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转喻视阈下城市形象构建
——以南宁城市宣传片为例

2018-05-11 06:51:37刘浩霞杨金花
关键词:语类源域城市形象

刘浩霞,胡 杨,杨金花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引言

多模态语篇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24。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灵活地应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模态符号准确生动地传达城市独特魅力,向全世界展现城市形象的宣传片”[2]144。宣传片通过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互动配合,达到作者预期的宣传目的,隶属于多模态语篇研究范畴。学界对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囿于城市形象塑造[3]、传播策略[4]等方面,多从宏观角度刻画城市形象的建构及传播,缺少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认知理据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不断发展,从隐喻、转喻等视角对多模态语篇进行认知研究逐渐成为热点。Goossens[5]将隐喻与转喻的互动称为隐转喻(metaphtonymy),即隐喻与转喻的互动现象。二者截然不同,却很难在实际语境中严格区分[6-7]。当今媒体语篇日趋多模态化,多模态隐转喻已经成为媒体的主要工具[8]32。多模态隐转喻研究语料多为广告[9-10]、漫画[8][11]、电影[12]、音乐[13]等语类,较少涉及现实性语类解读,仅潘艳艳等[14]基于多模态隐转喻探讨了中国国家形象片的认知机制,缺少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深入研究。基于此,笔者拟从认知视角出发,以2017年南宁城市宣传片为例,深入剖析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转喻表征及其语类特征,以期为城市形象构建研究提供有益思维参照。

1 多模态隐转喻与城市形象宣传片

1.1 多模态隐转喻

隐喻和转喻均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思想和组织意义的重要机制。隐喻是两个不同认知域间的跨域映射,即用源域来概念化目标域;转喻是同一认知域中的认知突显,即同一认知域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15]。二者本质截然不同,但人们往往受认知相对性影响无法严格界定映射的两个概念是否属于同一认知域[16],很难在实际语境中将二者进行严格区分[6-7]。Goossens[5]将隐喻与转喻的互动称为隐转喻(metaphtonymy),即隐喻与转喻的互动现象。

模态是信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17]。Forceville[18]22指出模态是一种利用具体感知过程而具有阐释性的符号系统,并将其细分为图像符号、书面符号、口头符号、手势、声音、音乐、气味、味道和接触等九类[18]23。Forceville提出多模态隐喻,即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由两种不同模态呈现的隐喻,在很多情况下,其中的一种模态为语言[19]4。语言隐喻是典型的单模态隐喻,即源域和目标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呈现的隐喻[18]24,除此之外单模态隐喻还包括图像隐喻、视觉隐喻等。鉴于此,隐转喻研究不应仅限于语言模态,还应包括非语言模态,即多模态隐转喻研究。

1.2城市形象宣传片

1994年,山东省威海市在央视国际频道投放了一部以展现城市形象吸引国内外旅客为目的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开创了我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先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城市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和品牌打造。”[2]144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城市文化的缩影。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影响及知名度,而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最直接的城市形象表征,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本土文化。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很多城市逐渐意识到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也依赖外在包装,由是,开始重视并投入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制作。2017年南宁城市宣传片以“魅力南宁·宜居城市”为主题,用时7分03秒,通过影像、颜色、文字、声音等多种模态建构不同形式的多模态隐转喻,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沉醉的审美感受展现了广西南宁这座山水环绕中的“绿城”,生动传达出这座城市所特有的魅力。宣传片中运用大量全景摇摄、急速推拉、仰角拍摄、俯拍摇摄、特写、航拍远景等方式,将影像、声音与文字等相结合,借“歌仙刘三姐”“联合国人居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事件”,为南宁市形象塑造起着良好的推介作用。

笔者拟结合多模态隐转喻理论,基于2017年南宁城市宣传片,深入探究其多模态隐转喻表征及语类特征,以期诠释城市形象宣传片背后的认知理据。

2 城市形象宣传片多模态隐转喻表征

隐喻、转喻等人类基本认知机制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等单模态中,且广泛存在于多模态间。其中,多模态隐转喻现象,即转喻与隐喻联动现象,在城市形象宣传片等现实性语类中尤为普遍。

例1:“青山伴着绿水转,绿水青山都是歌。”

图1 “青山伴着绿水转”

图2 “绿水青山都是歌”

