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荣 李学军
[摘要]中央通过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路径来巩固民族团结。二二四团在落后地区植入先进生产力,从加快区域产业、就业、城乡结构调整步伐、工业化进程和生态改善等全方位经济示范型嵌入,在带动十四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和田乃至南疆产生了良好效应,发挥了兵团特殊作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二二四团模式极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二二四团;经济示范;嵌入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5—0049—05
[作者简介]潘多荣,男,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党校讲师;李学军,男,兵团党委党校副教授。
201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明确提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2]这充分反映了中央通过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路径来巩固民族团结的基本思路。
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的开发建设,是国家对南疆贫困地区项目支持的重要成果,是兵团实施“嵌入式”布局的战略举措,是兵地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成为了西部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典范,创造了人进沙退、改善生态的人间奇迹;成为了兵团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带动的成功典范。
一、二二四团以经济示范型嵌入带动区域现代化文明进程的实践路径
(一)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成效显著
二二四团的开发建设,是国家“九五”重点项目工程——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项目下游配套建设工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壮大兵团在南疆实力的战略布局,对提升十四师维稳力量和戍边能力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200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皮山县和墨玉县交界处为十四师行政划拨30万亩土地,2002年9月,十四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的要求,实施了皮墨垦区开发,这是新疆兵团21世纪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垦区。2004年3月,兵团批准在该垦区成立了二二四团。二二四团是兵团在21世纪新建的第一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团场,是国家、自治区支持兵团第十四师发展壮大的重点工程,一期总规划面积39万亩。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开发建设,二二四团在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美丽家园。现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技术设备较为先进的自压式高新灌溉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高新节水灌溉经济生态园林、环塔里木盆地防风固沙生态园林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被水利部前来视察的领导誉为“中国的以色列模式,现代化的垦区”。
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国家投资及团场贷款、自筹资金等累计投入28亿余元,完成了皮亚勒马引水干渠、沉沙调节池、自压式灌溉系统等水利工程;建设了电力、交通、学校、医院、连队职工住房、团连基层政权组织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项目260个。全团土地总面积39万亩,开发耕地23万亩、高新节水效率达到100%,高于地方60%,建成优质红枣基地13万多亩、生态防护林3万畝、森林覆盖率由2.3%提高到了76%,实现人进沙退220平方公里。二二四团现有农业连队10个,村委会2个,基层党支部22个(含机关党支部),干部258名,党员414名,总人口12081人,其中少数民族2860人,职工4337名。截止2017年末,实现生产总值6405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0183万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94万元,实现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4元。[3]
(二)兵地融合,嵌入发展,促进团结
二二四团顺利接管两村是“嵌入式社区环境”建设的有效尝试。和田行署于2000年将墨玉县雅瓦乡胡木丹村和英阿瓦提村划入了十四师皮墨垦区开发建设范围之内,由于当时垦区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第十四师一直未对两村履行接管手续。2014年8月和田地委、行署要求十四师尽快接收两村,努力将其打造成兵地融合发展、嵌入式发展的示范区,使十四师进一步实现“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三大作用。二二四团于2014年12月26日顺利接管了两村,开启了兵地嵌入式发展的新征程。两村总户数527户,总人口2118人;总面积24120亩,耕地面积9926.69亩,属集体经济,收入极低。村民人口结构单一,均为维吾尔族。两村所处区域自然环境恶劣,农户居住分散,房屋质量差且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是墨玉县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12月26日两村整体搬迁至新址,为加强社会化管理,组建了和泰新村社区。现和泰新村社区由英阿瓦提村、胡木丹村和新招录的汉族职工组建的十二连构成。现有居民826户2923人,其中,少数民族527户2118人,汉族299户805人,形成民汉6∶4共融共居。和泰新村社区现有党员45人,干部22人。两村现有集体土地种植面积15032亩,全部采用自压式节水灌溉。村民每户有一套70—120平方米的住房,户均分配土地不少于25亩,人均拥有土地6亩。[4]有能容纳400人的“双语”幼儿园一座,招收两村维吾尔族幼儿310多名,七、八连及十二连汉族职工的幼儿130多名,招聘幼儿教师15人,其中维吾尔族教师6人,汉族教师9人,全部实行国语教学。实现从娃娃抓起,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二二四团模式取得的成效和发挥的作用
二二四团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应、政治效应、文化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协调发展。2006年9月8日,胡锦涛亲临视察二二四团,对二二四团开发建设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一,取得了经济效益,发挥了建设大军的作用。皮墨垦区开发建设以来,经济效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13年二二四团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059万元,同比增长37.1%;职均收入39578元,同比增长33.4%;农牧工家庭人均收入18600元,增长43.4%;红枣产量达10万余吨。201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537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9亿元,职均收入59999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23308元。201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30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61万元,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6元。[5]2016年秋正值红枣成熟时节,近一个月的阴雨天气导致红枣减产,职工减收;2017年红枣价格有所回落,但通过调研发现,即使红枣价格每公斤10元,亩产500公斤,每亩5000元的产值仍远高于棉花、小麦的收益。现在二二四团种植的近14万亩红枣是“昆仑山”牌和田玉枣的原料主产地。2006年以来,“和田玉枣”先后多次荣获“新疆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消费者最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奖项,被誉为“天下第一枣”。这些年来,红枣产业已成为二二四团经济增长、职工增收的主要渠道。二二四团以红枣为主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稳定了职工队伍,夯实了维稳戍边的物质基础。
