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会 彭学文 韩晓清 张尚卿 李红艳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荷兰薯等,可粮菜兼用,深受人们喜爱。我国自2015年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马铃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和稳固,种植面积和范围也得到进一步增加和扩大。作为马铃薯主产省之一的河北省,马铃薯产业在其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hm2以上,产量高达360多万t。而作为河北省主要马铃薯产区的冀东地区(主要包括唐山市、秦皇岛市),近2年迎着 “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春风,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年播种面积达24 667 hm2,鲜薯总产量可达110万t左右,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1~3]。但是,随着冀东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上马铃薯品种种植过于单一、种薯种性逐渐退化、连作现象普遍发生、同科作物(青椒、番茄、茄子等)邻作或连作、生产管理简单粗放等多种不良因素并存,使得近几年冀东地区马铃薯病害呈现连年加重发生的趋势[4~12]。同时,冀东地区马铃薯生长中后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恰逢高温多雨的夏季,因此,马铃薯病害的发生种类、发生情况比较复杂,经常是多种病害交叉或重叠发生,对冀东地区的马铃薯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成为严重影响当地马铃薯产量及制约当地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明确近2年冀东地区马铃薯生产上发生的病害种类及主要病害发生情况,有效降低马铃薯病害给当地马铃薯产业造成的损失,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保室于2016-2017年对冀东地区马铃薯生产中的病害种类及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与防控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今后冀东地区马铃薯的病害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对今后指导冀东地区马铃薯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表1 冀东地区马铃薯病害发生种类及为害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冀东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发生的各种病害在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上,发病程度和流行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调查发现,原来在冀东地区发生的一些次要病害,如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黑胫病等,近2年发病率和为害程度迅速上升,目前已发展成为冀东地区的马铃薯主要病害,给冀东地区马铃薯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虽然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近几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如雾霾、厄尔尼诺现象等恶劣天气的影响;②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使得远距离调运商品薯、种薯变得日益简单,为病原菌远距离传播提供了载体;③随着世界范围对马铃薯的需求迅速增加,以及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实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能够用于轮作倒茬的空闲地越来越少,为此马铃薯种植户只能连作,导致病原菌在土壤中过度积累,促使病害暴发流行;④马铃薯新品种的研发速度与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品种更新迟缓,现有的马铃薯品种种植过于单一并且推广种植面积过大,宜于病害流行蔓延;⑤马铃薯病害的化学防控药剂和防控技术不合理,导致病害抗药性迅速产生;⑥对马铃薯次要病害的忽视,殊不知次要病害一旦遭遇适宜流行的发病条件极有可能大暴发,成为主要病害,严重为害马铃薯生产;⑦粗放的、作坊式的田间管理,不利于病害的联防联控。因此,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马铃薯种植户等要立足自身,从上述几方面入手,严防冀东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各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通过 2016-2017年连续2年对冀东地区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为害马铃薯生产的病害15种(表1),其中真菌性病害7种、细菌性病害3种、病毒性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2种。病害在年度间和地区间发生种类和发病程度略有差异,冀东地区常年发生为害较重的病害主要包括早疫病、炭疽病、疮痂病、黑胫病、生理性叶斑病等。
马铃薯早疫病在冀东地区普遍发生,但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等因素影响各地、年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马铃薯早疫病在冀东地区主要侵染马铃薯叶片,病斑成同心轮纹状、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严重发生时可导致马铃薯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在冀东地区,马铃薯早疫病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发生;马铃薯现蕾前(即5月中下旬)早疫病一般发病较轻,病叶率在3%~5%;6月上旬至7月中上旬,马铃薯生长进入中后期,冀东地区逐渐进入高温多雨的季节,马铃薯早疫病开始严重发生并流行,一般发病地块病叶率达30%左右,严重发生地块可达50%~70%。冀东地区马铃薯种植户可在马铃薯现蕾前后,用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50~1 500 g/hm2或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 250~3 000 g/hm2喷施防治,间隔7天,连喷2~3次,可有效预防马铃薯早疫病发生蔓延。
