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写我

2018-05-14 11:17史星文
美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贾平凹人生

史星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居长安大不易

新千年秋天,我来了西安。西安在古时称长安,被誉为十三朝古都。半坡遗址、秦始皇兵马俑、汉阳陵、大明宫、大小雁塔、钟鼓楼、曲江池、城墙、碑林等等,无不体现出古城历史的悠久与沧桑。西安又是一座现代化城市,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如星罗棋布,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无不彰显着发展的日新月异。西安又是陕西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无疑也是一个文化高地。

我曾自诩自己是从乡下搬进城里的一块石头,一棵移栽的树,石头能否披上绿苔,移栽的树能否婆娑成荫,我不知道。适者生存,我能适应古城的环境吗?在我双脚踏人古城的第一天起,我便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生活。

落脚地先是在一家临时组建的文化单位打临时工,吴振锋负责一个全国性书画展览,我负责筹办一份叫《家园》的杂志。单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邻临时租用的一个小单元房,我和振锋住在其中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我睡在一个钢丝床上,振锋睡在那个木箱子上。因为每个月只有七百元工资,要养家,还要买笔墨纸砚和书,吃饭都是在街道边的小饭馆胡凑合。理想总是给人以无形的力量。生活尽管清苦,但我们放逐着思想,追求着艺术的崇高。爱艺术的人都属于夜游动物,越是夜深人静,思维越是活跃,我一旦写了自以为满意的字,就要叫醒振锋一同欣赏,而一旦写了感动自己的文章,也非要将这份感动一分为二念给振锋听。那时真是难为了这位老兄,他总是保持着一贯的认真,一点也不马虎地要讲出个一二三来,这常常让我既感动又感激。

离开家便想家,尤其是节假日和漫漫长夜,每每想父母想妻儿时,我就觉得自己的行为太过自私了。为艺术完全是发了神经,甚至怀疑中问自己有那个天赋吗?艺术需要努力与刻苦,但努力与刻苦并不见得就能成功。我忽然觉得自己是否在逃脱一种责任,那岂不是太混蛋了吗?但我已由不得自己了,有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着我,抑或是要被一个诱人的黑洞旋进去。那个中秋之夜,天上一轮圆月,地上万家灯火,正是亲人们团圆的时分,而这个温馨的城市却让我们一下子感觉生疏冷寂。我和振锋买了几块月饼,坐在街边的水泥凳子上自己给自己过中秋,一时二人默默无语,只是看着路上的车流行人,听着萧瑟的秋风吹落一片又一片黄叶。将近年底,展览赴京展出顺利。而杂志刊号却迟迟批不下来。那个临时单位开始断发工资,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百五十本书画作品集让去推销。那年腊月出奇地冷,天空又飘落着大雪,我空着双手,失魂落魄地回家去过年。

但依然心高,也不甘心,理想已让人冲昏了头。第二年春天我和振锋都离开了那家文化单位,我们都在西安美院对面的罗家寨租了一间民房。没有人给发工资,对读书写字又爱得纯粹。我反复辗转于西安与渭南两地。不能按时交纳房租,后来竟连铺盖也让人偷走了。

那年秋天,振锋在城中村辛家坡为自己租房子时,也为我租下一间房子。他打电话给我,让我感动不已,还是城中村收留了失意人。在辛家坡住着听起来倒有一种留洋的感觉,其实那里人居混杂,啥人都有,这里生活着社会最底层的芸芸众生,他们职业不同但都在与命运抗争着。

流浪的生活潦草而潦倒,但流浪的生活却非常自由,我开始东西南北四处奔波,在旅途混乱的大巴车上丢过手机和钱包,在下榻的小旅店被盗贼将财物洗劫一空。困顿过,但没有后悔,生活能教会人应该怎样去生活,困难有时候也磨炼人的意志。

那时我只顾忙自己的所谓事业,却疏忽了儿子的成长。二00四年秋儿子在安徽上了大学。第二学期他却对自己所学专、业极不满意。打电话给我要回家复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我十分焦虑。我只是在心里深深自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儿子,便给他写了长信鼓励。儿子也许念我为难最终选择妥协。儿子安心了,我却一直身心不安,我只能给自己不断施压,天下没有后悔药,时光也不会倒流,男子汉只有迎着风雨往前走。几年后,有感于我的愧疚,我给儿子史晨作了一副嵌名对联:“洞明世事多读史,勤俭人家早问晨”。我在联语里写道:“我生活在父亲的影子里。我就希望儿子也生活在我的影子里。想来教子曾太过心切,儿子小时候我曾在家里实行一言堂,儿子稍长,精神开始独立,一言堂时情绪就时有对立。好长一段时间形成僵持。转眼儿子步入社会,一下子少年老成,父子间相互开始包容,对社会人生亦能各抒己见,互有启发。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信了这句老话”。一样我觉得那些年愧对的还有妻子,家庭重担全压在了她的身上,几年后,我也为妻子杜玉梅写了一副嵌名联:“开冰种玉,踏雪寻梅。”我在联语中写道:“生活窘迫,那时自卑心理绝对占上风,现实生活也就练就了人面对生活的自觉与坚韧。也平添了人与人之间的悲悯情怀。风雨人生,甘苦与共,今世前修,是缘是命,守爱至亲,唯愿其诚,家国一理,天下太平。妻子重阳节生日那天,我正云游在外,就用手机短信为妻子赋诗一首:九九重阳菊花开,正当小杜登高台,寄语拱手多祈福,五二二五倒过来。诗虽写得像个顺口溜,但情感真切,传递的是人间温暖。