第二,产生了社会效应,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二二四团立足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昆仑山牌系列红枣,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目前“昆仑山”牌和田玉枣品牌带动了十四师龙头企业及周边产业链发展。南疆地区红枣面积由2000年不足万亩,增加到目前的700余万亩。尤其是二二四团的科技水平带动和辐射周边乡镇红枣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二四团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大规模开发建设和发展林果业成功后,引来了疆内外人士参观借鉴学习,由于团场规模效应和产业发展,每年从和田的皮山县、墨玉县输入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余人次,劳务费支出达5500多万元,缓解了周边乡镇就业压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成为皮山县和墨玉县两县劳务输出重要基地,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了和衷共济、和谐共处的民族团结关系。在经济示范带动下,二二四团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影响力也逐步提升。团中学、玉龙幼儿园等教育资源成为周边生源的香饽饽。团中学成立以来,高考中考成绩在和田地区名列前茅,如2018年高考学生112人,本科上线76人,上线率68%,专科上线率100%,吴阳珍同学勇夺和田地区文科第一名;2018年参加中考学生221名,600分以上40人,500分以上110人,囊括了十四师普高类考试600分以上考生的全部,两名考生进入和田地区中考前十名,单科成绩优秀,历史单科成绩位列和田地区第一名,政治、语文、英语成绩均位列和田地区第二名。丘欣同学以686.5分的成绩勇夺和田地区中考第一名。周边乡镇中小学生都主动托关系就读。二二四团玉龙幼儿园办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在和田地区享有声誉,推动形成学习国语的良好教育氛围。同时,二二四团和墨玉县共同建设了兵地劳务市场,有力提高和加强了对劳务输入人员服务和管理,兵地之间协作更加密切,兵地关系更加融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团场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和兵军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通过与周边县、乡及驻和田部队开展劳务合作、资源合作、技术合作及相互支援,促进了相互团结和共同发展。
第三,增强了政治效应,发挥了兵团特殊作用。二二四团的开发建设,不仅增加了十四师人口总量,而且壮大了十四师经济总量,同时提升了十四师维稳能力。十四师在二二四团组建了一支拉得出、用得上、能管用、打得赢的民兵队伍,成为十四师维护社会稳定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有效震慑了敌对势力,为和田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发挥了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稳定器作用。目前,二二四团民兵队伍已成为十四师民兵重要的储备库、重要的基地。二二四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出台了二二四团引进人才若干优惠政策,大力从兵团和疆内外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安置优秀复转军人,组成了一支集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和社会优秀青年为主的管理、技术人才队伍。二二四团党委大胆选拔和使用干部,积极培养大批年轻干部并将他们安排到一线工作,做到“五湖四海纳贤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十余年间共培养副师级以上干部5名,副处级以上干部15名,科级干部28名,凸显了“蓄水池”“中转站”作用。
第四,彰显了文化效应,发挥了文化引领示范作用。二二四团职工大部分以汉族为主。在重大节日期间,大力传播汉文化、部队文化、军垦文化,与各民族之间相互走访交流。在科技发展上,相互学习,共谋发展,近三年來,民汉互访达7000余人次。在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下,各民族群众产生了文化共鸣,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为了不断传播中华文化,二二四团各连队职工群众先后组建了600多人的威风锣鼓队、舞龙舞狮队、秧歌队、豫剧秦腔队等8个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队,并定期参加和田地区和墨玉县的各项庆典活动,实现了汉文化、军垦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赢得了全社会的认同。同时每逢春节、元宵节期间,在团部和各连队都要悬挂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灯笼和中国结等,墨玉县电视台每年都要全程录制,在墨玉县电视台轮番播放,传播了现代文明生活和开放思维理念,这些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文化宣传和嵌入融合带动效应,成为和田地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窗口。二二四团红枣产业化的发展吸纳了周边县乡维吾尔族群众务工,在农业技术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民汉群众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民汉群众的相互理解。尤其是兵地之间的劳务合作,既增加了地区民族群众的收入,更加深了民族群众间双语交流,同时淡化了民族群众的宗教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民族间的交融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建立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各民族之间文化大融合。
