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基层媒体融合发展与思考

2018-05-09 06:14王叶玉王叶红
新闻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思考发展

王叶玉 王叶红

【摘 要】融媒体时代,面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基层传统媒体如何生存,如何继续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对基层媒体在融媒体建设中如何生存与发展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媒体融合;基层媒体;发展;思考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传统媒体一枝独秀已成历史,新型媒体如雨后春笋,渗透并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从2014年开始,中央级和部分省级媒体已经先行一步,而地方基层媒体转型发展、融合再生已是迫在眉睫。

一、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所谓媒体融合,早在1978年,美国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就用一个图例演示了三个相互交叉的圆环趋于重叠的聚合过程,这三个圆环分别代表计算机工业、出版印刷工业和广播電影工业,旨在说明不同工业即将和正在趋于融合,这应该是对“媒体融合”的最早阐述。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改组第四次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传播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媒体融合”概念,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出了理论依据和目标期望。2014年起,《人民日报》历时三年,利用“两微一端”成功打造出《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移动网站、客户端、移动直播等多种载体的全媒体形态。2016年到2017年,省级和地方媒体加快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从“单一相加”到“多元相融”的发展步伐,如天津市的“津云中央厨房”、湖北的“长江云”等。如今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势在必行的阶段,媒体融合的发展步伐也存在不均衡问题,尤其是地方媒体的融合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加快推动融媒体建设工作,成为基层媒体目前的首要工作。

二、基层融媒体建设势在必行

在全国各市、县以及省级直辖市区级层面,都有服务于地方政府与百姓的基层媒体。这些媒体平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成为地区影响较大的媒体平台。以北京市16个区为例,除了东城、西城两个核心城区,其余14个区均有自己独立的媒体播出机构,媒介平台涵盖广播、报纸、电视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带来传播领域变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媒体较之中央、省级媒体,生存空间变得更为狭窄,受众分流更为严重,因此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016年至2017年,基层融媒体建设推进工作紧随中央、省级媒体步伐,开始进入了“相融”阶段。目前,一些基层媒体融合工作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融合还仅仅停留在“物理融合”,因受地域、政策环境、硬件设备等种种原因影响,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2018年年初,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分别来到16个区的广电中心(新闻中心),就如何实质推进融媒体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指导。2018年3月,专门针对北京市区基层媒体的融媒体建设工作的培训班开班,600多名来自基层媒体的从业人员分三期进行了专项培训。

三、打造基层媒体的“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原指餐饮行业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标准化生产的大厨房模式。将“中央厨房”引入“媒体融合”,就是要打破媒体集团内部各子媒之间的藩篱,使得新闻信息资源价值得以最大化。基层媒体具有各自的区域优势,也有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在融媒体建设改革发展中,打造基层媒体的“中央厨房”是盘活现有资源、使传统媒体业态快速向全媒体新业态转变的必由之路。基层媒体如何打造自己的“中央厨房”,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内容为王、时效为先

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内容有了筛选的权利。过去,“我说什么你听什么”的传播模式早已成为历史,如今,“我关注什么就看什么”让受众有了自主选择权。因此,融媒体时代下媒体人对于内容的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传播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也要照顾不同年龄受众群体的信息关注点。在此基础上,信息的时效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人们更为关注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就要求基层媒体要做最“快”的新闻,利用区域优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受众的眼球吸引过来,做第一手的新闻报道。

(二)渠道多样,资源整合

全媒体时代,“中央厨房”是一个大编辑概念,融媒体建设不单单是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各种媒介的表面融合,而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表、动画、视频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里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进行多渠道传播。以北京海淀区新闻中心为例。目前海淀新闻中心组建了以“海淀区政务网站群、掌上海淀APP、北京海淀头条号、海淀新闻微博、北京海淀微信和海淀网”为一体的海淀新媒体矩阵,海淀区内的大事小情,通过这个媒体矩阵平台统一发布,实现了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传播。

(三)贴近受众,增强服务

地域局限性是基层媒体弱项,反过来也是基层媒体的独特优势。作为基层媒体,我们更应该多做“本土新闻”“社区新闻”“乡村新闻”“胡同新闻”等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代表百姓身边事的新闻。在贴近受众的同时,如何为受众做好服务,这就需要将地区的政务服务平台纳入基层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在为有政务需求的受众提供服务的同时,积攒共同的用户量,从而积攒更多的人气。2018年3月,北京昌平APP正式上线,该平台将新闻宣传、政务服务、生活服务融为一体,推进“新闻+服务”的传播方式,昌平的老百姓通过这个平台,既可以解决各种如生活缴费等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事宜,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关注区内媒体的各种新闻资讯。同样,浙江安吉广电在融媒体建设中,也成功构建了政务新媒体矩阵,打通新闻与政务信息平台,集中发力“指尖上的政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一专多能型记者的培养

媒体的融合发展,人才是根本,队伍是关键。基层媒体由于受硬件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人才一直较为匮乏,但基层媒体相比于央视、省级媒体,在人才队伍上又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经常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还要从事编导、摄像甚至后期制作工作,而恰恰这样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就非常适合融媒体建设人才队伍的需要。因此,融媒体建设中,需要记者具备多媒体素养,以进行融合使用。北京海淀区新闻中心在融媒体建设中,就成功推出了“全媒体记者团”的人才管理使用制度,进入这个平台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至少两种专业技术,一旦全媒体指挥调度平台发布选题执行的指令,“全媒体记者团”的记者将即刻奔赴现场,完成新闻采编任务。通过“全媒体记者团”记者的一次采集、然后到平台汇总、再进行多元生成,最终实现多媒传播。

总之,在传媒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今天,基层媒体要想在改革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单纯的强调制度、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发展的思维都是片面的、肤浅的,需要我们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树立融合的观念,在保持传统媒体求精的基础上,更要树立互联思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这样,基层传统媒体才会在融媒体建设的改革中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俞文明.从“相加”迈向“相融”——中国省级党报集团媒体融合发展报告[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

[2]梅宁华,支庭荣.媒体融合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项勇,王文科.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4]伍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愿景与路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王叶玉,北京市石景山区广播电视中心;王叶红,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思考发展
区域发展篇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