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物发酵基质释放规律对VFAs产量的影响

2018-05-10 02:19肖英豪贺诗雅
中国沼气 2018年2期
关键词:淘米水厌氧发酵底物

肖英豪, 方 茜, 贺诗雅

(广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 广州 51000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机废物的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农林废物产量不低于1.1×109t[1],其中稻谷壳产量为4×107t[2],花生渣产量为3.6×106t[3];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同样高达1.79×108t[4],其中水果皮和淘米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有机废物。然而,目前我国对于上述有机废物主要以堆肥、填埋、焚烧等传统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具有选址难、耗能高、投资大,污染环境等缺点[5]。而相比于传统处理技术,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则具有所需能量消耗较低、处理周期短等优点并且还能回收甲烷[6]、氢气[7]、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8]等清洁能源。因此,选用厌氧发酵处理有机废物的技术更具有资源回收利用价值。

其中,有机废物运用厌氧发酵技术产生的VFAs,包含了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9]。并且可作为提高污水脱氮除磷的外加碳源[10]、聚羟基脂肪酸酯 (Polyhydroxya- lkanoate,PHAs)合成原料[11]和甲烷、生物柴油[12]等清洁能源的生产原料。从而使众多学者致力于对有机废物厌氧发酵产VFAs的研究。目前,学者们主要以剩余污泥[13]、泔水[14]、秸秆[15]、禽畜粪便[16]等有机废物进行厌氧产VFAs的研究。相比之下,水稻壳、淘米水、花生渣和水果皮这4种有机废物具备以下优点:其理化性质受地域及时间的影响较小,且抑制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盐分、重金属等)较少、收集更便捷等。此外,这4种有机废物作为厌氧发酵底物产VFAs的研究并没有相关的报道,故具有巨大研究前景。

本试验选用稻谷壳、淘米水、花生渣和水果皮作为厌氧发酵底物,并通过分析其发酵过程中二次基质的释放对VFAs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这4种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出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厌氧发酵装置如图1所示,反应器由石英玻璃制成,密封盖子由塑料制成,内径为13 cm,高为20 cm,有效容积为2 L。密封盖子设置有3个孔,分别用于布置搅拌器、取样口、pH值探头。搅拌器与密封盖子接触口之间安装密封圈密封。反应器外层包裹遮光布。试验运行通过恒温水浴锅水浴加热,并以电动搅拌器间歇性搅拌提高固液混合程度。

图1 厌氧发酵装置图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选取有机废物的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其中有机废物的来源和相关性质见表1。

表1 有机废物的来源及VS和TS值 (%)

图2 有机废物的初始状态图

1.3 分析项目

1.3.1 常规分析项目

1.3.2 VFAs 检测方法

VFAs的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15,19]。测定步骤:将混合液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经过 0.45 um的水系滤头过滤,随后使用甲酸酸化至pH值小于3。进样1 uL,每组数据测3次,取平均值分析。仪器条件:天美(CG7900),色谱柱型号CNW CD-WAX,进样口温度220℃,FID温度250℃。

1.4 试验设计

试验所需的有机废物前期处理:淘米水不需做任何处理;水稻壳、花生渣经过研钵研磨后,颗粒粒径小于1 mm;水果皮由橙皮、木瓜皮、苹果皮、梨皮、菠萝皮各湿重1∶1比值组成,并且采用料理机粉碎直至糊状;前期处理目的使4种废弃物颗粒粒径基本一致,减少试验误差。

安装4套如图1所示的厌氧发酵装置。分别加入经处理过的稻谷壳、淘米水、花生渣、水果皮。控制相同初始VS 16g·L-1,加入量分别为38.3 g,1.69 L,39.0 g,215.7 g,同时补充去离子水使体积至2 L。

试验反应装置运行条件:将发酵装置密封处理后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在35℃±0.5℃,100 r·min-1的条件下每天在6:00~8:00时间段搅拌两小时,持续22 d。运行过程中不额外加入发酵底物和排出发酵混合液。

2 结果与讨论

2.1 VS的降解对VFAs影响

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伴随着厌氧发酵过程的进行,不同废物的有机质VS含量越来越低。经过厌氧发酵22 d后,VS的减量花生渣>淘米水>水果皮>水稻壳,分别是10.81,9.58,5.69,3.34 g·L-1;VS的减量率分别是67.6%,59.9%,35.6%,20.9%。结合有机废物的组成成分含量分析,花生渣的蛋白质和多糖占干重比例分别为48.7%,32.5%[20];淘米水主要有机物成分与大米相似[21],大米的淀粉含量达到87.99%[22]。而水稻壳的纤维素占干重的35.5%~45.5%[2],水果皮含有较高纤维素。使得花生渣、淘米水相比水稻壳、水果皮更易被分解。