风中的院墙

来西安后,很长时间,自由是自由了,但身心却像没根的浮萍,只是在风雨中飘摇。整夜整夜地做梦,梦故乡,梦我们家那个老院子。“院子的墙是土院墙,土院墙时间一久就生许多苔藓和蒿草。像人穿的绒衣和飘扬的头发。土墙在风雨中苍老得也快,父亲总是等不得院墙老旧就重打新墙,让我家院子一直充满了生气。父亲在盛一院子阳光和月光的那些白天和夜晚。一闲下来就坐在那个柿树墩子上抽旱烟,想人生,做着一个农民期望能实现的梦,梦让父亲活出了心劲。母亲会持家,又爱干净。她每天起得最早,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洒了水,院子就整个顯得特别清润。院子盛满了阳光和月光。连鸟都喜欢飞到我家院子鸣叫。我在院子玩耍,看书写作业,静静地想着我的未来。”(《院子》)

那是一个温馨的院子,我虽离开那个院子已有多年,但那院墙依然给我遮风挡雨,而那遮风挡雨的墙已化为父亲母亲。在父亲母亲面前,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父母在,心中的院墙就在。然而父母亲却一天天变老了。我一次又一次回老家去看望父母亲,也接父母亲到省城转一转,我多希望父母亲不要变老,但父母亲老得比我预料的还快。我心中那道院墙在风雨中不断剥蚀。我担心风中的院墙在某一天会突然倒下。在我跑遍许多地方之后,在我读过许多圣贤书之后。我却并没有找到多少人生的真谛,倒是父母亲那句“好好活人”更显得精辟深刻。我越来越认识到我的人生,实际是向父母亲学习的人生,我的人生哲学实际也是生活哲学。

“在我读过许多年书之后。我越来越认为父亲也是一本书,一本厚书。尽管父亲没上过学,不认识字,老是沉默寡言,活得也平淡无奇,但父亲的确是一本书,很厚很厚的一本书。父亲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写就了这本书。许多年月我一页一页地翻动着它,从中读出了许多人间的温暖与苍凉。也许有些章节在我这样的年龄还不一定能读懂,要读懂还要花更长一些时间。时间是一个过程,难以逾越,所以我得有耐心,慢慢品读,慢慢体会。我的家乡在秦岭北麓是个旱原,应该说是个穷地方。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曾经历过生活的种种困厄。作为兄妹四人中的老大,对父亲的那份辛苦也感受最深。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生活对一个没有一点文化的农民面临的困难无疑更为严峻。父亲养活我们,教育我们读书做人。那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一直感叹父亲枯瘦的身体里竟能迸发出那么大的力量,我为父亲而自豪!在这多年的生活中,每每有人嘲讽我身上有农民气时,我总是将那嘲讽当成了是对我的奖励,我的韧性和耐力就是这样养成的,这真有点像我的父亲。直至今天,我也不敢轻易拍掉在农村二十多年身上沉积的那层尘土。它对我实在太重要了,我以为那里有许多营养。我的生命离不开那些东西。”(《父亲是一本书》)

“父亲肚里没有迷人的故事,也没有人生的大道理,父亲肚里的故事我们早都知道了,那只是他的一段生活经历。父亲平时话少,講的故事也缺乏生动性,但我们每次都听得非常认真,父亲的人生大道理写在他的行动中,他不会讲干脆就不讲,但我们能感受到。每逢新学期开学,我们手里攥着父亲交给的学费,那一把元角分都有的钱都潮乎乎的,它带着父亲的体温。那时不用父亲叮咛,我们也知道该怎样好好学习。父亲从不给我们布置作业。也不说教体罚我们,我以为父亲用的是启悟式教育或者是无为而治的方式,父亲太相信我们了。他不像现在的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又是说教又是责骂总是恨铁不成钢。一切努力却都显得简单粗暴,而效果往往非常糟糕。那会儿每当我被作业弄得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父亲就会悄悄走到我身边。他一句话也不言传。我忽然就来了灵感似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知道,是父亲给了我智慧和力量。”(《父亲是一本书》)

“我写字是因为我爱写字。小的时候去上学,父亲对我说到学校一定要好好写字!我就好好写字,为我父亲写字。其实我的字好不好父亲并不知道。父亲根本就不识字,我的字写得好父亲是听别人说的。我写字时父亲总喜欢站在我身边,我从中受到鼓励,就越发想把字写得更好。”(《写字》)

