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鹏
【摘 要】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国际局势依然风云变幻、暗潮涌动,大国关系异常复杂。新安晚报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在独家和原创上下功夫,在深度和可读性上做文章,并将国际新闻报道本地化落到实处,努力探索都市报做强国际新闻的新路。
【关键词】新安晚报;国际新闻;深度;可读性
纵观天下,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国际局势依然风云变幻、暗潮涌动,大国关系异常复杂。国际新闻报道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和外交国防大局,在这个大背景下,新安晚报国际特刊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表达中国立场,维护国家利益,使读者及时了解国际新闻事件,准确把握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国际特刊以纵深的报道、宽阔的视野,在为读者呈现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同时,帮助读者深刻了解各个国际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引导读者全面而理性的认识国际时事。特刊为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为都市报做好国际新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独家和原创可以说是新安晚报国际特刊的看家法宝。那么,如何确保独家和原创呢?
一是本报记者专访。“视点”是特刊每期重点打造的内容,特刊将一周关注度最高的国际新闻做深、做透,同时深入挖掘日常新闻报道中没有涉及的独家内容以飨读者。
2011年8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当年6月份,美军一架U-2高空侦察机擅闯台湾海峡,企图侦察解放军在東南沿海的部署。发现美侦察机靠近领空后,两架大陆苏-27升空驱赶,这被认为是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以来,中国近海上空发生的最扣人心弦的一幕。本报记者专访著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李莉,分析了美军对华侦察的背景、现状以及对两军关系的影响等。今年以来,叙利亚国内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的武力冲突愈演愈烈。2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举行了高级别会议,安理会讨论的决议草案,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美英法准备通过安理会迫使巴沙尔交权下台的目的能否达成?这是否是西方在为军事干预做准备?在叙利亚问题上,中俄将持怎样的态度等等,本报记者专访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就这些大家关注的话题一一展开分析。
二是特约专家撰稿。特刊在报道国际新闻时,为了凸显本报的声音,特设立“声音”版,邀请国内以及海外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对当前国际局势进行解析,同时预测重大事件的走向,并对大国关系进行观察,点评各国政策等。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第三次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特刊约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撰文分析了“金砖国家”在后金融危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面临的问题等。2011年7月26日,朱民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增设的副总裁,中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级领导人,国人对其寄予厚望。特刊适时地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和战略思想家、中国进出口银行高级经理赵昌会,分析了朱民就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后,能否为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赢得话语权,使读者明白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性质、功能和相关特点,清楚了朱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作用。
国际上发生重大新闻时,新安晚报国际特刊也在第一时间约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对这些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2011年3月19日,法国率先出动战机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此后又与联合国部队一道对科特迪瓦前总统官邸发动空袭,与此同时,法国还在阿富汗与美国一起进行着针对塔利班的战争。法国同时打响三场战争,引发世人广泛关注。特刊特约著名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李莉对相关话题进行了分析,让读者明白了萨科齐政府之所以同时发动三场战争,除了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思想作祟外,萨科齐更想利用对外“展示肌肉”来拉升民意支持率,扭转在国内政治斗争中的不利形势。当地时间2011年7月22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及郊外一座小岛先后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造成近百人死亡。挪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世人心目中这里就是童话、纯净、安详、自然等美好词语的象征,发生这样的事件,举世震惊。本报记者迅速联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张健博士,就此次事件发生的背景及欧洲未来的反恐形势做了深度分析。
三是本报记者编译。国际特刊除了关注重大国际新闻和国际突发事件,还从欧美主流媒体中编译一些“软”新闻,以信息选择、整合为切入口,挖掘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背后的新闻,内容涵盖政要花边、科技前沿、军事博览和社会生活等等。