图3 不同底物发酵过程VS变化曲线

如图4所示,不同有机废物厌氧发酵液中的VFAs含量随试验运行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再下降。水稻壳、淘米水、花生渣、水果皮发酵液中VFAs含量分别在第3,10,11,14天达到最峰值42.4,76.5,263.9,10.5 mgCOD·g-1VS,其中花生渣的单位VS转化为VFAs是最高,而水果皮VFAs的产量最不明显。与图3结合分析,比较VFAs含量变化与VS降解量可以发现,除了水果皮以外,VS降解越多,其VFAs的产量也相对较高。这与苏高强[23]认为VFAs主要通过消耗VS产生,形成VS减量较大,相应VFAs产量较多是一致。而水果皮VFAs的产量低很可能是pH值低的缘故。稻谷壳VS的减量对比其余有机废物VS的减量是最低,导致其厌氧发酵过程中VFAs产量低。

图4 不同底物发酵过程VFAs变化曲线

图5 不同底物发酵过程中变化曲线

2.3 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对VFAs的影响

有机物的厌氧发酵水解阶段所产生的可溶性糖、氨基酸等是厌氧发酵产VFAs的前题[13,24]。通过分析可溶性糖在不同有机废物厌氧发酵过程中含量的释放,能间接反应该类废弃物对于厌氧发酵产VFAs是否具有优势。图5是不同底物厌氧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出,底物种类不同,可溶性糖的变化态势及含量差别甚大。在含量角度分析,水稻壳、花生渣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10 mg·g-1VS之间,而淘米水、水果皮则在 0~400 mg·g-1VS之间。在变化的态势角度分析,淘米水、水果皮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初始值达到最大,随着运行的时间而逐步下降,而花生渣随着运行时间先增大后减少;水稻壳变化趋势不明显。由此可以得出,花生渣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是由不溶性有机物大分子分解得到;而水果皮、淘米水本身具有较多可溶性糖类物质;水稻壳本身具有可溶性糖低,并且其有机物水解效果差。

由于稻谷壳和花生渣的发酵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偏低,其转化为VFAs途径并非主导,所导致其可溶性糖对产VFAs效果影响不明显。而水果皮厌氧发酵过程中受pH值的影响较大,引起VFAs产量低,使其可溶性糖释放变化对VFAs影响不明显。结合VFAs含量变化规律分析,淘米水厌氧发酵试验过程中,其发酵液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试验运行的前5 d迅速下降,其发酵液VFAs含量在第5天前同样上升得快。随后随着试验运行时间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缓慢下降,同时VFAs含量变化相对缓慢。直至试验运行到第9天,可溶性糖含量突然急剧下降,引起VFAs含量突然快速上升。随后其可溶性糖含量徘徊于10 mgCOD·g-1VS, VFAs含量到达最大值,随后接着缓慢下降。从而说明了可溶性糖对淘米水的VFAs 产量影响明显。

图6 不同底物发酵过程可溶性糖变化曲线

2.4 SCOD对VFAs影响

发酵液中SCOD包含VFAs、可溶性糖、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物质和腐殖酸等[25]。图7是试验运行中,发酵液的SCOD积累含量的逐日变化。可以得出,淘米水和水果皮的SCOD在试验运行的开始达到最大值,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由于水果皮经过粉碎后,糖类物质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溶入液相;淘米水绝大部分有机物颗粒较为微小,大部分悬浮在液相当中,部分溶于水。随着可溶性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进入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SCOD逐步下降,直至单糖、VFAs等小分子有机物消耗完,SCOD趋于稳定[26]。水稻壳、淘米水发酵液的SCOD随着试验运行时间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由于在厌氧微生物和水解酶的共同作用下,释放细胞内外的有机物于液相中,与有机物分解共同形成SCOD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结合图4分析,水稻壳、淘米水、花生渣、水果皮的SCOD的减量分别是85.8,552.5,568.3,495.8 mg·g-1VS,与 VFAs产量最高值相比较可以发现,除了水果皮以外,SCOD减量越大,单位VS转化为VFAs越高。由于SCOD减量直接反应单位VS溶出易降解性有机物的量,从而得到SCOD减量越大,即可转化为VFAs的有机物相对偏多,引起有机废物VFAs产量偏高。

