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莲
【摘要】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力求数学生活化,从而可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可使其充分发挥潜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 实际问题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需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取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就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上课时,学生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药盒、烟盒、牙膏盒、粉笔盒等,还有数学书也是长方体。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时,同学们很容易地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大,正方體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和正方体有8个顶点等。其实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创设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能有效帮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教学“线段”是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教室前面某一点到后面某一点走直线是近还是走曲线是近?请学生感受一下,从而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再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要求学生先准备好一些零钱,老师准备好一个小超市,让学生亲自参加买东西来认识元、角、分。这样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
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个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有些房屋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段,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