“出过《行草例话》,我还是要暂且放下书法。是暂且。我将用好长一段时间去专门画画,这不是见异思迁。是想换一种活法。走出去也是为了再走回来。这大概也是基于在农村父亲教我种地时的那点经验。父亲常说,地力要好,经常去倒,父亲将这叫倒茬。地不能光长麦子,也可以种一些豆子、苞谷什么的,那样地力才不会枯竭变薄。父亲的经验是人老多少辈的经验,我用父亲教给我的经验这些年来生活都有收获,我想从事艺术也许一样吧。”(《最近心情》)

“如今,我将书法当作了一件事情郑重其事地来做。我真的不知道能不能干出啥名堂。那时在农村,夏天割麦子,骄阳似火,热风扑面,我挥动着镰刀,时不时就直起酸困的腰抬头朝前望一阵子,我想,要整倒这一大片麦子一镰一镰地得花多长时间啊!一时间自己将自己给吓住了。那会儿母亲来到我身边,母亲告诉我,割麦子千万别抬头,你直第一次腰就会想到第二次,如此反反复复,你会越来越没信心的。于是我再也不敢抬头,鼓足劲只管往前走。那一大片麦子说完就完了。怎么完的。一镰一镰割完的。这些年我在书法这条道上之所以从没懈怠。大概也是遵循了母亲教给我的那些经验。母亲教给的经验很朴素,其实有些道理原本就是很朴素的东西。是我们人为地自己将事情想复杂了。面对纷繁的艺术思潮,面对玄妙高深的艺术理论,我一时还不大能看得懂听得懂,只能是摸索着走路。”(《最近心情》)

我一直生活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里。我一直生活在父母亲播撒的阳光里。我就一直想着等我退休了回我的故乡去,陪父母,重温往昔那些悠长而温馨的日子。然岁月无情,二00六年冬天,父亲突然患了“脑梗,多亏治疗及时,康复得也快,生活很快也能自理。父亲拄上拐杖也能到街巷和田野里转了。然而时隔三年,眼看就是春节将至。突然的一次重感冒彻底击垮了父亲,父亲全身器官迅速衰竭。医院乏术,我们于无奈中悲哀着。而父亲离世时却非常淡定,也非常清醒。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没了依靠,紧跟着大脑迅速萎缩,以至人事颠倒,生活也无法自理。母亲在糊涂中离世,让我在遗憾中留下了无尽的悲伤。父母亲在,家在,父母亲不在,家没了,我心中的院墙也一下子全然坍塌。没了父母的关爱和庇护,漫漫人生,我只能独自面对风雨了。

