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以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5—0005—05
[作者简介]王小平,男,兵团党委党校副校长、兵团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家,特别是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而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牢固基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譹?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譺?訛。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
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僻落后地区,不仅交通落后,而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生态脆弱,资源贫乏,再加上人文因素的影响,使得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都是连片的贫困地区,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的发展,其发展仅靠自身的努力非常困难,需要外部的支持。面对民族地区的现状,中国共产党自20世纪50年代就深刻认识到要制定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毛泽东在1956年就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譻?訛为此,中央在财政、金融、税收、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和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和帮扶逐步形成制度化的政策,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制定少数民族事业专项规划、组织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实施对口支援等扶持政策,使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以往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帮扶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东部地区和中央单位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支持,强化帮扶责任,‘谁的孩子谁抱。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在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力度。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国务院扶贫办要做好这方面的对接工作。”?譹?訛针对西藏和新疆的特殊情况,中央先后召开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制定新时代的对口援疆和援藏政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譺?訛大量有针对性的对口支援政策的出台,为确保民族地区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保证,推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继续处于快速发展中,逐步缩小了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当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在有外援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自身的努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外部的支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因此,各地民族区要在中央的统一协调之下,充分利用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政策、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和援建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借助外力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发挥好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自己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不能形成“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行为,民族地区的干部和群众一定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强化“不等、不靠、不观望”的意识,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来加快发展。对此,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考察时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把政府推动发展同吸引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统一起来、把生产条件改善同生活条件改善统一起来、把生产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统一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譻?訛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譼?訛总之,就是要让民族地区的群众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
民族地区的发展,外力帮扶和支持最重要的是要增强民族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是要通过外力的帮助,使民族地区的民众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必须要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输血”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只有这样,民族地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因此,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也始终是中央政府努力的目標,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关注如何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明确指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譽?訛而且明确指出要注重增强民族地区的“造血”能力:“要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扶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牧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等政策举措,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譾?訛从而为怎样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指明了途径。
导致民族地区“造血”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并由此造成了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民族地区内部城乡差距也不断扩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欠基础、少条件、没项目,少有的产业项目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有限。”?譹?訛因此,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造血”问题,就必须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符合民族地区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增加民族地区群众的就业机会。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譺?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关键是提升少数民族群众自身的素质,习近平多次强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兄弟自身能力也要增强,要大力培养人才,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要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民族地区民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通过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和改变少数民族群众观念的转变,并最终提高民族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对能够带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观念转变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都从战略层面给以支持。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其独特的建制和嵌入式布局,在示范带动周边地方发展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兵团团场职工和周边民众长期的交流交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周边民众的生产水平和拓展了发展思路,得到中央的认可。为更好推进南疆的发展,打破南疆长期存在的封闭局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要求兵团加快向南发展,扩大兵团在南疆的力量,从而更好地示范带动南疆各民族群众,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2014年4月习近平在视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就明确指出:兵團已“成为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兄弟民族相互支援的有效形式”,兵团要在新疆发挥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作用。?譻?訛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保障。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譼?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关键是使生态文明成为经济增长、文化保护、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的“催化剂”,这也是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譽?訛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地带,保护有限的生态,实现永续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对传统生态技术与经验进行科学的继承与改进,在保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生产经验结合,改革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探索绿色环保、低耗高效、生态循环的产业,提高地方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譾?訛因而民族地区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用创新发掘增长动力,用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的审议时又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譿?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也体现了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创新发展手段的思路。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为美好的生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更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譹?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反复要求发展是为了民众,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使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2013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富民兴藏战略,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西藏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譺?訛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指出:“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我祝愿你们在党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譻?訛习近平的这些讲话和思想不仅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真实需求,而且充满人文关怀,体现了党的宗旨。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中国人民的承诺,也是惠及每一个中国人的重大战略。由于贫困人口集中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民族地区发展整体落后的状况始终存在,民族地区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的短板、重点、难点。如果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持续拉大趋势长期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造成心理失衡乃至民族关系、地区关系失衡。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整个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参照,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能否平稳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建设,把各民族共同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多次提出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要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大家共同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210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时提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譼?訛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民委一份简报上批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譽?訛他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八个坚持中的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要解决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解决贫困问题,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实现脱贫,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就能一步一步地实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原因,虽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不少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面对民族地区的发展阶段和我国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存在的较大面积的贫困的情况下,习近平同志深刻认识到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面临严峻的困难,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就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攻坚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打基础、谋长远、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譹?訛因此,习近平總书记强调民族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要力争用5—10年时间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稳定脱贫。“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譺?訛为完成这一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政府一定要从民族地区整体脱贫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好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下,民族地区借助中央和发达地区的支持,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扶贫脱困取得明显成就。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民族地区八省区贫困人口从5040万人下降到1813万人,减少322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4.1%下降到12.1%,降幅为22个百分点。?譻?訛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减少正在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各民族不仅守望相助共同开发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且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山河、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譼?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譽?訛在新时代,面对新的挑战,习近平多次强调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华民族内各民族的大团结,他说:“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工作的主题,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关系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战略方针。”?譾?訛因而,习近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中央民族工作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彭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