图3 例1的多模态隐转喻映射过程

例1以歌词的形式出现在宣传片中(见图1、2),存在隐喻与转喻联动现象。如图3所示,“绿水、青山”以部分代整体,指代南宁,是转喻现象。“绿水青山都是歌”是隐喻,涉及从歌域到实体域的跨域映射,其中,“绿水、青山”隐喻为歌曲中的音符,“青山伴着绿水转”正如音符交融组织成一首歌曲,歌曲跨域映射为南宁。同时,歌曲与音符间存在转喻,属整体代部分。其转喻基础为南宁是一座“绿城”,满城青山绿水,极具特色,而歌曲由多个音符交织而成。其隐喻基础为南宁的青山绿水美妙多变,像歌曲中的音符一样动听,而南宁就像一首歌一样美好、打动人心。整个多模态隐转喻过程涉及语言、图像等多种模态,较以往单一的语言模态更好地强化了宣传片的传播目的。其中,源域歌域中“歌”以语言模态表征,转喻为隐含的“音符”;目标域实体域中“绿水、青山”以图像、语言等模态出现,转喻为“南宁”这一隐含义。

例2:“日出”“城市建筑”

图4 日出

图5 城市建筑(现代)

图6 城市建筑(传统)

图7 例2的多模态隐转喻映射过程

例2是宣传片中交替出现的三个并列画面(见图4-6),构成多模态隐转喻现象。如图7所示,日出的太阳以实体代属性,指代朝气与生机,是转喻现象。南宁现代与传统的城市建筑指代南宁,属部分代整体。“日出”与“城市建筑”画面连续出现,赋予了画面新的含义,即隐喻意义。南宁域的城市建筑经跨域映射被隐喻为太阳域日出的太阳,经转喻,表征南宁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面貌。其隐喻基础为南宁像日出的太阳一样正在崛起,处处充满朝气与生机。其转喻基础为日出的太阳象征生机勃勃、充满朝气,而南宁的现代建筑及传统建筑代表着南宁这座城市。其中,源域太阳域中“日出的太阳”以图像模态表征隐含的“朝气、生机”义;目标域南宁域中“城市建筑”以图像模态表征隐含的“南宁”义。

例3:“娱乐设施”“壮乡生活飞起来哟哎”

图8 娱乐设施1

图9 娱乐设施2

图10 “壮乡生活飞起来哟哎”

图11 例3的多模态隐转喻映射过程

例3为宣传片中出现的部分“娱乐设施”图像及旁白歌词(见图8-10),属于多模态隐转喻现象。如图11所示,冲上云霄的娱乐设施以实体代属性,指代飞速上升与带来快乐等特征,是转喻现象。壮乡生活转喻为南宁市民幸福感指数,属整体代部分。游乐场域跨域映射到生活域,构成了隐喻。生活域的壮乡生活经跨域映射被隐喻为游乐场域冲上云霄的娱乐设施,经转喻,表征南宁市民幸福感指数飞速上升。其隐喻基础为南宁市民幸福感指数像冲上云霄的娱乐设施一样急速上涨,为人们带来快乐。其转喻基础为娱乐设施高入云霄,为人们带来快乐,而南宁市民幸福感指数体现壮乡生活。其中,源域游乐场域中“冲上云霄的娱乐设施”以图像模态出现,表征抽象的隐含义“飞速上升、快乐”;目标域生活域中“壮乡生活”以语言模态出现,转喻为隐含义“南宁市民幸福感指数”。

由此可知,该多模态语篇中,多模态隐转喻的源域多为积极、美好的事物,主要使用图像、色彩、声音等生动模态进行表达,而目标域多为理想化的城市形象,较多利用文字、声音或隐含等形式。其中,喻体多为具体概念,而喻标多为抽象概念。

3城市形象宣传片多模态隐转喻语类特征

基于南宁城市宣传片多模态隐转喻表征及模态分布,该宣传片多模态隐转喻呈现出异质性、夸饰性和语用适切性等语类特征,结合多模态隐转喻表征为城市形象构建提供认知理据。

建构城市形象过程中,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设计与使用尤为重要。就宣传片内容而言,其具有异质性。一方面体现在模态的多重交互使用,这取决于宣传片等多模态语篇的多模态属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多模态隐转喻的大量使用。就跨域映射的隐喻来讲,其源域与目标域分属不同认知域,而对于同一认知域内的转喻来说,其喻体与喻标同样具有异质性。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异质性促使多模态语篇模态资源的极大使用,从多模态隐转喻的视角进行异质表达,有利于宣传内容的传播与城市形象建构。