《卧雪庐随笔》《故乡漫忆》与《砚边记联》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其书写内容多为诗文名句。古代的书法家都是文化人,学富五车,文如泉涌,笔墨与书写内容相得益彰方成佳构。以书史上的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诗帖》为例,其主体精神若不是书文同辉断难彪炳千秋。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从文学的沃土里生长出来的奇葩,而今将书法全然列入艺术门类我不敢苟同。将书法一味艺术化只能片面放大形式,只求表面形式的华彩而淘空思想内容的艺术,只能让艺术矮化成侏儒,也只会悦之于目,而难以会之于心。我在多个场合呼吁应该将书法划归中文专业,一个健全的文化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书法家。从古至今历代的书法大家无不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意的民族,三秦大地也是一方文学的厚土,放下史学巨匠司马迁、唐朝诗坛群星和关学大儒们不谈,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像柳青、石鲁、王汶石、杜鹏程、胡采等一批作家光耀了整整一个时代。以新时期而言,像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的陕军举旗出征。一时令中国文坛为之光彩灼灼,让我等三秦后生无不欢欣鼓舞,激情澎湃。在新千年之后,我正是踏着三秦大地先贤们的足迹来到这个古城的。我来的是有些晚了,连路遥也已辞世八年,但他那不朽之作《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却让我一读再读,读出了满腔豪情与思念。我去过陕北路遥故居,去过路遥求学的延安大学,我也去了路遥当年在作协院子住过的那个单元楼。那是一位书画朋友临时居住的房子,也就三四十平方大小吧,我无意从中得知这就是路遥当年居住的房子,敬意不禁从心底油然而生。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划时代的最具史诗品质的巨作。我每读《白鹿原》都能读出历史的沧桑感。陈忠实是关中灞桥人,所写《白鹿原》之山川风物、芸芸众生的大背景就在蓝田白鹿原上,我的故乡与白鹿原仅几十里地之距,感觉自然真实亲切。陈忠实其人颇像一个关中农民,笔下也淳朴自然,儒家文化的长期浸润让他的文和人一样具有厚重感。二00四年冬,多日不见露面的陈忠实据说患病,然有一天傍晚,他却约请五位文坛朋友。并言明是他招待大家。约请的五位朋友是作家李宗奇、《华商报》记者王锋、《西安晚报》记者贾妍、西北大学教授刘炜评和我。我闻知陈先生身体不好,特意为他写了一副六尺对联“树老根弥壮,阳骄叶更浓”,我期盼着他能早日康复。席间,陈忠实心情欢快,谈笑风生,然几次却突然背气,足有十多秒钟时间才恢复常态。此时的陈忠实常常犯有短暂失忆现象。我们祝福他健康,更希望他再有新的佳作出来让我们分享。然事难如人愿,后来我们就听到了陈忠实因患癌症住院,我们几次想去探望也没得到医院同意,以至二0一六年春天那个阴郁的早晨得到噩耗:陈忠实先生走了,永远走了。我为陈忠实先生写了一副挽联“白鹿寻梦境。忠实铸诗魂”,敬献于他的灵前;又为他撰了一副挽联“鹿隐白芦化大美,书名青史启长风,”刊于《陕西日报》。在陈忠实先生追悼会后,电视台记者采访我,我怀着悲痛的心情说:“陈忠实先生虽然走了,但他不朽的《白鹿原》将永存人间。”我来西安后,与贾平凹先生来往日渐频繁,让我受益匪浅。我对贾平凹的崇拜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贾平凹是天才的,又是平常的,贾平凹是神秘的,又是本真的,贾平凹以他卷帙浩繁的全景式写作创造了当代文学的辉煌,贾平凹一个人的文学史,可以说反映的也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贾平凹是这个时代文学的传奇,也是这个时代文学的骄傲。由于与贾平凹先生接触越来越多,也由于外界对贾平凹的捕风捉影和误读,二。一六年元旦前后的一个星期,我与贾平凹三次闲聚,我难抑冲动就写了《贾平凹三记》,此文在《陕西日报》分两期刊发后,先后被多家报刊转载。我在《文学贾平凹》中说,“贾平凹充分利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以及心理感受,让语言有体量有色彩有声音有力度有温度有韵味,更不惜曲笔闲笔,在控制中放纵,让天地万物赋予人性神性。”“从中国水墨的角度看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他的小说很像黄宾虹笔下的山水,横涂竖抹,层层堆积,实处密不透风,虚处不染纤尘。以五笔七墨求浑厚华滋,让骨肉血气充盈其中,精神贯注而饱满。他的散文,则很像齐白石笔下的花鸟,笔意拙朴,设色大胆,提炼概括,小中见大,以简驭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笔墨厚重而意象空阔。”“贾平凹形象看似柔弱,骨子却是坚强的,内方外圆,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与根性。而对这个繁复的世界有真诚善良温情似水,也有诸多的愤懑痛切无奈与悲哀,这一切都时常搅动着他的神经。在人们对生活依然困惑麻木时,贾平凹是先觉者,先觉者是痛苦的,在痛苦的纠结中若是不能被周围人所理解,那就只有剩下自嘲和自残了,这常常令我感动不已”。关于《书画贾平凹》,我认为贾平凹的画崇尚的是周秦汉唐最为古拙的东西,遗貌取神而得其高标。贾平凹的书法一如其人,是一种本真书写,他丰厚的文学修养让他的书法涵养了书卷气。这是当代书家要虚心学习的地方。我在《生活贾平凹》中认为,贾平凹至今依然保持着农家子弟的一贯本色,生活极简,但追求着精神的崇高,所以他的写作具有普通人的立场。然而作品最接地气。近年来在我庆幸身在三秦大地这块文学厚土中成长的同时。也有幸结识了一批全国知名作家,像王蒙、余秋雨:熊召政等等。言谈中他们都给了我思想和文学的启迪。而四十多年来我对鲁迅人格的敬仰和对鲁迅作品的持续阅读,也让我对文学即人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文学烛照了我一路前行,也为我热爱的书法开了亮窗。

有一年。省电视台记者采访我,问我为啥要坚持一手写书法一手写文章,我回答说写字与作文就好比是两条平行線,他们虽不相交。但能相互渗透,又相互滋养。火车汽车走的是平行线,人的两只脚走的也是平行线,在有了平行的平衡,不管是作为交通工具的火车汽车,还是人自身,就能走向遥远,留下的车辙脚印就被称为“道”了。

我将我的所思所想写成散文随笔,结集出版了《砚边散墨》《史星文翰墨》《我的卧雪庐》等。《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文》等报刊都做了转载;还编成《卧雪庐随笔》,在《书法》杂志集中连载。可能是因为岁月徒长之故吧。近年来我特别喜欢怀旧,儿时的生活更历历在目,不能自已。便提笔写成回忆系列散文《故乡漫忆》,先后在《报刊荟萃》杂志连载三年,又在《西安晚报》以《谷子墨迹》连载,还以《东拉西扯》栏目在《美文》连载一年。很庆幸的是在《美文》封三连载是老画家韩羽为其插画,令我诚惶诚恐,而又倍感欣慰,因为韩老不仅享有画名又是文章大家,合作对我来说是鞭策与激励。我生性自由散漫,作过几首诗,但不入诗格,也写了一些对联,后来编人《砚边记联》一书,其联语在《书法导报》连载48期,持续时间将近两年。我写的对联虽然一样没有章法,但却反映的是我的日常生活。如我给我的卧雪庐写的一副对联。“疏林窗外鸟说话,浓墨案头我弄毫”,我在联语里说:

“窗在四楼,窗外是一片疏林,疏林有松、枇杷、樱桃、红叶李、银杏、皂角、国槐和青竹。疏林是鸟的栖息地,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鸟:有时是一群一群的鸟在空中盘旋,突然就落入疏林里,叽叽喳喳的,像是召开鸟的大会;有时是三五只,像朋友小聚,抑或是温馨的家庭生活;有时是一对儿,从亲昵的神态看像是正在热恋;有时就独独剩下一只,站在枝头呜叫或伏在枝头打瞌睡。窗内大庭四壁皆是图书,大庭中央是榆木画案。这些年我只是遗憾自己再也干不了啥事,就一味蛰伏下来在书画读书里找快活。几年前自从获得那方硕大的端砚之后,磨墨就成了我每天要干的第一件事。磨墨如病夫,慢工出细活,我的慢性子就这样被磨出来了。用半天时间磨浓一池墨,然后再用半天时间将一池墨写完,我就是这样打发着光阴。也许无聊吧,但我却热情不减,看来我就准备这样一直下去了。

“连窗外的鸟都看出了我的辛苦,鸟就经常飞到我的阳台上不停地给我说话。但我不懂鸟说话,我有时连有些人说话都弄不明白,鸟说话我就更没法弄明白了。但我感激鸟。鸟能飞出高度,鸟的视野宏阔,一定多有高论。我正下势研究鸟的语言。一旦我的研究有了突破,我和鸟在语言上有了沟通没了障碍,我大概也会成为一个高人。”

有一年我别出心裁,将一年的生活安排用对联形式张贴在自家门口。对联里罗列了六件事“写字读书习画,睡眠吃饭喝茶”,我在联语里说:

“我写字是因为我爱写字,说不清原因。我父亲我爷爷都是农民,说家传没依据。汉字源于形象,汉字这种密码激活了我的思想扶摇飞翔。对汉字的敬心。使我不敢离经叛道。我相信心正才能笔正。读了几十年书,到如今越发觉得读书重要。反省是因为曾徒费过许多年月,事情的因与果是可以互证的。我生性简单,搞学理研究肯定不行,便只有由着性子一任杂猎了,至于随手写的那些杂感,也为的是觉悟人生。我没有专门学过绘画,但这一生在大自然的画中生活,习画是生命里一直在发生的事,只不过是我还没有将心中的画画成山水、花鸟或人物拿到展厅展示罢了。齐白石说,中国画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一直在琢磨齐白石先生这段话,我在中国画的大门口已徘徊太久,我总是担心自己敲错了门,进错了门。睡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人的一生少说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有的人躺在床上想明白了一些世事。有的人一生都只是稀里糊涂地一味昏睡。睡到自然醒那当然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可我们要工作,要养家糊口,不能总赖在床上。一个星期,周末最令人惬意,紧张了一周,周末我喜欢放任自己,日上三竿睡得乏乏的了,醒来我会歇会儿再睡,直睡得我的每个指头稍稍头发根根都舒坦了,那随后到来的一个星期,我干啥事才能充满力量。吃饭是身体需要,胃乃后天之本。人生输啥也不能输了根本。我对吃饭一直持积极态度,但一样因为生性简单我喜欢吃简单饭食,这一生怕是高贵不起来了,命里注定了的事便只有顺着才好。我喜欢喝茶。我经常给家人和朋友讲,不能将喝茶认为是喝树叶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喝茶是为了解决口渴的问题。喝茶是一种文化,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种礼仪。我去过武夷山,也去过普洱,参观过茶山,也拜谒过古茶树,我感知到茶是阳光雨露滋养的灵物,我们喝茶就是与阳光雨露的另一种通会方式。所谓茶禅一味,是说我们喝茶有如坐禅,我们的人生便在喝茶的礼仪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虽然我喜欢阅读,喜欢写点体悟性文字,但对文学我毕竟认识肤浅,笔力不逮,雅好也只是为了省察人生,升华精神,给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快意而已。

六十述怀

人生六十,是个说来就来的年纪。以我生性的疏懒,完全是被岁月裹挟着往前走,不管是愿意还是极不情愿,六十岁都无可置疑地成为一个事实。岁月唯一的目标就是只管往前走,对世间芸芸众生来说,它不论贫富尊卑,尽显公平公允。

人的命相依了天干与地支的配合,六十年是一个轮回,称为“花甲”。无论如何,花甲都是人生的一个路标,一个驿站,一个节点,生命到了这个当口,必要的礼仪还是不可或缺的,不然的话人生就会过成一团乱麻没了头绪。站在六十岁人生的边上,我在卧雪庐放飞思想,神情竟庄严起来。庄严也许更符合当下心境,记忆总是难以忘却,希望激励人前行。六十岁,正是一个老大不小的年纪,生命已到了深秋,整个世界都沉甸甸的,天地一下子变得空阔无比,太阳不再暴烈,白云随风飘荡,真可谓“天凉好个秋了。”六十岁的人生好像是登上了山巅。“山登绝顶我为峰”,看得清来路,当然也看得清归途,望着青春远去的背影,沧桑是岁月留下的馈赠。但说从此就进入老境也许还太过青涩了吧。花甲过后是另一个花甲,一切似乎又都从头开始,那就在生活中学着生活吧。向过去挥手,也向未来致敬,这是面对人生应该秉持的态度,态度也是风度。

