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掀开了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新篇章。国家《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先后出台,为特殊教育创新、特色、优质发展提供了政策遵循。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27年来,始终坚持“有爱无碍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尊重特殊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勇于突破传统模式,不断拓展办学思路,打造了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的主要活动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因此,打造温馨的校园文化,让残障学生有家的感觉,并能在其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实现快乐成长,成为学校特色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
学校根据生活教育理念打造校园环境,致力于让孩子们在快乐生活的同时享受到快乐教育。食堂、宿舍等生活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专门设计了墙体彩绘,营造了美丽而清新的家园式氛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特为主”理念,无障碍通道贯穿于校园。全体教职员工在生活上悉心照顾学生,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技能,让远离父母的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围绕“大爱”学校建设了爱祖国、爱学校、爱生活等七个爱的文化墙,还用手语和盲文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校训呈现在校园里。学校发展历史和学生自强不信的精神有机融合在浮雕墙上,让每位残障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展示长廊中,定期展示学生的美术、手工、摄影等作品,激励学生更加自信、不断进步。学校用“大爱”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让残障学生在幸福的乐园中展示自我,演绎精彩,在适合的教育环境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成长。
学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生活背景下的快乐教育”大课题为抓手,将“快乐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残障孩子懂得乐观对待生活。例如,利用吃、住、行日常生活培养自理能力,利用班级事务、集体竞赛等培养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利用社会实践和社区融合培养学生自信自爱……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注意让孩子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校先后与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三明市台江医院签订医教结合协议书,致力于让每一个残障儿童获得针对性、个性化教育指导和康复保健的平台。
学校坚持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相结合、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重点训练与多重干预相结合、传统康复手段与现代化康复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医生定期到学校对残障孩子进行综合评估,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诊断,并且制订个别化训练指导计划。另一方面,对学校教师进行医疗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校选派教师与指导医生一起参加省、市康复医学研究会的相关学术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康复教育水平。同时,学校还引进在线康复软件等信息技术,及时对康复训练进行总结、评估;定期组织家长培训,让残障孩子的康复训练延伸到家庭,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学校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两头延伸”的融合教育工作。
学校与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结对,残障幼儿定期与普通幼儿一起上课、生活,让残障孩子树立自信、学会沟通,让普通孩子学会接纳、懂得尊重,探索残障幼儿与健全孩子融合成长的有效路径。
同时,学校积极探索融合式中职教育,从初中起就设立了职业教育课程,并与三明职业中专学校、三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中职班和高职班,取得职业教育融合的突破,让残障孩子在普通职教院校中提升职业技能,为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学校进一步强化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努力为残障学生搭建多样化融入社会的有效平台。学校积极参与社区为民服务和各级各类展演、竞赛等活动,让残障孩子与普通孩子同台展示,在增强残障孩子自信心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对社会更加了解。目前,学校已在5家企业设立劳动就业实践基地,搭建学生就业的平台,让每个走出校门的残障孩子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校园一角 供图 李勤
作为三明市唯一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帮扶县级特教学校(班),促进地方特殊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残障学生受益。2011年,学校与梅列区培智班、三元区启智学校、沙县城三小学(特教班)结成结对联盟学校,进行对口帮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三所学校支教、巡回走教,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实现共享共赢。
2016年,学校率先成立了全省首个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以此为平台,学校先后建立由医生、心理咨询师、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库,引进评估系统,开展残疾儿童少年的评估与康复训练指导,定期组织开展全市特殊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传播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和教学经验,在教师培训、教研、资源等方面为各县(市、区)特教学校提供有力支持。学校定期举办同城化特奥会和学生生活与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技能的不断提升。2015年,在三明特校带领下,全市7所特殊教育学校率先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的验收。
近年来,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果得到省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学校成为三明市教育系统和福建省特教系统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