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
摘 要:语文教师在平时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从文本出发,结合学生自己的阅读阅历,增强学生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从课堂语文到人生语文,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
关键词:情感体验;以情发声;以情带语;创设情境
阅读教学课是高中语文课堂上常见的课堂类型。而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也是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的之一。语文作为一门主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语文这门课程的特色。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的一座桥梁,作者通过文本发之以情,教师通过文本教之以情,学生通过文本会之以情。引导学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讲都非常困惑,经常上课往往感动了自己,可感动不了台下的一群人。下面的学生一脸的漠然。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需要情感的滋养,需要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学生要走进作者的世界,要经历一次情感的历程和心理的洗涤,这样才是一堂真正的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一、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吃透文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引导学生走进情感的媒介。苏教版的教材强调了文本的人文性,所选定的很多文章,人文色彩非常浓厚,有的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是由于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但是却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比如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落叶》高尔斯华馁的《品质》,在教这样一些文章时候,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作家,作家的写作背景,作家的写作风格,作家的写作意图等等要了解的非常充分。只有教师先走进了作者,领悟了作者的情感,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在教师学生最头疼的文言文教学,教师更要吃透文本,如《指南录后序》,首先这篇文章所在的版块是“烈士的抉择”,教师先要对整个专题的内涵要深入了解,本专题是要求学生了解伟大人物为了信仰为了理想无私奋斗甚至可以牺牲生命的精神。教师要对文天祥的生平,文天祥在写这篇文章时候的背景,教师要把文言文还原成一个包含了作者情感,体现作者心路历程的整体,教师要尽最大可能体现作品内涵,不能人为的割裂,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充分,甚至于连南宋朝廷的兴亡教师在备课中也要掌握。所以教师只有吃透了教材,在上课时才能引导学生。
二、发挥语文老师语言和朗读上的优势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表达情感的载体就是语言,教师要发挥语言具有感染性的这个优势,把学生带入这种情境中,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优美,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这样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情感。朗读更是语文老师的特长,也是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一个法宝,在上课时,尤其在进行诗歌散文教学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富有感情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作品的情境中,让学生披文入情,让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时就能感知全文的基调,对文中情感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比如在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读这六个字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语气,语速一定放慢,教师要读出深沉忧郁的情感以及叠字的韵律。把学生带到那个下着秋雨的凄清的黄昏,与流离失所的作者一起去领受寂寞孤独国破家亡的忧愁,无论是朗读也好还是上课语言也好,都是以情发声,以情带语。
三、善用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创造情境
比如有一次一老师上的《前方》公开课,在课前和课后都以《橄榄树》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聆听,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梦中的橄榄树。音乐会有一种语言所难以企及达到的感染魅力和共鸣效果,音乐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上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来都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因为所处的时代环境背景相距甚远,而先生的文字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理解上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上这篇课文时,我把《百年中国》这部记录片中有关于“三一八惨案”的这一部分剪辑下来,通过当年的影像资料把学生带入到刘和珍们这些烈士生活的那个时代,让学生们直观感受,感觉到思想上的震撼,远离世俗浅薄的价值观,从而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造情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对于老师,首先我们也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情怀才可能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在今天这样复杂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面临着教学以及生活上的各种压力。语文老师自己就应该做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情感丰富,这样我们才能感染学生。做一个远离庸俗,虽然不能说高尚但至少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语文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能从语文中能从这些名家们的经典作品中去获得精神上的力量,去成为一个丰富的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的高中语文课需要情感,我们的高中学生也需要情感的滋润,在今天这样一个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时代,我们的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和考试压力,很多时候会忽略情感上的体验,忽略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远离了崇高,远离了对世界的悲悯之心。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营造一个情感的课堂去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学到什么,能感知什么,这也许会影响到他以后的人文视野,胸襟情怀以及价值取向,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任重道远,用自己的努力为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获得情感的体验,获得精神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