宣传片建构城市形象过程充分运用了夸饰性描述及评价,即突出运用夸张的重点表达,极具强烈的感情色彩。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宣传目的主要在于城市形象构建,由是,宣传片内容较多使用夸饰性感叹语气,着重向外界传播城市的美好形象。在多模态隐转喻中体现为,源域多为积极、美好的事物,主要运用图像、色彩、声音等生动模态,而目标域多为理想化的城市形象,主要使用文字、声音或隐含等形式。其中,喻体多为具体概念,喻标多为抽象概念,整个多模态映射过程具有强烈夸饰性。

多模态隐转喻的语用适切性表征为多模态隐转喻的具体使用依赖于交际意图与表达风格。南宁城市宣传片中将“南宁”隐喻为“歌”,这与南宁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息息相关。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转喻现象为宣传目的服务,体现为语用适切性,即为传播南宁这座“大地飞歌”的城市,以歌域为源域,将南宁的山歌特色建构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宣传片为了满足其特定交际目的与表达意图而做出适应语境的这一选择,体现了语用功能上的适切性。

结语

多模态隐转喻现象受隐喻、转喻等人类基本认知机制性质影响广泛存在于多模态语篇中。文章从认知视角出发,以2017年南宁城市宣传片为例,深入剖析该多模态语篇中多模态隐转喻表征及其语类特征,研究表明:该多模态语篇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模态,建构了多个多模态隐转喻为城市形象构建提供基础;其中,源域多为积极、美好的事物,主要通过图像、色彩、声音等生动模态表征,而目标域多为理想化城市形象,多为文字、声音或隐含等形式,此外,喻体倾向于具体概念,喻标较为抽象;多模态隐转喻呈现出异质性、夸饰性及语用适切性等语类特征,结合多模态隐转喻表征为城市形象构建提供有益思维参照。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外语,2009(1):24-30.

[2]王扬.后语言哲学“三观”理论在视频传播中的运用——以《重庆旅游形象宣传片》为例[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44-149.

[3]肖夏.试论电视广告与城市形象塑造——以福建省城市宣传片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2):114-115.

[4]刘舒瓅.形象宣传片中城市品牌的传播策略——以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J].青年记者,2012(5):50-51.

[5]Goossens,L.Metaphtonymy:Theinteractionof metaphor and metonymyin figurative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0(3):323-340.

[6]Riemer,N.When is a metonymyno longer a metonymy?[C]//In R.Dirven&R.Porings(eds.).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2:379-406.

[7]Radden,G.How metonymic are metaphors?[C]//In R.Dirven&R.Porings(eds.).Metaphor and Metonymy inComparisonandContrast.Berlin:Moutonde Gruyter,2002:407-434.

[8]赵秀凤,冯德正.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经济学人》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31-35.

[9]Ruiz,J.The role of metaphor,metonymy,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understanding advertisements:The case of drug-prevention Ads[J].Revista Alicantina de Estudios Ingleses,2006(19):169-190.

[10]王天翼,甘霖.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多模态认知研究——以《国王的演讲》电影海报为例[J].外语学刊,2015(4):82-86.

[11]Refaie,E.Metaphor in political cartoons[C]//In C. Forceville & E. Urios-Aparisi (eds.).Multimodal Metaphor.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9:173-196.

[12]Rohdin,M.Multimodal metaphor in classical film theory from 1920s to 1950s[C]//In C.Forceville&E.Urios-Aparisi(eds.).Multimodal Metaphor.Berlin:Mouton de Grutyter,2009:403-428.

[13]Forceville,C.The role of non-verbal sound and music in multimodal metaphor[C]//In C.Forceville&E.Urios-Aparisi(eds.).Multimodal Metaphor.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9:383-402.

[14]潘艳艳,张辉.多模态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为例[J].外语研究,2013(1):10-19.

[15]Kovesces,Z.M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6]龚鹏程,王文斌.体验哲学视阈下的隐喻和转喻界面研究[J].外语研究,2014(2):1-6.

[17]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18]Forceville,C.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Agendas for research[C]//In C.Forceville&E.Urios-Aparisi(eds.).Multimodal Metaphor-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9:19-42.

[19]Forceville,C.& E.Urios-Aparisi.Multimodal Metaphor[M].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9.

猜你喜欢
语类源域城市形象
多源域适应方法综述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42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辽宁经济(2017年6期)2017-07-12 09:27:28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4
语类翻译探究
外语学刊(2016年4期)2016-01-23 02: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