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创性历史地位研究

2018-05-14 09:00万庆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习近平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它并非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理论,而是能够提供理论支撑作用的基础理论;它的产生标志着新的战略目标、步骤、格局的形成,意味着我国战略思想的根本变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的主题和任务作了重新界定;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华民族即将实现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性;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5—0016—05

[作者简介]万庆,男,新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显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它描绘我国未来的规划,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不仅在我国历史上,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都将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础理论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它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具体领域、针对于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具体理论,而是为今后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提供支撑的基础理论。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提出的一系列新战略新论断新观点。“八个明确”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战略、阶段和总体的目标与任务,以及发展的方向、方式、动力、步骤等一系列问题;“十四个坚持”则对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科技、生态、民生、国防、外交、党建等作出了明确的指导和分析。应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善的基础性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伟大历史阶段的节点,是一个由制度支撑政策、由理论支撑思路、由战略支撑理论、由问题支撑对策的基础性的理论体系。它的内在理论要素、逻辑框架、模型建构严密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理论体系的主体。基于这个主体,发展出一系列如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国防强军、从严治党,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印证。在这些系统的理论之上,又产生具体的政策,如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创新型国家建设等。这些具体的政策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又产生新的理论认知,再回到整个理论体系中去。从而进入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循环往复的有机运转之中。最终,体系性的“四梁八柱”和解决具体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机结合,使得这个理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前进。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基础性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的什么主义。”[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意味着中国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而走上强国之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了最新的实践成果,并且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将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历史的最新高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意味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次飞跃;从十月革命成功到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苏东剧变的背景下实现了飞速发展的东方奇迹,实现了社会主义从初步实践到科学发展的第三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了社会主义引领时代的第四次飞跃。

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必然带来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马太效应,这也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恐怖主义难以消除的根本原因。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带一路”倡议,真正为那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生机与希望,是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鲜明例证,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鲜活阐释。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将迎来发展的新高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基础性理论贡献。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味着新战略思想的形成

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历经磨难,连续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同志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的时代的重要结论,与之相伴随,我们的战略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标志着新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格局的形成。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新的战略目标的确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的内涵与标志。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不仅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意味着中国要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要为人类做出重大的贡献。新时代呼唤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伟大的历史时刻响应人民的心声产生的。它根据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新的基本方略。这14个基本方略,为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又构建了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新的战略步骤的形成

新的战略目标,需要新的战略步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科学的战略辩证法哲学思维。这种战略思维强调从全局上、从根本上、从长远上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习近平战略思维的科学性,在于准确把握了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矛盾意味着战略布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意味着战略调整的前瞻性。习近平同志不仅确定了今后几年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制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统一,构成了“新三步走”战略步骤。第一步迫在眉睫,是在建党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征程;从2020到2035,是战略步骤的第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从2035年开始,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新的战略格局的形成

一百多年前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飞跃之后,历经无数坎坷和挫折。20世纪9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曲折。西方学者弹冠相庆,高呼“历史要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着社会主义方向,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稳步地走着自己的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贡献作为使命,并且“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3]当今世界,只有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习近平同志、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如此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才时刻心系人类未来的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经被翻译成23个语种,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发行600多万册,赢得越来越多国家、政党、学者的高度评价。

近几年来,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仅做出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也在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供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精准扶贫,在五年内解决了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人口的脱贫问题;“一带一路”,为沿线几十个受制于国际旧秩序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在保持自身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希望在稳定和谐的氛围中锐意改革。他们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找到了新的路径选择。可以说,不公平、不公正的西方主导格局,正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成熟,悄然发生改变。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的主题和任务进行了重新界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產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主题和任务的重新界定。它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同时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活力。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的主题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时代。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最鲜明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个主题进行了准确的界定。这个界定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方向和内在要求,也为我们今后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今后,我们要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努力实现产业的升级,要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能够真正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需要。“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对新时代新任务的全面、准确概括和总结。在新的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是什么,新的发展方向、方式、动力、步骤如何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给予了准确的回答,从而带动全体党员对历史定位有了准确的把握。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新界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的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和战略安排。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的具体任务。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遭遇挫折。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指导,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也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果来得以佐证。实现中国的复兴,能够让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失去信心的人们看到希望,能够为陷入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活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发达国家都难以避免的贫穷问题,我们通过精准扶贫得以克服;摆脱国际旧秩序,带动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我们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我们向全世界表达社会主义道理、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自信,而这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当代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任务的确定,也必将开启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历史阶段。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发展超越了无数东西方学者的想象,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献中,在以往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都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现成答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以极大的勇气、魅力和智慧,系统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又以崭新的视野,深化了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准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新的硕果,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境界。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活力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创造世界奇迹,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奉献,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显现了空前的活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过去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解决了,过去一直想办还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之大、国家面貌变化之巨,超过西方学界、政界许多人的想象。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积累了无产阶级政党治理的新经验,在全世界取得了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认同,产生了世界范围的重大影响。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闪烁的理论光芒。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治理理念的新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以及体制机制保障的建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总体而言,这标志着中国治理理念的新飞跃。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达到了新的高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逐步解决了十几亿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并且以全世界绝无仅有的速度总体上实现小康。这个速度,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没有想到。如今,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率下降到4%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大学同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4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社会成员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未富先老”的条件下,我们建设了全覆盖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这是一份让世界惊艳的答卷。同时,这也意味着,在这个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早已经不再停步在平安、温饱这样的水平,还需要有更好的医疗、教育、保障等条件,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还提出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标志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达到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的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这表现在经济、制度、价值观等多个层面。这几个层面设计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定位,标准之高、影响之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经济层面,中国将开辟一条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的自主路径。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真正实现经济复苏,并平等参与全球治理,从而真正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制度层面,中国不仅积极参与G20、APEC等國际平台,而且倡导并主动加入亚洲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共赢的金融架构。中国不仅提出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且积极推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从而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说,过去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更多的是学习先进发达国家,做好国内的事情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就是在学习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力量,带动其他国家共同进步。

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目标和定位的另一个亮点是对价值观的态度上。16世纪之前,全球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文明的蒙昧状态,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较少;16世纪之后,西方文明席卷全球,其价值观整体上处于引领态势。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仅仅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摆脱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现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未来世界的合作共赢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价值引领。换言之,在21世纪的今天,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空前地引领着全球未来的发展走向。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体制机制保障的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将民主福祉作为考虑问题的重点和中心。在进行战略安排时,不喊空洞的目标,而是脚踏实地,一年接着一年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边加快发展,一边不断补齐民生的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通过精准扶贫、攻坚克难,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下时间表,坚持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这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也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要实现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成就的共享,必须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做保障。致力于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制机制设计不断得以改进。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统领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准确落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举措,不断推动现代化经济体制得以完善,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治理体系、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政策体系、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健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改革,又为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保障。所有这些机制体制保障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在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的国家通过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完成的。这样的建设速度,可谓前所未有,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这个大地上绽放的鲜活体现。

每个时代都有其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类文明就得以进步。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旧秩序,正是造成南北差距扩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恐怖主义难以根除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直面这些重大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进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并引领人类社会开启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张洋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