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研究

2018-05-14 06:26刘湍丽张春霞唐卫海刘希平
关键词:词表年龄组学习者

刘湍丽,张春霞, 唐卫海,刘希平

(1.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一、 引言

部分线索效应是指在学习一个词表后,呈现已学项目中的一部分作为回忆线索去回忆其他项目时,对回忆有抑制作用。部分线索效应最早是Slamecka于1968年提出的。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一般包括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最常见的实验程序是:第一步,学习实验材料,第二步,提供部分线索词,要求被试回忆目标词;控制组的学习形式为:第一步,学习实验材料,第二步,回忆学过的所有项目。实验结束后对线索组与自由回忆组的提取成绩进行比较。在比较时,用线索组的目标项目提取成绩与自由回忆组对应的目标项目的提取成绩进行比较。如果实验组成绩比控制组强,说明线索对提取具有促进作用;如果实验组成绩比控制组成绩差,说明部分线索效应存在;如果两个组成绩没有差异,说明线索对提取没有影响[1]。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部分线索效应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一效应被很多实验研究所支持。在不同的回忆任务[2, 3]、不同的线索呈现方式[4]、不同编码条件[5]、不同群体[6-8]中均发现了部分线索效应。这些研究均表明,提供最初加工信息的一部分作为线索,将对个体的回忆产生损害[9-11]。

以往关于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大多数以大学生被试为主,并据此对各种形式的部分线索及其理论机制进行探讨。部分线索效应的产生与提取和编码过程紧密相关,但是部分线索是否对各年龄段的个体都具有抑制作用呢?或者说,对于某一年龄段的个体是否会出现部分线索不具有抑制作用的情况呢?进行发展研究可使我们弄清这一问题。因此本研究将以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根据部分线索效应研究的基本范式设计实验,考察部分线索效应在不同年龄段个体中是否存在一致性,以检验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以便更科学地将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应用于实践。

本实验旨在考察不同年龄组被试在学习中文高频双字词后,给出已记忆过的词作为线索词来回忆其他双字词时,其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本实验的假设是,部分线索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

二、方法

(一) 被试

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大学生二年级被试若干名。所有被试均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参加实验的每位被试在实验开始之前每人获得一份小礼物。

本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基本情况表

注:N1是指男生人数,N2是指女生人数

(二)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两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包含30个高频名词,如“草案”,词频范围为0.0100~0.0200之间,这些词全部选自《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音序部分》。随机选取每个词表中的15个词作为线索词,其他的15个词作为目标词。实验材料在计算机上呈现,计算机型号为联想2438C,屏幕大小为21英寸。具体实验材料见表2。

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从各年龄组中选取20名被试对两个词表进行学习,学习条件与正式实验的学习条件相同,然后进行自由回忆。统计结果显示,各年龄组被试对两个词表的回忆成绩不存在差异,表明在本实验中两个词表的选取是合适的,可以排除实验结果由材料的差异造成的可能。

表2 实验所用词表

(三)实验设计

采用2(线索条件:部分线索、无部分线索)×4(年级:小五、初二、高二、大二)的混合设计,其中线索条件因素是被试内设计,年龄因素是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对目标词的正确回忆个数。

(四) 实验程序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均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项目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学习30个双字词,并努力记住它们;第二阶段为回忆阶段。两个部分的区别在于学习词表的不同和线索条件的不同。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被试先进行一个练习,以熟悉实验程序。正式实验程序如下。

项目学习阶段。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告诉被试他们参加的是一个有关记忆的实验,整个实验大约持续20分钟。词表中的30个双字词相继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每个双字词的呈现时间为5秒,要求被试尽量记住这些双字词。所有项目学习完毕之后,被试进行一个30秒的数字计算任务,以消除近因效应。

测试阶段。在该阶段,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及被试进行回忆之前,答题纸上会呈现刚才学习过的项目中的一半,要求被试认真阅读这些项目,并把这些项目作为回忆目标项目的线索;在无线索条件下,要求被试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全部项目。在部分线索条件下,被试只需要回忆线索词之外的目标词;在无部分线索条件下,被试需要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全部项目。