图7 不同底物发酵过程SCOD变化曲线

2.5 pH值变化对VFAs影响

图8 不同底物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曲线

3 结论

(1)对比4种有机废物VFAs的产量,花生渣VFAs的产量最高,水果皮VFAs的产量最低。

(2)水稻壳、淘米水、花生渣这4种VFAs产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其VS降解率高,SCOD减量大均对VFAs产量促进作用。

(4)有机废物在厌氧产VFAs过程中,pH值过低,VFAs产量低,导致基质释放规律对VFAs产量影响不明显。

(5)综合4种有机废物各项指标变化规律对VFAs产量的影响以及VFAs产量,花生渣为最适合厌氧水解产VFAs的底物。

参考文献:

[1] 张百良.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与工程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任素霞.稻壳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10.

[3] 李润娇.花生粕制备生化试剂蛋白胨的工艺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2014.

[4] 张丽敏.破解我国垃圾问题可从分类入手[N].中国经济时报,2016-07-01(14).

[5] 梅 冰,窦法楷,等.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卫生工程,2015,23(5):17-18.

[6] 徐 霞,韩文彪,赵玉柱,等.生活垃圾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气潜能的研究[J].中国沼气,2016,34(5).

[7] 唐弓斌,陈一帆,肖 锋,等.餐厨垃圾厌氧产氢净化工艺研究[J].现代轻工,2017,37(3):183-186.

[8] DAHIYAS,SARKARO,SWAMYYV,et al.Acidogenic fermentation of food waste for volatile fatty acid production with co-generation of biohydroge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5,182:103-113.

[9] 刘 娜,谢学辉,姜 鸿,等. 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水解酸化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指示作用[G]//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木年会论文集,2014:3458-3461

[10] TONGJ,CHENY G.Recover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lkaline fermentation liquid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liquid to promote biological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J]. Water Research, 2009, 43 (12): 2969-2976.

[11] ZHANG W,ZHANG L,LI A.The positive effects of waste leachate addition on methane fermentation from food waste in batch trials[J].Water Science Technology,2015,72(3):429-436.

[12] 周雍进,赵宗保.先进生物燃料导向的脂肪酸途径合成生物学改造[J].生物工程学报,2011,27(9).

[13] 卓英莲.污水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挥发性脂肪酸的试验研究[D].广州:环境工程学院,2010.

[14] WANG Kun, YIN Jun, SHEN Dongsheng. et al. Anaerobic digestion of food waste for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productio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noculum: Effect of pH [J].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61: 8395-401.

[15] 郭泽冲.剩余污泥与玉米秸秆的共发酵产酸性能及其数学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12.

[16] 朱洪艳. 餐厨垃圾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及其非生物因子强化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

[1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4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8] 郑旭伟,黄占波,楚冬海.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托盘根多糖含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119-121.

[19] 李晓玲,彭永臻,柴同志,等. 提高污泥碱性发酵挥发酸积累的新方法[J]. 环境科学,2014,7: 2658-2663.

[20] 梅 娜,周文明,胡晓玉,等.花生粕营养成分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96-99.

[21] 宋雪健.淘米水物质成分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

[22] 夏小帅,陈慧敏,夏远涛,等.籼米的成分分析及品质特性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7,2:01-05.

[23] 苏高强, 汪传新,郑冰玉,等.pH对混合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2,6(12):4257-4262.

[24] Weiland P. Biogas production: curr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 [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0,85 (4): 849-860.

[25] 姚 创,刘 晖,罗晓栋,等.华南地区低有机质污泥碱性厌氧产酸(VFAs)性能机理与菌群分析[J].化工学报,2016,4(67):1565-1571.

[26] 郑育毅,林 鸿,罗鸿信,等.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产氢余物产甲烷过程底物指标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5,1(9):425-430.

[27] 吉芳英,习 劲,左 宁,等.剩余污泥发酵产酸特征及基质释放规律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2(4):431-435.

[28] 周晓杰.利用淀粉发酵产酸合成 PHA 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

[29] Jiang J,Zhang Y, Li K,et al.Volatile fatty acids production from food waste: Effects of pH, temperature, and organic loading rate [J].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3, 143:525-530.

[30] 刘 丹.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淘米水厌氧发酵底物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会变色的淘米水
厌氧发酵技术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研究进展
对“酶具有专一性”的几点思考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不同添加剂对猪粪厌氧发酵的影响
分光光度法检测酶促反应中底物的量
一碗淘米水=10种药
采用生色底物测定尿激酶效价的方法探讨
用活淘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