马铃薯炭疽病在冀东地区近2年发生也很普遍,马铃薯全生育期均可染病。马铃薯生长前期该病发生一般比较轻,对马铃薯生产影响不大;而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植株长势弱或遭遇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时,马铃薯炭疽病严重发生和流行。炭疽病主要为害马铃薯叶片,导致叶片颜色变浅、反卷,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赤褐色坏死斑点,病情加重时,病斑变为灰褐色,形成较大的不规则坏死斑,导致叶片干枯或坏死;马铃薯植株的茎基部和薯块感病时,植株萎蔫坏死、薯块腐烂等。冀东地区一般在马铃薯现蕾后(即5月下旬或6月上旬)开始发生并流行;6月中下旬,随着冀东地区进入高温高湿的季节,炭疽病也达到发病和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地块病叶率5%~15%,严重地块可达20%~30%。冀东地区马铃薯种植户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预防该病的发生;同时在5月中下旬利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天连喷2~3次,可有效防控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
马铃薯疮痂病是近2年严重为害冀东地区马铃薯生产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病害,冀东地区的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但为害程度受种植管理水平、土质、品种等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马铃薯疮痂病主要为害薯块,初期在薯块表面产生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病斑扩大或合并,形成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木栓化疮痂状病斑或斑块,病斑中央凹陷,边缘凸起,质感粗糙,呈疮痂状,最后形成网纹状或裂口状病斑,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性。由于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为带菌种薯或带菌土壤,因此种薯处理、轮作倒茬、土壤消毒是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首先,种薯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无病斑、无创伤的种薯;种薯切块时,切刀利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等进行严格消毒;切好的薯块可采用0.1%对苯二酚浸种30 min进行消毒处理。其次,实施与茄科以外其他科作物特别是谷物类作物实施5年以上的轮作。而土壤消毒可采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3.5 kg/667 m2左右拌细土进行撒施或沟施。
近2年来,特别是2017年,马铃薯黑胫病在冀东地区发生非常猖獗,一般地块马铃薯黑胫病发病率在5%~10%,严重发生地块可达30%~50%,给冀东地区马铃薯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马铃薯黑胫病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侵染根茎部和薯块,温暖潮湿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种薯带菌发病可导致种薯腐烂不发芽;幼苗感病,可导致植株矮化,叶片上卷、褪绿,病株萎蔫枯死,不能结薯;薯块发病一般从脐部开始,可向茎上方扩展至全茎,引起茎基部组织变黑腐烂,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马铃薯黑胫病主要靠带菌种薯传播扩散,因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可从种薯的选择、切块、消毒入手。首先,种薯的选择要求无病斑、无创伤;其次,种薯切块时,切刀一定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等进行严格消毒;再次,切好的薯块可用中生菌素1 0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田间发病时,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 0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严重发生时,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利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3.5 kg/667 m2左右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俗称“六月病”,近几年在冀东地区发生比较频繁,一般在6月大风、大雨过后出现,发病比较迅速、迎风面坡地发病较重,植株迎风面发病较重。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主要发生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发病叶片上病斑较多且较密集,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斑点,后逐渐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有光泽,病斑周围无晕圈、无霉层、无菌脓菌胶等症状。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在马铃薯幼苗期和旺长期发病较重,并且该病主要是由大风降雨所致,因此防控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种薯可以选择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土地要求平整,旱能浇、涝能排;有条件的马铃薯种植户可适当提早播种。
[1]李彤.唐山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2017(5):74-76.
[2]彭学文.河北省马铃薯病害调查及主要真菌病害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3.
[3]吴石平,何永福,杨学辉,等.贵州马铃薯病害调查研究[J].农学学报,2012,2(6):31-34.
[4]张建平,程玉臣,哈斯.内蒙古马铃薯病虫害种类、分布与为害[C].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2013.
[5]朱杰华,齐明星,周园,等.我国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C].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2013.
[6]孙清华,詹家绥,单卫星,等.中国马铃薯主要病害的发生、分布、流行及防控[C].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2014.
[7]郭梅,胡林双,白艳菊,等.东北地区马铃薯病虫害田间调查[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8]王丽丽,日孜旺古丽·苏皮,李克梅,等.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种类及5种新记录[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266-270.
[9]杨成德,姜红霞,陈秀蓉,等.甘肃省马铃薯炭疽病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J].植物保护,2012,38(6):127-133.
[10]王国勇.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与防治对策[J].农村科技开发,2002,13(7):27.
[11]谢兰光,刘民.马铃薯黑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蔬菜,1995(5):14.
[12]吴石平,叶照春,何海永,等.马铃薯生理性叶斑病鉴定与诊断方法[J].中国马铃薯,2012(4):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