第一部分实验完成之后,进入实验的第二部分。对两个词表的学习顺序及两个词表的线索条件进行了平衡;为了使被试能够同时有效地看到计算机屏幕上的词,实验安排被试坐在距计算机屏幕中心约50厘米处。

三、 实验结果

对各实验条件下各个组被试对目标词的平均回忆成绩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各年龄组被试的部分线索效应

对各组被试的回忆成绩进行2×4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年龄对部分线索效应的影响

注:**表示 p< 0.01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线索条件主效应显著,F(1,104)= 49.854,p<0.01,在部分线索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无部分线索条件;年龄主效应显著,F(3,104)= 11.809,p<0.01,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小五和初二被试的回忆成绩低于高二和大二被试,高二被试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大二被试,其他年龄组之间无差异;线索条件和年龄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各年龄组被试均存在部分线索效应,各年龄组被试的部分线索效应如图1所示,在各年龄组中,无部分线索条件的回忆成绩都好于部分线索条件。

由于本实验更关注部分线索的提供对各年龄组被试记忆损害的差异,因此对各年龄组被试的记忆削减量进行了多重比较。削减量的计算方式是:削减量 = 无线索条件下的回忆成绩-线索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各年龄组被试部分线索的削减量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F(3,104)= 2.722,p< 0.05,削减量主效应显著。对削减量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小五被试的削减量(M= 0.73,SD= 1.39)显著低于高二被试的削减量(M= 1.80,SD= 1.53),p< 0.05。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小五到高二之间部分线索效应的大小有比较大的变化。

四、讨论

为使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结果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提供部分线索和不提供部分线索两种不同的回忆条件对记忆保持的不同影响,考察部分线索效应在各年龄组学生上的发展情况。

通过图1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无部分线索组的回忆成绩都显著高于部分线索组,而部分线索组和无部分线索组的区别就在于回忆时是否提供部分线索作为回忆线索。由此我们可以把部分线索组被试回忆成绩的降低看成是由部分线索的提供所引起的。在各年龄组上,提供部分线索组的被试的回忆成绩都显著的低于不提供部分线索组的被试,说明部分线索的提供对各年龄组被试的回忆均产生了损害。

但部分线索的提供对不同年龄组被试是否产生同等的损害效应?根据图1,我们可以知道,虽然部分线索的提供对各年龄组被试的回忆均产生了损害,但各年龄组被试的削减量的水平却表现出了差异,小五组被试的削减量显著低于高二组被试,表明高二被试抑制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说明部分线索效应的大小在小五到高二之间变化比较大。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对相关重要信息进行激活,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对无关信息和干扰信息进行抑制和排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加工拥有更多的空间和更快的速度。Harnishfeger和Bjorklund[12]指出抑制能力在儿童认知加工中有重要的作用,年龄小的儿童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差,其原因是他们的抑制机制还不成熟,随着年龄的增加抑制能力会逐渐发展,因此对无关信息的控制能力也会逐渐增加。

Harnishfeger和Pope[13]以小学一年级、小学二年级、小学五年级和成人为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抑制能力很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一些抑制能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抑制能力接近成人的水平,成人的抑制能力最高。宋耀武等人[14]与沈德立等人[15]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抑制能力随年级而提高。本研究也认同这一观点,认为儿童的抑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最近,有研究[3,16]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结果发现在图片学习中,不同年龄被试均存在部分线索效应。

