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018-05-10 09:49刘思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方法

刘思涵

摘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素质发展全面的重要因素,而一个人的起步往往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所以小学时期是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的至为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以课堂为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的学校生活之中,家长、家庭需要重视,从多角度把握学生心理,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方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的。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只是那些心理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生全面发展也需要心理健康作为强有力的基底,同时心理健康也是小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我们的研究发现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往往会产生各种身体疾病。心理健康还有助于劳动观点与劳动习惯的培养,而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在劳动中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尤其需要得到家长、教师乃至社会重视的。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一方面身体和心智各个方面都不成熟,自我管理和调节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下的小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心理呈现出一些“早熟”现象,心理发展不平衡,但是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影 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这一阶段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加以重視,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如何让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学校方面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令学生身心愉悦、陶冶学生的情操,首先要有一个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 、校园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卫生设施等 ,是学校教育工作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学校的物质基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这首先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 ,是培养他们观点、信念和习惯的手段 。”良好的物质环境不仅能使小学生的心情愉快而有安全感 ,还能激发学生爱校、建校的热情, 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并以自己的学校而自豪。在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中, 全校师生相互尊重、理解 、相互关心和爱护, 反对体罚、讽刺、打架和骂人, 这种和谐的积极环境必然会使处在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在小学生涯中,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存在感较低, 长期受忽视或排斥, 容易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 ,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在一些班级中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和严重的欺负行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很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导致进一步的混乱。而到最后 ,不论是欺负人的学生还是被欺负的学生,都会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 ,如蛮横 、霸道 、怯懦 、虚伪等,这些都是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发展的因素。

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提高。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除了教师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外,就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要精心组织学习合作小组、生活互助小组,显性引导学生课上的共同讨论,隐性帮助学生找到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声,课下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可以在班级设置“悄悄话”信箱等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最大程度使学生的心境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2、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品质兴趣的重要的环境。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研究表明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 ,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研究证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 ,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国内外许多研究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认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人是大自然中唯一懂得暗示的动物,孩子又最善于仿效,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暗示的意义具有强大的干扰力。不良和错误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都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一概不知,对孩子的优良表现从来不闻不问,但对待孩子的错误,却非常在意,经常采用暴力方式教育。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对学习兴趣不高,并经常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

所以,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会、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让家长明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单方面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 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全面、长效的过程,效力有时候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只有家校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活泼快乐的成长。

三、结语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本身的内涵。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里都处在特殊的过渡时期,不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心里敏感容易迷失、自我意识不成熟、叛逆心理强烈。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需要家校联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不只做到教书教学,更要做到育人育德,真正的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充满希望和朝气的未来。

参考文献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01):46-47.

赵广,汪振德.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 [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4,11(12):151-151.

王文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5,(13):112-112.

章恩友,陈胜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 ,2016,(11):13-17.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9 -40 .

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 18(2):21 .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方法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