特刊稿件不同于日常的国际新闻报道,编辑紧盯国际风云变幻,一旦国际上发生重大新闻,要在第一时间采访国内权威专家或约请他们撰稿,就这些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进行全面的解读和透彻的分析,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让读者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
2011年4月18日推出《别忘了我们叫高卢雄鸡!》的策划、5月9日推出的《灯拉了,阴影还在……》、7月11日《英拉行走“江湖”不能只靠“信”》、11月28日《也门总统保命有门》、12月12日《你说“靠普”还是“离普”?》、12月19日《美伊暗战风行逆转》,以及2012年1月9日《2012全球大选年——他们不要船票要选票》、2月6日《叙利亚或走出“特别的路”》、4月16日《朝鲜放卫星 世界绷神经》、5月21日 《美欲对朝“以核制核”》等策划报道,都是国内外权威专家撰写或是本报记者专访专家学者采写的稿件,这些稿件观点新颖、独特、权威,分析较透彻,让读者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升华了报道的主题,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特刊在报道重大性、热点性的国际新闻时,还注重整合新闻素材,策划独家报道。
2011年3月28日,恰逢利比亚战争爆发,国际特刊以“决战利比亚”为主题,对西方国家发动的这场战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2011年4月11日,当奥巴马宣布竞选连任后,国内很多报刊只刊登了几百字的消息,而新安晚报国际特刊则推出了三个版的专题策划《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多角度、全方位介绍了奥巴马竞选将面临的新问题,内容透彻全面又具有可读性。英国窃听丑闻事件曝光后,编辑从众多的丑闻事件报道中,悉心挖掘出读者感兴趣的细节,从中大做文章,于2011年7月18日推出《揭丑揭成丑闻主角——默多克因窃听事件四面楚歌》等新闻策划,策划后的新闻加入了许多背景资料、分析评论和印证材料,使报道成为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立体新闻,独具特色。
为保证特刊稿件的深度和权威,我们还建立了一支专家队伍。这支队伍包括目前国内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像军事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李莉;经济安全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刘军红等等。此外,经过多方努力,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少将,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少将,以及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孟祥青,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美国问题专家——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家栋等,也都为特刊撰稿,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一些国际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每日突发的重大国际新闻是本报正常国际新闻版面的首选,国际特刊根据每周新闻事件的特点推出“军事”“人文”“地理”“人物”“科技”等版面,从而满足各个行业、年龄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
2011年4月11日刊登的《其实天边没有那么远》,介绍人类“飞天”50年来航天科技的高速发展;5月30日《他为人生“变魔术”》,整版报道美国前篮球巨星约翰逊20年来一直与艾滋病作斗争,并成功“驱逐”体内病毒,如今仍精彩地生活着的故事,告诉读者“只要有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精彩”;6月20日探索版《百慕大死亡三角谜新解:神秘魔手竟是甲烷?》,报道了美国科学家最新探究:加勒比海海底深处强烈释放出的甲烷水合物,是导致“百慕大”水域多起神秘事件发生的主因,再次掀起了人们探究“百慕大魔鬼三角”的热潮。2012年5月7日,奥朗德当选法国新一任总统,现年47岁的资深女记者瓦莱丽·特里耶韦莱由此以伴侣身份成为法国新“第一夫人”,特里耶韦莱也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未婚的“第一夫人”。特刊5月14日以《她比布吕尼更特立独行》为题,全面介绍了特里耶韦莱的经历、恋情和她的一些政治主张,使读者对这位法国新“第一夫人”有了全面、全新的认识。这些知识性、可读性较强的报道,让读者了解到世界科技的发展、全球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世界政要、名人的逸闻趣事等。
特刊在版面编排上,突出图片运用,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特刊倡导“大图片”意识,所谓“大图片”意识,是指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应该真正提高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让图片唱主角。国际新闻图片现场感强,画面自然,像地震、战场的图片,视觉冲击力相当大。图片适当放大处理,在呈现新闻 “亮点”的同时,也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事件的距离感。
2011年7月18日,特刊四五通版,刊登的《揭丑揭成丑闻主角》报道,版面用一张默多克手握拳头、嘴巴紧抿的大幅图片压题,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默多克对窃听丑闻事件的无奈和窘迫。另外,在处理这篇重大国际新闻时,由于篇幅较长,编辑用了“事态”、“反思”、“透视”、“分析”等4个小标题将全文分成4个部分,并配发4张小图片。小标题和图片的运用,使整个版面既美观大方,又便于读者的阅读。
在版面处理上,特刊还结合稿件内容采用模块版式,文字和图片重轻有序,浓淡相宜。运用字体、字号、线条、底纹等,突出处理重大新闻,一般新闻以及背景资料、链接等注意分类整合,版面显得轻巧雅致,简约大气。
过去,每当有重大的国际新闻发生时,本报不是采用新华社的专稿,就是转载一些国内发达地区媒体的稿件,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家稿件。现在,特刊在报道国际新闻时,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就能采访有关专家,对读者关注、关心的话题进行分析解读,用最快的速度传递本报的观点和声音。
2011年5月,拉登被美军击毙后,本报记者及时与国内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取得联系,请他们分析拉登死后美国及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等问题。本报将国际新闻报道本地化真正落到了实处,在全国媒体同行中走在了前列。
(作者單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