通院校的教师压力更大。

从表8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原因可归纳为50岁以上的教师从事教育这一行业已经很多年了,而且所教授的内容也基本相似,不免会感觉枯燥,缺乏挑战性。此外,这一年龄段的教师的体力已经不如其他年龄段的教师,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量和科研压力,因此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

从表9可以看出,在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中呈现出独立院校的倦怠比公办院校的大;在职业倦怠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中呈现出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职业倦怠的总和上也基本呈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人格解体上,独立院校的教师表现出更严重的倦怠。其原因可归纳为它作为一所独立院校,该校的教师在学生难管理、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学校对教师们的高教学要求的多重压力下产生比较严重的倦怠。在个人成就感降低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倦怠,这是因为它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层次要比其它几所高校相比要低,招收的学生的水平也相对较低,教师教授的内容也相对比较简单,因此他们在个人成就感也就相对比较低。在总的倦怠上,独立院校的教师们的倦怠最严重,最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所独立院校,教师福利待遇比其它性质院校的要差一些,但是工作压力却不比他们的小,因此该校的教师很容易产生倦怠。

如表10所示,除了个人成就感降低这一维度和工作压力的5个维度没有存在显著性,其它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相关水平达到了0.01。个人成就感降低这一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的原因是现在的高校教师都比较认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访谈中,来自部属高校的一位老师谈到:我喜欢教师这份职业,教书育人是一项很伟大的工作。由此可见,教师们还是比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如表11所示,工作乐趣进入职业倦怠的回归方程,可以解释62.7%的变异量,说明工作乐趣对职业倦怠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这与孔海燕(200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工作乐趣对情绪衰竭的影响系数很大。此外,工作负荷与工作乐趣对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维度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联合解释变异量为70.1%;工作负荷对职业倦怠中的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消极的预测作用,解释变异量为35.4%。在访谈中,来自4所高校的教师都有谈到: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上课—下课—备课—上课,而且每学期或者每年都使用着同样的教材,教着同样的内容,觉得很枯燥。由此可见,工作乐趣的提升有利于缓解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

五、分析讨论

本研究表明,高校英语教师当前的工作压力水平低于理论中值,说明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处于中下水平。这似乎与现实中高校教师们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有些出入。但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发现,教师们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科研和教学压力,而来自人际关系、教学保障、工作乐趣等方面的压力并不大。当笔者询问教师们是否愿意继续从事高校教师这一工作时,大部分的老师都表示愿意继续从事这一职业。所以相对于压力的其它方面,工作负荷的平均值不仅超过了其它4个,而且超过理论中值,这与现实情况和访谈的结果是相符合的。

高校英语教师当前的职业倦怠水平低于理论中值,说明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不是很严重。从之前得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英语教师在情绪衰竭方面的得分大于理论中值,说明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倦怠现象比较严重。而在人格解体与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高教英语教师们的平均值低于理论中值,从访谈中可以体现出这一点。许多教师都谈到喜爱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而且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感觉学生富有朝气。此外,他们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份很伟大的工作,觉得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而在情绪衰竭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倦怠现象是由于沉重的工作任务和压力,这和前面得出的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源于工作负荷这一结论是紧密相关的。

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在不同学历和不同学校类型上具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学历方面,在教学保障上学历为硕士的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学历为博士的工作压力。因为硕士学历的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和职评多重压力。在职评方面,硕士学历的教师比博士学历的教师在评定时间上可能会更长,难度会更大。在教学方面,博士学歷的教师多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而硕士学历的教师要同时面对科研和教学两方面的压力。在学校类型方面,在教学保障和人际关系上独立学院教师的工作压力比部属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作为独立院校,教师所面临的学生的水平与部属高校的学生相比会低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学生管理和师生关系方面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二是部属高校的教师进修、培训机会远大于独立院校的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体现在考评上,学校每学期都有期中、期末教学考核,并且在教学期间会有不定期的教学督导查课、听课。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在年龄上具有显著差异。在总体上,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大于年龄在36~40岁之间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待工作的热情已经没有像年龄在36~40岁之间教师那么高。此外,年长的教师无法像年轻的教师那样承担繁重的教学压力。最后,年长的教师常年所做的工作大多相似,不免会感觉枯燥无聊,产生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工作乐趣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从情绪衰竭来看,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对情绪衰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学校过高的科研要求、过多的课时量以及来自其它各方面的压力,这些都给教师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教师们每学期或者每年都使用着同样的教材,教着同样的内容,不免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乐趣,毫无挑战性。这些难免会导致情绪衰竭现象的产生。

