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双辽市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指导中心 吉林 双辽 136400)
●徐 哲(双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吉林 双辽 136400)
●王龙彬(双辽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 吉林 双辽 136400)
近年来,双辽市双孢菇产业发展良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双孢菇的主要栽培原料是麦秸、玉米秸秆、稻草等农作物的下脚料,还有牛粪等动物粪便。双辽市的玉米秸秆、稻草等资源十分丰富,为双孢菇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所以非常适合双孢菇的生产与发展。
500m2标准菇棚需干稻草12500~15000kg、干牛粪5 000~7 000kg、过磷酸钙600kg、菜籽饼肥650kg。稻草、牛粪、饼肥应无霉变(霉变的易感染病菌)。
双孢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6℃左右,根据双辽市近3年气象信息分析,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应在7月20日左右。
3.1.1 预湿干稻草 把干稻草弄散,边弄散边洒水,并用脚踏实。预湿7天,使稻草含水量达到65%左右。
3.1.2 预湿干牛粪和菜饼 建堆前3天把干牛粪和菜籽饼预湿,让其吸足水分,使成块的干牛粪中间无白心。
一层预湿稻草,一层预湿牛粪和菜籽饼,厚度20cm,总高度1.5m左右,用牛粪封顶。
3.3.1 第1次翻堆 建堆后48小时要测温,50cm左右处温度达70℃左右,建堆5~7天后进行第1次翻堆。翻堆方法为上下互翻,内外互翻,促使发酵均匀,同时进行第1次补水;在翻堆时,把磷肥均匀地撒在培养料里。
3.3.2 第2次翻堆 第1次翻堆后48小时,堆内50cm处温度可达75~80℃,4~5天后进行第2次翻堆,第2次翻堆要继续调节水分,不可过多,以免产生大量的氨气。
间隔4天,把料混合在一起,掺匀,同时把石膏粉均匀地撒在培养料里。一个标准菇棚用石膏粉150kg。
500m2的菇棚用0.75kg敌敌畏熏蒸,密封24小时后开窗通气,无气味后,即可进料。
合堆后第2天,把培养料一次性装进菇棚。
培养料进棚后,应立即加温,使棚内温度达到58~60℃即可。当温度降到52~55℃时,停火,开窗。当料面温度降到28℃以下时,抢温播种。
播种前在培养料上喷1次石灰水(50kg清水加生石灰0.25kg),每平方米喷施石灰水1kg。
播种前揉撒菌种,每平方米播菌种1.4瓶。
播种后及时堵好通风口,温度表置于棚内顶层,温度在30℃以下不通风,30℃以上及时通风,菌丝长到料面时开始通风,从上而下逐渐增大,菌丝吃透料面需25~30天,然后开始盖土。
发菌期通常需要15~20天时间,管理重点是抓好菇房的通风和湿度调节。
保湿发菌。少通风,以保湿为主,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温度保持在28℃以下。
通风发菌。播种3天后,可逐渐加大通风量,温度控制在25℃以下。7~10天待培养期过半时,可揭去报纸等覆盖物,加强通风,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为宜。
当菌丝吃料2/3以上、大部分菌丝接近培养料底部时开始覆土,厚度为3.5~4cm。
一般不通风,温度保持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当扒开土层见有菌丝,可逐步加大通风量,防止菌丝在土中徒长。若有菌丝冒出,可在菌丝处补盖一薄层细土。
加大通风量,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温度保持在 14~18℃。
播种后35~40天,菌丝普遍长到覆土层,扒开土可看到许多米粒大小的白点,覆土缝中有大量茸毛菌丝长出时,则进入出菇期。
一般前期应加强通风换气。当菇房内温度超过18℃时进行通风,应在夜间和雨天进行。无风天气,可将南北窗全部打开,有风时只开背风面的窗户。后期应逐渐减少菇房通风。当温度降至14℃以下时,应在白天通风。
出菇阶段最适宜的温度为14~16℃,一般控制在 12~20℃。
前三批菇采用扭菇法,即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将菇盖左右旋转,轻轻拨起,以免损伤小菇。每次采菇后要及时清理死菇及老根,并立即补上细土。
采菇时要注意卫生,手和工具要洗净消毒。及时采摘,防止开伞破膜。
采菇时随采随切,菇柄长超过0.6cm,菇盖横径不超过4cm,随手放入内壁光滑、有硬质的容器内,采后盖上湿纱布,及时送往收购站,途中防止挤压和机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