项穆《书法雅言》小品

我属鸡相,今年是丁酉年的当值之年,妻子为我买了一身红,朋友们为我作了咏鸡诗,画了大公鸡,刻了鸡的肖形印,总之是要我在鸡年里过得红红火火,大吉大顺。六十年的岁月,我因属鸡而爱鸡惜鸡悯鸡,甚至以为自己就是鸡了。鸡的谐音是吉,寓意的是祥瑞。我喜欢听鸡说话,听鸡说话就是听哲学家在发言,听鸡说话每每让我觉悟,平淡的人生就有了许多亮色。饭桌上我是从来不吃鸡的,我连鸡的同类也不吃,我柔弱的心肠让我下不了筷子。古人云:“鸡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也。”“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是德禽,我就庆幸自己属鸡。鸡一生勤奋辛苦,母鸡下蛋,公鸡叫鸣,鸡甘愿勤奋辛苦,不勤奋辛苦那就不叫鸡了。向鸡学习,属鸡的人一生就也一样勤奋辛苦,人生是一杯苦茶吧,而于清苦中才有了回味的甘甜。鸡自带了一身漂亮羽毛,因此,鸡是美丽的;我虽没有鸡那一身漂亮羽毛,但我时常为虚誉弄得有点小骄傲,小骄傲让我自珍自重自怜自尊,我若连这一点小骄傲都没有,我这一生也许就真的太平淡了吧。说是小鸡问鸡妈妈:“妈妈。妈妈,你下了那么多的蛋,干吗还要天天不停地下蛋呀?”鸡妈妈告诉小鸡说:“孩子,下蛋是妈妈的天职,不下蛋的鸡是做不了鸡妈妈的,你长大了,你懂得!”说是小鸡问鸡爸爸:“爸爸,爸爸,你干吗天天都要起那么早叫鸣呢?你不叫鸣,天不是照样可以亮吗?”鸡爸爸告诉小鸡说:“孩子。每天起早叫鸣是爸爸的天职,天虽然不是鸡叫亮的,但鸡叫之后天就亮了,你长大了,你懂得!”小鸡后来就长大了,它就做了鸡爸爸鸡妈妈,像爸爸妈妈那样去叫鸣,去下蛋,做鸡的本分。

丁酉端午,是我的生日。端是正的意思,还有开始之义;午对月而言是一年之中,午对时来说是一日之中。端午也是天地间阴阳转换的关键一天,于是,端午就成了民族的重大节日,也是我的重大节日。我的生日,同时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我的生。是母亲用痛苦换来的。每到端午,我就想我的母亲,尤其是母亲不在人世之后,端午这天我就格外落寞悲伤,无边无际地落寞悲伤。小的时候每到端午,母亲就要给我打荷包蛋,包粽子,而今母亲不在了,再也没有人给我打荷包蛋包粽子了,我就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荒野里,想母亲的音容笑貌。眼里是流不尽的泪水。据说端午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唐人文秀有一首题《端午》的诗:“节分端午自难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以忠见谤,以信见疑,赋《离骚》而见志,投汨罗而殁身,其志可哀,其情可悯。我一直牢记着屈原在《离骚》中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俯下身子,贴着大地行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当人生已驶入慢车道,我的生活便成了慢生活。

斜阳别趣

我是理想主义者,多感情用事,书法已融入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已然成了书法人生。如今书法成了我的志业,但我不保守,也不盲从,生活本身丰富多彩。我的人生取向也应该价值多元。我除了对书法执着坚守之外,尚有诸多别趣,比如阅读作文,比如绘画涂鸦,比如中医养生,比如戏剧音乐等等,这样我在孤独中并不寂寞,我的人生就活得有了一些意思。