在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中,提取阶段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所需回忆的项目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对两个组的比较除了有无线索之外,提取材料多少和所用时间是否在其中起混淆作用是部分线索效应研究需要澄清的问题。但时间问题在部分线索效应中应该不是一个影响因素,因为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记忆痕迹有所消退,如果时间这一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应该导致自由回忆组的成绩低于部分线索组。但研究结果发现部分线索组的成绩更低。可见,提取时间不是制约部分线索效应的因素。回忆项目数量多少对部分线索效应的影响,道理与“时间”和部分线索效应的关系是类似的。更直接的证据来自于再认任务中的部分线索效应。在再认任务中,部分线索组的实验流程是这样的:学习阶段—干扰阶段—线索呈现阶段—再认阶段;无线索组的实验流程是这样的:学习阶段—干扰阶段—再认阶段。此时,部分线索组和无线索组被试在再认阶段需要再认的旧项目均是目标项目,所以并不存在“自由回忆组需要回忆的项目数量较多而部分线索组需要回忆的项目数量较少”的问题。实验结果发现,部分线索组被试对旧项目的正确再认率显著低于无线索组。这样的实验可以证明,部分线索组回忆成绩的降低,并非是由两个组的回忆项目不等造成的,而是由部分线索呈现对记忆的消极作用造成的。

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所揭示的提供部分线索对被试回忆成绩的损害作用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意义上,人们都认为线索具有提示作用,线索的提供会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回忆,但线索并非常常都能起到积极的提示作用。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表明,部分线索的提供往往会损害被试的回忆。这就提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线索的积极作用,规避线索的消极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在类别学习中,当学习者需要记忆的类别种类特别多,而又难以回忆起全部的类别名称时,把类别名称提供给学习者作为回忆线索,反而有助于学习者的回忆,因此当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时,对每一部分都有一个概括性的线索提供给学习者,对学习者更快地掌握学习的内容非常有用。另外,当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熟练程度达到较高的水平时,线索的提供也具有积极意义,因为这时候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词的提供使学习者很容易回忆起整个学习内容,从而易化了回忆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通过编码和加工对学习内容有较熟练地掌握,在此基础上,从学习材料中择取有用的线索,在之后的回忆过程中,这些线索就会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回忆。

五、 结论

本实验考察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部分线索的提供对各年龄组被试的回忆都产生了损害;(2)部分线索对记忆的削减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部分线索效应的大小在小五到高二之间变化比较大。

参考文献:

[1] 刘湍丽, 白学军. 部分线索对记忆提取的影响:认知抑制能力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17(9):1158-1171.

[2] TAKAHASHI M, KAWAGUCHI A. Does part-set cueing inhibit false memories in the DRM paradigm? [J]. Seishin Studies, 2010, 115(1): 45-62.

[3] 唐卫海, 刘湍丽, 石 英,等. 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J]. 心理学报, 2014, 46(5): 621-638.

[4] WATKINS M J. Inhibition in recall with extralist “cues”.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75, 14(3): 294-303.

[5] BAUML K H, ASLAN A. Part-list cuing can be transient and lasting: the role of encoding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 2006, 32(1):33-43.

[6] ANDRES P. Equivalent part set cueing effects in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8, 21(2-3):176-191.

[7] ANDRES P, HOWARD C E. Part set cuing in older adults: further evidence of intact forgetting in aging[J]. Neuropsychology, Development and Cognition, 2011, 18(4):385-395.

[8] 唐卫海, 刘湍丽, 刘希平. 部分线索效应的年龄老化特点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68-72.

[9] BAUML K H T, SAMENIEH A. Influences of part-list cuing on different forms of episodic forgetting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 2012, 38(38):366-375.

[10] FRITZ C O, MORRIS P E. Part-set cuing of texts, scenes, and matrices [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5, 106(1), 1-21.

[11] BARBER S J, HARRIS C B, RAJARAM S. Why two heads apart are better than two heads together: multiple mechanisms underlie the collaborative inhibition effect in memory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 2015, 41(2):559-566.

[12] HARNISHFEGER K K, BJORKLUND D F.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hibition [J]. Learning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4, 6(3):331-355.

[13] HARNISHFEGER K K, POPE R S. Intending to Forget: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Inhibition in Directed Forgetting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996, 62(2):292-315.

[14] 宋耀武, 白学军. 小学生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2, 25(2):184-186.

[15] 沈德立, 宋耀武, 白学军. 小学学习成绩优生与差生有意遗忘中抑制能力的发展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7(4):1-5.

[16] 石 英.图片部分线索效应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词表年龄组学习者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术英语词表研究管窥
——三份医学英语词表比较分析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国外叙词表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