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只有三件事:做项目、元认知、在线学习

2018-05-10 12:12文/综
新校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执行伙伴导师

文/综 合

教师关键词:研究、设计、执行、导师、伙伴 、学习者

案例学校:探月学院

一个高中生办了一所高中,这听起来实在令人意外和好奇。

王熙乔今年20岁,已经过上了称得上传奇的人生。他打破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固定教育路径,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王熙乔在高三时办了自己的Entrepreneurship Club,一是办了自己特别喜欢的哲学课堂,二是把他认识的有趣的人带到学校里做工作坊。高三毕业的王熙乔拿到了南加州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合办的天体物理系的Offer,与此同时有人对他的Club也感兴趣,想要投资。王熙乔向北大附中校长王铮提出:自己能否留校当老师?经过面试,他成了北大附中综合实践处的导师。

没有编制的王导师把Club做成了孵化器——登月舱。一开始只是把孵化器的模式和创客空间的解决方案,做成课外兴趣班产品,哪个学校想要,就把方案卖给对方。但他发现学校评估产品的方式和自己评估产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反而导致学生更加迷茫。他决定,自己要办一所学校——探月学院。

登月舱团队

“从最初的登月舱,到现在的探月学院,这两个名字源于我们对探月精神的珍视,象征着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梦想坚定不移的实践。”王熙乔说。

考察过中外大量新式学校之后,王熙乔认为,要构建创新学校这个庞大的体系,小步快跑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探月学院在北大附中成立的Lab School于2017年5月开始运行,第一批尝试开设了 6 门选修课,探索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的可能性,通过小范围测试,搜集学生的反馈。

北大附中的Lab School

像建联合办公空间一样建学校

没有语文课,也没有数学课、英语课和物理化学课……应该说,探月学院在中国是完全颠覆的:这里没有任何课,甚至连教室也没有。探月学院的理念是,学习会发生在城市的任何角落,他们的校区会建设在城市中心,“像 Google的办公室一样,师生一起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个项目。”王熙乔如此描述他理想中的学校空间。他计划在望京SOHO租下将近 3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改造成第一所学校。

延续登月舱的理念,王熙乔希望能帮助学生接触到企业和社会资源。因此,学校设计应当是开放式的,而非围墙式的封闭空间。而学校缺乏的硬件设施,比如体育馆、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他们会与周边学校合作,或引入社会公共资源作为补充。大家熟知的创新学校Minerva同样强调以教学为中心,没有固定校区,将整个城市作为校园,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

探月学院体系架构图

在探月学院是用线上系统来教授这些学科课程的。用IT系统整合全网最优质的系统性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进行项目和兴趣挖掘的同时得到最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学生们在这里只有三件事:做项目、元认知、还有在线学习。

“元认知”是个术语,其实就是自我认知和探索,包括认知自己爱做什么事情,天赋和能力在哪里,认知自己想要做什么,喜欢把精力和热情投到哪里。

重新定义师生:教师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探月学院既没有课程,也没有教室,当然也没有传统的老师。教学场景的设置不再是你教我学,而是设计一个让学生有表达欲、创造欲和学习欲的“道场”。

那么,是不是探月学院不需要老师,或者找一些实习生就行了呢?答案刚好相反:探月学院将65%以上的成本投入放在师资上,这里的老师比传统学校多,达到了1 :8,对老师的要求也跟传统学校不一样。比如哲学Club,不仅需要知识学养,还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只会爱学生是做不了这样的老师的。又比如项目学习,学生真的要做一个无人汽车项目,传统的师范毕业的老师能带这样的项目吗?

在王熙乔的设想里,探月学院的教师需要扮演多元化的角色:教学研究、课程设计、课程执行、项目导师、学生伙伴、终身学习者。他们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也不再是传统的讲授式,而是学生与导师共同创造。上学期,哈佛教育学院毕业的郭剑开设了一门创意写作课,教学形式是带学生骑共享单车逛北京,阅读每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很多看到这个模式的人都会说这样的老师太少了,王熙乔一般会回答:是的,因为我们看错地方了。如果我们盯着体制内或教育行业,这样的老师是凤毛麟角的;但如果我们将目光移向全行业,有如此潜力的人才就不再如此稀少了,尤其是80、90后的一代人。

探月学院教师角色图谱

在王熙乔看来,有两个职业的人特别适合来探月学院当老师,一是大企业的HR,他们懂得识人,也懂得给人才做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懂得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这很适合跟学生谈心和讨论,做人生导师;另一个是设计师,因为所有的设计师都是在做项目,都要理解甲方的需求,然后用一个方案实现出来,所以探月学院非常倾向聘请设计师来做项目的老师。这些HR和设计师背景的老师,真正的角色并不像传统意义的老师,他们不负责传授知识,学生是成长的主体,他们只是知道“你怎么样可以做得更好”的教练和协助者。

探月每周三下午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来亲自给学生上课,探月擅长利用全社会的人才来为教育服务

2017年5月,探月学院第一次开课。虽然距离2019年秋季正式开学还有两年时间,学院已经在摸索并迭代这套创新学校体系,包括绘制知识能力图谱、研发课程、研究教学等。

依据对师资的设想,学院邀请了不同领域的6位导师来开设这批课程,有名校博士,也有互联网公司的大牛,以及心理咨询师。涉及的领域涵盖大数据、公共艺术、科技教育、心理学、创意写作、生死学等。比如前阿里巴巴品牌营销经理跟学生分享“BAT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科学算命”,剑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教学生“重新设计一堂科学的科学课”。

探月学院的核心价值传播、课程模块开发与执行、学生生活模块的运营,都需要大量能够扮演多个角色的老师。所以,学院将建设独立的教师培训体系,让优秀的人才转变成为优秀的教师,而不再是传统的专业授课技能和知识输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广阔,共同建立起来的情境更加多元。

猜你喜欢
执行伙伴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伙伴
新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V eraW an g
导师榜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财产刑执行的检察监督的现状及思考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