阅读,是因为我喜欢阅读,习惯成自然,像每天都要喝水吃饭一样。不让我阅读,无异于不让我喝水吃饭。早先曾自己给自己写过一副对联:“欲做农夫无地种,幸得我辈有书读。”嗣后又给自己写过一副对联:“两腿放开多走路,一心收拢好读书。”我一直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历过十年文革内乱,在学业上便荒芜了,生命里就永远留下难以名状的缺憾。只有领受过饥饿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饥饿是什么滋味。我知道我缺少什么,饥不择食是动物的普通心态。我就是曾经被饿慌的那一个。午后斜阳,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我独坐了卧雪庐,任思想穿越时空。任精神去逍遥游。生活中我不大抽烟,也不大沾酒,吃穿日用一应马马虎虎,但省了钱却喜欢买书。我是一个生性懒散自由的人,过不了整齐日子,买书也一样驳杂,不管文史经哲,还是理工农医,我都任着性子广泛涉猎。相较早年无书可读的寒酸,如今我可是十分地阔了,几十架图书簇拥卧雪庐,真是蔚为大观。书多不是为了扎势,书热爱的也是真正的读书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才能说话行事不放半点空。人类智慧是通过文字传承的,像我等粗粝的生胚子,不经炉火熔炼恐怕这一生也难成器的。知耻而后勇,余生我是不敢再虚掷岁月了。大概是四十三年前的秋天吧,我有幸获得村小学老师何亚舟所赠鲁迅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野草》,嗣后阅读鲁迅就成了我最大的快慰。我开始收藏鲁迅著作各种版本和物品,如今我拥有了一个“鲁迅书屋”,每每夜深人静,望着鲁迅那沉郁的目光,我便受到激励,精神为之振作。鲁迅吃的“草”。挤出的是“奶”;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对社会深刻反思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在无情地解剖自己:鲁迅满怀了一腔热血,敢于“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像医生,像园丁,像啄木鸟,像阳光和空气关爱着周围的一切;鲁迅在呐喊中彷徨,在彷徨中呐喊,他想唤醒这个沉睡已久的民族;鲁迅是燃烧的蜡烛,是夜航里的灯塔,鲁迅是骨头最硬的“民族魂”……鲁迅虽然不在了,但鲁迅的精神还在。中华民族的富有不只是物质财富的富有,而重要的是文化的自信与坚守,只有精神富有的民族才能真正高贵,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书画同源,同源而异流;源在笔墨精神,流在不同的表现形式。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让造字的仓颉经风雨泣鬼神开始了文明的伟大创举。文字源于象形,虽然文字的繁衍日渐远离了象形,但骨子里永远留下了象形的基因。中国画讲散点透视,而非具象描摹。中国画是写意画,写意是真正的中国精神。所谓小中见大,所谓以简驭繁,所谓遗貌取神,中国书法丰富的笔墨意象一直为中国绘画招魂。齐白石说的中国画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诠释的正是中国画的真谛。高深的绘画理论也许我一时还看不懂听不懂,我也未曾在美术院校接受过素描速写等專门训练,但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久远了的民族文化图腾……我是山水画里的一石一水,我是花鸟画中花的微笑鸟的鸣叫……我不希望画眼中的画,画手中的画,我想我画我心,让情感从心中像笔墨一样流淌。

我自小跟师学习中医,曾梦想成为一名郎中。中医专业毕业虽曾在卫生部门工作过,但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我走着走着就走岔了道。无奈也罢,悔痛也罢,是对是错大概连我也难以言说了,只是许多年来对岐黄之术情感依旧,我的中医观,直接指导了我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想来我当初学习中医实在是人生之大幸。我昔日那些还是毛头青的同窗学友们,现在都历练得满头华发。成了形神俱备的老中医,我们经常雅聚,我也应邀参加中医学术研讨会,从中梳理了我的观念,也提高了我对中医的再认识。我也常捧发黄的中医经卷,细审脏腑经络运行,详考五行阴阳生克消长。所谓大医治国、中医治人、末医治病,中医是一门生命管理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仰观天文地理,俯察诸物诸身,中医贯穿了中国文化最本源的道。中医立足整体,看天地是大宇宙,看人体是小宇宙,大宇宙在运行,小宇宙也在运行,小宇宙又在大宇宙中运行,是谓生生不息,是谓永无绝期。静是相对概念,运动却无处不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是命运安排。适则生。逆则亡,这是道之常,也是常之道吧。古人讲不治已病治未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福祸相依,事物随处都在转化。阴阳是天地之大道,也是人生之大道,守阴抱阳,阴阳互济,适其中,中其节,天地能如此长久,生命当在恒久中恒久吧。

古人说,人生小舞台,舞台大人生;古人还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是秦人,我当然喜爱大秦之腔。许是年岁徒长,许是阅历渐多,生活节奏便慢下来,对秦腔愈爱得笃深,爱得纯粹了。我生性其实是个闷葫芦,不是我不想发声,实在是不知道怎样发声,我的家乡土话说出来常常被人讥笑,受了挫折便默默无语整天梗着脖子低着头,形象越发瓜呆了。新千年那个秋天我来古城西安,日子过得潦草而潦倒,那时我落寞至极,也苦闷至极,就独自出了古城。旷野的风景一如我的故乡的风景,望日月东西,听长风南北,我在郁闷中一时竟发了牛声。惊天动地的牛声连我都诧异,但却令我酣畅淋漓,痛快至极。那是早先我在农村时与我搭档犁地的老黄牛的声音。我们顶着烈日,迎着风雨,天地旷朗,时光漫长,我只是一味地给老黄牛倾诉我的心思,老黄牛回头就是一声长哞。老黄牛成了我的朋友。我和老黄牛相跟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我长得越来越结实,老黄牛却终于老掉了。老黄牛是给我发了最后一声牛哞老掉了。我忘不了那一双哀怜的眼睛,那一声长哞就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如今我的记忆竟然复苏,我发了老黄牛的声音,一下子也陡长了我的精神。我说话开始变得瓮声瓮气,我的声音就被一位秦腔艺术家发现了,他说我这声音适合唱秦腔,他教了我几句,我果然唱得悲壮苍凉,慷慨激昂。当我唱“吃牛肉不知牛受苦,穿绫罗怎知蚕遭殃。老牛力尽刀尖丧,蚕把丝做成在滚锅里亡”时,我已是泪流满面了。