第五,形成了生态效应,发挥了生态卫士的作用。在沙漠边缘兴建团场,是兵团人向严酷的自然环境发起挑战的又一生动实践。据气象部门统计:2003—2005年二二四团遭受8级以上大风袭击45次,每年约2万亩新建农田被风沙摧毁。自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皮墨垦区开发全部采用高新节水灌溉模式防风固沙,在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定规模的荒漠保护林、防护林、经济林,形成了兵团唯一一个纯林果业生态农业团场。实现了向沙漠腹地推进22公里,建成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9公里的沙漠绿洲,实现人进沙退220平方公里的瞩目成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与开发前相比,每年大于7级大风天数明显减少,田间平均风速大幅度减弱,沙暴天数下降,昔日风沙弥漫的荒漠,如今树木茂密,环境优美。新建的防风体系逐渐起到了防风作用,地面种植的作物固沙作用明显,受灾情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通过植树造林,年均大风(大于17.5m/s)11.5次,风沙次数和程度有所降低,为垦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人居环境。截至2015年底,二二四团24万亩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和控制,农田林网化达到100%,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3%提高到76%,[6]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团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皮墨垦区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技术设备较为先进的自压式高新节水灌溉区,已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团”,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被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命名为“全国食品进出口生产示范基地”,被国家人事部命名为“国家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在皮墨垦区生态效益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下,和田地区乃至整个南疆干旱区节水农业发展迅速。十四师其他团场有50%的果园实施了高新节水灌溉,数万亩棉花实施了膜下滴灌。和田地区各县也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推广,南疆各地州已逐步推广节水灌溉。在二二四团开发建设21万亩绿洲的带动下,周边皮山县和墨玉县相继开发荒漠生态绿洲。目前,皮山县皮雅勒玛乡开发区和墨玉县玉西开发区与二二四团东、西相接壤,绿化面积达30万亩,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有效改善了和田生态环境。原大漠戈壁、亘古荒原变成了现在的绿洲新城,不仅发挥了兵团戍边卫士的作用,更发挥了生态卫士的作用,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人间奇迹。
三、二二四团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二二四团的开发建设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面广、自然条件恶劣、偏远落后的和田地区探索成功,主要归结为以下经验。
前提是国家的顶层推动和兵地党委的高度重视。皮墨开发区是国家从壮大兵团南疆维稳力量,提升十四师发展实力所做的战略布局安排,是国家“九五”重点项目工程——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项目下游配套工程。正是在国家顶层推动下,二二四团才得以成为新世纪以来兵团新建的第一个现代化新型团场。2002年9月自开发以来,共投资28亿元,建成了电力、交通、学校、医院、连队职工住房、团连基层政权组织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项目260个。自治区也对开发区的建设给予极大的支持。200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皮山县和墨玉县交界处为十四师行政划拨30万亩土地。在兵地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探索了独特模式。
关键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定位。皮墨垦区充分体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特点,按照现代化新型团场标准建设,采用了以色列先进的节水技术设备,建成集中连片、自压式高新节水灌溉区。鉴于所处地区生态脆弱、风沙肆虐,将适应于沙土地的红枣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红枣种植面积近13.9万亩。同时,建起了一定规模的荒漠保护林、防护林、经济林,各种生态防护林近3万亩,荒漠植被保护0.8万亩,全部采用高新节水灌溉模式防风固沙,形成了兵团唯一一个纯林果业生态农业团场,实现了人进沙退220平方公里。
基础是民族团结、互帮互助。二二四团与地方周边县乡在劳务输出、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良好的合作。二二四团无偿为周边县乡提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在农忙季节,周边县乡提供大量劳力支持。八个基层连队都和周边县乡结成了互助对子。农活繁忙时,只要打一个电话,周边这些县、乡的农民工都会及时赶来帮助,在频繁的交往中,漢族职工学会了常用的维吾尔语,维吾尔族群众也学会了简单的汉语,进一步加深了交流,促进了沟通、增进了友谊。每逢重大节日,团党委与墨玉县、皮山县、于田县都会互相慰问,加深感情,建立了情报信息互通网络机制,每月定期参加墨玉县稳定联席会议。兵地合作淡化了民族宗教意识,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重点是打造品牌、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是发展的重点。二二四团确立以发展红枣为主导产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走龙头企业带动路子、创全国名优品牌”的发展模式,培育红枣品牌。2006年以来,“和田玉枣”在历届陕西杨凌全国农高会上囊括了所有的最高奖项,2009年在上海中国国际农产品贸易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产品畅销全国,供不应求。先后被自治区、国家分别授予“新疆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消费者最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下第一枣”等荣誉称号。在经济示范带动下,二二四团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影响力也逐步提升。团中学成立以来,高考中考成绩在和田地区名列前茅。玉龙幼儿园办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在和田地区享有声誉,周边乡镇都主动前来就读,推动形成学习国语教育的氛围。该团还组建了威风锣鼓队、舞龙舞狮队、秧歌队、豫剧秦腔队等8个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队,产生了良好宣传作用,成为和田地区中华文化传播的窗口。
二二四团开发建设是新时代兵团模式的重要实践,而兵团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开发建设模式,[7]给我们的启示是:二二四团在落后地区植入先进生产力,从加快区域产业、就业、城乡结构调整步伐、工业化进程和生态改善等全方位经济示范型嵌入,在带动十四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和田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效应,发挥了建设大军、中流砥柱、文化引领、生态卫士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二二四团模式极具推广价值,对在南疆兵团垦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提供了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N].人民日报,2014-5-27(01).
[2]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5-30(01).
[3][4][5][6]2004—2017年二二四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兵团统计年鉴.
[7]彭银春.兵团模式创新: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域[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