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

2018-05-09 03:11陈伟方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活力课堂中职数学

陈伟方

摘要: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下的中职数学活力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能力,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与学的过程。本文浅谈“做学教合一”理念下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内涵特征及如何构建。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活力课堂;中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116-04

“做学教合一”,源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做学教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做学教合一”理念中“做”体现知识的建构性,“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三者既反映了一定的先后顺序又体现了相互交织融合的特点,形成了一种合乎认知规律和教学逻辑的完美组合与拼接,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优化理念。“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是其精髓。

数学是描述、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研究工具。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文化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同时,大部分教师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方式陈旧,因而中职数学教学渐入困境,成为文化课教学中的短板。为改变这种低质态的教学现状,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构建新的“教”与“学”的生态,而“做学教合一”的理念为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提供了有益指导。

一、“做学教合一”理念下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内涵特征

活力课堂,“活”指课堂的活动,即师生在教学中的行为、情感、思维等多向交互的活动,“力”指有效力,“活力”就是课堂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的情感和思维交互,并且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活力课堂,其本质指向的是一种全方位激发师生课堂教与学的原始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教育教学环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教学理论体系。

中职数学活力课堂与普通中学活力课堂的本质内涵是一样的,以启动、联动、能动和创新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动脑为核心,进而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互动因素,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究等教学环节,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建构新知。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下的中职数学活力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促成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终身发展的课堂,是一种充满感动力的课堂,是师、生、教材情感的共鸣与怦然心动的课堂,是一种高效的课堂,其主要内涵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是明确而多元的

一节课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对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目标的多元化,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有所得,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都是成功的。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目标是明确的;对于全班整体而言,目标是多元的。

(二)课程资源是有效整合的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是课程与教學信息的来源。“富有智慧的老师是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老师,这必然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既有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优化运用;二是对其他相关教学资源的合理选择、优化整合。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学科资源是实现活力课堂的重要途径。对于中职数学课程而言,需要整合生活资源、媒体资源、专业资源和企业资源,让中职数学课堂在“做学教合一”中充满活力。

(三)教学过程是自主建构与合作探究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活动产生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一节课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做学教合一”理念下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就是通过“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四)课堂生成是动态与智慧的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开展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课堂预设目标时留有生成空间,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纳入直接经验,需要在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捕捉更多“节外生枝”带来的精彩和智慧,合理判断、适时重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信息资源,智慧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样的课堂,不图省事、不拘形式,只是追求自然、暴露真实,哪怕是可笑的,甚至是错误的,都不要忽视或者回避,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于交流展示。相比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这样动态生成的课堂,智慧随时生成,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活力课堂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获得相应的数学技能,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在“做学教合一”理念下开展数学教学中,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是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五)课堂氛围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并立的

科学教育就是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数学课程的学习不能缺少科学精神,但在“做学教合一”理念下开展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仅仅拥有科学精神,只会使课堂气氛凝重,让学生在辛苦乏味中探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并立的课堂。

二、“做学教合一”理念下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建构

叶澜教授在其“新基础教育”中提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理念,但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堂活力并不足,学生的生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在充分理解活力课堂内涵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其实现的策略与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心回数学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心回数学课堂,是“做学教合一”理念下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前提条件。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阶段的后进学生或者学困生,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足,从而导致他们支配和维持学习数学活动的内驱力不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缺乏活力。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打破传统课堂仅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局面,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平台,打造吸引学生的教学环境。课堂开始可以故事导入,也可以游戏入手引入教学,还可以用学生喜欢的任何一种可行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笔者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大礼堂数座位;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笔者从古印度国王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开始讲起;在学习“角的概念”时,笔者播放了体操运动员空中转体720度的视频;在学习“三角形”时,笔者把学生带到小河边,测算不能到达的河对面两个建筑之间的距离,等等。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做学教合一”理念下精心设计,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做中学、做中教,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是“做学教合一”理念下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有力保证。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权威的课堂,学生是被动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只有听觉神经在活动,注意力最多只能保持十分钟,接下来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开始不耐烦,甚至如坐针毡。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秉承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理论,把教育的宗旨定位在:教育要真正关注人的终极成长,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培养“完整人格”,而非受教者成绩提高之类的短期目标。因此,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当我们把课堂翻转过来时,学生就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或者教学平台,以资源为中心,以探究为模式,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展开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必要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帮助者。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或者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必然会带给学生无穷的自信,激发学生向更多问题挑战,激励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这样的课堂就是“做学教合一”理念下的活力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课堂。

(三)充分挖掘数学美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成智慧

充分挖掘数学美的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生成智慧是“做学教合一”理念下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教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的创造性思维反映了数学美,而对美的追求又会导致新的发现,促进智慧生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比如,下图是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学生无法直接求出结果,问题难在哪里?阴影部分图形不规则。怎么改动使之成为规则的?通过审美,将两个最高点连结,便产生一个矩形,在矩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空白部分的面积正好相等,于此问题迎刃而解。

再如,学习椭圆时,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引导学生自制画椭圆的工具,当学生用自己亲手做成的工具画出美丽的椭圆时,研究椭圆的性质就会成为必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对称的形式记忆,运用正、余弦定理,指导学生利用类比的学习方法研究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等。正是这些数学美的客观存在,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直观、有趣。数学课堂变成了美的发现、美的创造、美的享受过程,学生伴随着经历、体验、协作、探索,“强调学习的结果”变为了“追求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把“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主体教学智慧的结果,也是主体教学智慧生成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和直接推动力”落到实处,这样动态生成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点燃学生智慧的阵地。中职数学活力课堂是动态形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元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在“做学教合一”理念下构建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中职数学教学理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4][美]约翰·杜威.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6]王东群.构建中職数学“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新模式[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2).

[7]张健.论“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的整合[J].职教论坛,2014(3).

[8]徐德春.教育通论[M].上海:中华书局,1948.

责任编辑:徐丽华

猜你喜欢
做学教合一活力课堂中职数学
基于“做学教合一”的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做学教合一”理念的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课程开发与研究
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推行合作学习, 构建活力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