我还有许多别趣,这会儿我只想做而不想说,留给我只能独享那种快乐了。但别趣终归是别趣,像收麦子时也收获了麦草一样,我知道每个行道都有每个行道的道行,这我得心存敬畏,不敢狂妄自大。我不能因为读了几本书就真的认为自己有了学问,不能因为写了几篇豆腐块文章就认为自己成了作家,随意在纸上的涂鸦就认为自己成了画家,知道一点阴阳五行就认为自己通了医道,发了久远的牛声就认为自己会吼秦腔,偶尔跳了几个蹦子就认为自己成了运动健将,在地球上走了几个地方就认为自己是旅行家……别趣就是别趣,识趣方才有趣,面对天空,我只是一只小鸟,面对高山,我只是一块石头,面对大地。我只是一棵小草。

回我故乡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我一直在寻找中追问。也一直在追问中寻找。如果说人生是个圆的话,而今,我大概正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我吟诵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吟诵着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我吟诵着鲁迅的《故乡》……我,要回故乡去。

长稔原那个小村庄是我的故乡,她,在百里之外的秦岭北麓一直等着我。

屈指算来,离开故乡已有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是春夏秋冬四十个季节的更迭:四十年,岁月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故乡的模样。尤其是近年来父母亲相继过世之后,我心中为我遮风挡雨的院墙就一下子全然坍塌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到了大年初一,我和弟弟妹妹们还是要照例赶回老家,坐在已没了人烟的老屋里,在父母亲像前燃一炷心香,默默地坐着,坐的是一天的悲惋与苍凉。如今我退休了,有时间陪父母亲了。父母亲却不在了,父母亲不在了,我们的家也一下没了。我对弟弟妹妹们说。人不能没有家,家是根啊!我提议将老屋修缮一番,立即得到弟弟妹妹们一致赞同。是啊,家不能散,我们要继续守好这个家,这也是父母亲的心愿吧!

隔着四十年的眺望,梦一直连接着我与故乡,那是一条扯不断的脐带。

如今,我小时候的回字家巷不在了。村头没了那棵大皂角树,大皂角树上那口统一全村人行动的大钟也没了。涝池还在,但漫平了泥土,长满了蒿草。涝池岸边的大碾盘已不翼而飞。没了生产队也就没了饲养室和我心存敬意的老黃牛。村东边的大场已盖满了人家,只是不见黄土墙青瓦屋,而立起的一律是水泥房子和砌了瓷片的大门楼。紧靠场面的那条水渠还在,但水渠一直没有水流。村西小时候经常去玩的窑场废了。只剩了一堆堆砖头瓦块,瓦窑坍塌裸露了半边通红的窑膛。生产队时的大土壕任谁也无法填平,它就一声不吭地像沉思在逝去的梦里。村北口的小学校竟感觉越发的小,庙堂早已拆掉,盖了两排校舍,学校却只剩下几十个学生了。而我当年就读的那所高中盖起的校舍更多。也因学生减少改成了初中。这些年家乡人的观念大变,已从过去的单种粮食变成多种经营,春天果树花香,秋天果实累累。鸟明显比早年多了,有时还能看见锦鸡振翅飞翔。故乡的确是变样了,但我梦里的故乡却一直没变,故乡的每一条土路,田野和村庄里的一草一木,还是原来的样子,历经四十年岁月的淘洗,我的心永远始终如一。

回故乡,走遍故乡的每一片土地,在纯熟的乡音里,找我小时候的伙伴,还有我的老师和同学……我想和过去一样靠着南墙,晒儿时的太阳。晚上在月亮和星光下听风声和虫鸣……我要将大地上的所有花草都采集在一起,编世界上最大最大的花篮,敬献在父母亲的坟茔之前……如果村子能给我一块土地,我要在心爱的土地上栽我喜欢的树,我要将树坑挖得大大的,趁栽树的时候也将自己一同栽下去。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同树一样长高长大……我想在土地里种一片麦子。趁撒种子的那一刻也将自己的希望一同撒向大地,我不知道来年的夏天我在收获金色麦粒的时候是否也能收获一些希望……我想成为故乡的一棵草,春来发几枝叶片,摇一簇绿影,开一朵小花,在天地间绽无声的微笑……我想变成一只鹿或一只兔子,随便在野地里撒欢……我想变成一只鸟,不管是大雁还是麻雀,追着流云留一声声啭鸣……我想变成一只七彩的蝴蝶,去寻庄生的美梦……我还想变成一块石头,一滴水露,一把黄土,一缕轻烟……

无中生有是存在。从有化无归永恒。生命必将老去。但不老的是精神。

猜你喜欢
贾平凹人生
捉鱼摸鳖的人
贾平凹的手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月迹
种子
独一无二的你
多年之后会不会变成一堆废纸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