在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工作负荷对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繁重的工作负担,使教师们疲于应付各项工作,感觉自己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而且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给教师们安排的有些工作甚至是琐碎或者无用的,感觉自己所做的工作毫无价值,教师们就会产生怀疑,个人成就感就会随之降低。

六、应对策略

基于本研究得出的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在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方面,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教师们也要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遇到一些突击性的问题时。其次,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调节压力,增强抗压能力。学校方面要适当减轻教师们的科研和工作负担;也可以给教师们举办一些娱乐活动,缓解教师压力。

在职业倦怠方面,教师要勇于面对现实,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缓解职业倦怠。学校方面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提高教师待遇,实现合理的分配制度。此外,学校还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成就感来缓解教师倦怠。

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一年龄段的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职称,所以教师个人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心态,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所教授的内容与时俱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学校方面要适当减轻这些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要求,并且在生活方面多予以关心和帮助,让教师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對于不同学校类型,独立院校的教师们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上比其它院校的教师总体上都要严重,因此,独立院校的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调节压力的方法。学校在管理上要多与一线教师沟通,在工作保障和教学保障要尽量满足教师们的要求,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

引用文献【Works Cited】

Borg, M. G., et al, eds. “Stress in Teaching Study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Its Determinants, Job Satisfaction and Career Commitment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0 (1991): 59-75.

Dunham, J. Stress Teaching.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390-392.

Farber, B. A. Crisis in Education: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rican Teacher.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1991.

Freu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 (1974): 159-165.

Kyriacou, C., and Sutcliffe, J.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 (1978): 159-167.

Kyriacou, C.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1 (2001): 27-35.

Leiter, M.P., and Maslach, C. “Burnout and Quality in a Sped-up World.” Journal for Quality Participation 2 (2001): 48-51.

Litt, M. D., and Turk, D. C.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 (1985): 178-185.

Maslach, C., and Jackson, S. E.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Palo Alto, Californi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81. 45-53.

Schaufeli, W. B., et al, eds. MBI (Third Edition) [M].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96. 67-102.

崔向军 等编: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5 (2011):561-562。

[Cui, Xiangjun, et al, eds.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Professional Burnou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5 (2011): 561-562.]

丁迈 等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索。《传媒教育》9 (2010):114-117。

[Ding, Mai, et al, eds. “A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Teachers.” Media Education 9 (2010): 114-117.]

兰惠敏: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教育探索》5 (2012):143-145。

[Lan, Huimin. “A Research on College Teacher Job Burnout.” Education Exploration 5 (2012): 143-145.]

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心理学报》5 (2003):677-684。

[Li, Chaoping, and Shi, Kan. “The Influenc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on Job Burnout.”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5 (2003): 677-684.]

李虹: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类型和压力强度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5 (2005): 97-101。

[Li, Hong. “A Probe into Types and Intensities of Working Stress on University Teachers.”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5 (2005): 97-101.]

刘桂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中国成人教育》10 (2007):97-98。

[Liu, Guie. “A Study on Causes of College Teacher Job Burnout and Countermeasures.” China Adult Education 10 (2007): 97-98.]

吕邹沁、凌辉: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與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9 (2014):1344-1348。

[Lü, Zouxin, and Ling, Hui. “Relationship among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Job Burnout of Primary/Middle School Teachers.”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9 (2014): 1344-1348.]

马传军:教师职业倦怠国内十年研究。《江苏教育研究》1 (2010):39-42。

[Ma, Chuanjun. “Ten Years Researches on Teachers Vocational Burnout in China.” Jiangsu Education Research 1 (2010): 39-42.]

唐进: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倦怠研究。《山东外语教学》5 (2011):56-61。

[Tang, Jin.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5 (2011): 56-61.]

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Qin, Xiaoqing.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on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3.]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5 (2004):65-71。

[Wang, Fang, and Xu Yan. “Job Burnout among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upport.”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5 (2004): 65-71.]

尹山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讨。《外国语文》1 (2011):140-142。

[Yin, Shanying. “A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 (2011): 140-142.]

责任编辑:夏丹

猜你喜欢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调查与研究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