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讲 / 王维令(成都市双林小学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成都市双林小学。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各位聊一聊世界上最小的“官”——班主任的那些事儿。
班主任作为一线教师,他们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两个系统的支持。一是理念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他们的成长才能“顶天”;二是操作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他们的成长才能“立地”。我们双林小学极其重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我们认为,只有班主任的首位成长,才能带来班级的拔节生长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成都市双林小学为一线班主任构建了“三维成长支点”:从学校层面,搭建了制度体制改革的支点;从班主任层面,搭建了班级治理的支点;从学生层面,搭建了班本课程的支点。
当班主任需要条件吗?当然需要!教育部也有明文规定,但是我们观照10年前,甚至当下,不少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却面临着这样五大窘态:
1.班主任无准入“门槛”,任何教师都可当。
2.班主任有专业岗位却无专业职务,处于“副业”状态,被边缘化。
3.班主任处于“奉献”状态,待遇无职级差异,职业价值没有得到根本认同。
4.班主任无专业发展标准,专业化的持续发展得不到应有保障。
5.班主任无工作协同机制,常处于个体“单干”状态,无队伍协同网络。
这样的现实,将班主任置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地位,也造成了班主任的整体失落感。班主任作为“与学生学习生活距离最近的人”,却离“对学生心灵影响最深远的人”,离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精神领袖”还有不小差距。作为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班主任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
于是,2008年,成都市双林小学率先在全国进行了这样一场改革尝试:通过实施班主任的资质准入、职级晋升、培训引领、岗位激励和有序退出等一系列制度,建立班主任的准入标准和职级标准,驱动班主任团队走上和谐、自主、高位、滚动的专业化发展路径。我们把这一系列制度简称为:班主任准入制。它包括五项制度:
一是资格准入制度。这是门槛,必须要具备基本条件和标准的专业,教师才能进入班主任队伍的资格认定。如: A、班主任岗位的新岗教师,准入必须具备“三有”:一是有自愿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追求;二是有岗前专业培训经历与合格资质(BC级心理辅导证书);三是有至少一年见习班主任工作经历。B、具备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准入必须具备“四无”:一是无体罚或变相体罚情况发生;二是无学生、家长群体投诉、反映强烈事件发生;三是无重大班级管理责任事故发生;四是无班级管理混乱现象发生。
二是职级晋升制度。这是准入制的核心,我们将班主任职级分类为六个层次:见习→初级→中级→高级→校特级→市区班主任带头人。它的功能和目标指向:发挥激励功能,形成岗位梯度,打通成长通道,提供发展原动力。
三是培训引领制度。通过个性化的菜单培训,“逼迫”班主任不断专业成长,为其队伍素质和工作质量提升、促进专业化高位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四是考评激励制度。实行职级晋升激励、职级津贴激励、进修机会激励、荣誉激励和“直通车”激励五大类激励,把班主任变成“香饽饽”。
五是有序退出制度。对有以下四大原因的教师,实行退出:身心健康原因,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不力造成重大失误,有严重师德问题,年度目标考核不合格。
班主任准入制是双林小学独创、成都原创、全国首创,它有三个层面的创新意义:
一是理念创新。学校响亮地提出:让优秀教师成为班主任,让班主任成为最优秀的教师,让最优秀的教师培育最优秀的学生!
二是体制创新。它实现了六大转变:
1.岗位由学校安排、教师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申报。
2.由原来的“只进不出”“随意进出”,转变为有序进出。
3.培训由原来的 “要我统一学”,转变为“我要选择学”。
4.由缺乏等级认证,转变为可以实现职级晋升。
5.岗位津贴由基本无差别,转变为与岗位职级和考评结果挂钩。
6.岗位由学科垄断转变为各学科教师的自由竞聘。
三是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在我国,“班主任专业化”,始终囿于学术研究层面和宏观政策层面,“班主任”仍游离于职级序列之外,班主任是教师的附加身份或次要身份的痕迹仍很明显。准入制在实践层面真正促成了“班主任”是“专业”、是“主业”的落实,具有破冰意义。
在内容上,它首先在班主任领域提出了职级的划分,把这个岗位放在了与学科同样重要的位置;其次,它采用不完全归纳法,从任职年限、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四个维度,建构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标准,比国家颁布的教师发展标准还要早两年。最后,在方法上,它创造性地提出了典型的引路策略、机制跟进策略、协同推进策略、专业引领策略、评价促进策略,促进了“双主业”“双师制”的落地生根。
班主任准入制改革,给双林小学的老师们也带来了四个变化:
一是观念的变化。老师们说:“我想当班主任,我愿意当班主任,我们一起当好班主任!”于是,就有了他们的典型代表一起走上《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的精彩。
二是结构变化。年龄结构上,形成了老中青搭配;性别结构上,改变了红色娘子军一枝独秀的状态;学科结构上,改变了班主任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形成了语数外、音乐、体育五个学科都有班主任的局面。
三是态度的变化。在家校沟通、科任协同、特殊学生(农民工子女、外来人口子女、留守学生、学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关注等方面,执行力增强,各个层面由被动到主动,由粗枝大叶到精雕细刻,学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四是心理的变化。他们作为独立而非附属的专业岗位,第一次进入学校管理改革的视野。老师们第一次拥有班主任的职级认定和职级薪酬,也同时拥有了职业的归宿感、主业的认同感、专业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班主任准入制,好像是一条鲶鱼,它搅动了双林小学班主任队伍这潭平静的水体。在这里,每个教师无法再故步自封、处变不惊,必须动起来、活起来、改起来,才能创建无限的精彩。在这里,不同学科的教师都有申报当班主任的义务与权利;在这里,不同工作经历的班主任都有“选择”与“被选择”的权利;在这里,不同班级的班主任都会面临“晋升”与“降级”的命运;在这里,不同职级的班主任都有“退出”的可能。
更令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改革成果,还得到了各级的高度认可。国务院、省政府的简报推送,省教学成果的获得,成都市教育局发文在全市中小学推广,班主任可以评市级班主任带头人,也可以评中小学高级教师。我们的改革,为广大一线班主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也为他们的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
制度平台搭好了,现在是班主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那么我们的班主任还必须立足于班主任岗位这个平台,脚踏实地地进行班级管理与建设,夯实一线班主任的成长根基。
制度搭好了,我们开始在班级的细节打造上下功夫。双林小学从班级目标的定位与细化、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班级文化的设计与外显、班级干部的培养与使用以及班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五个维度,采用班主任引领的方式进行先行先试、典型引路,再全面铺开,从而成就了卓越班主任的精致、精彩。
但是,我们也深深地明白,班主任准入制只是一个制度的驱动,我们要在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上寻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点,必须要在班主任能力上下功夫。于是,我们找到了第三个支点——班本课程,去勾勒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文化图腾,去打造我们的“一班一世界,一生一天堂”。
我们对于班本课程进行了内涵的解读,我们认为: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是打开班级特色创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扇窗;是班级的不可复制的特色符号和文化图腾;是编制学生精制的文化编码的责任使然。
我们还深度探讨了班本课程的目标价值:为德育?——习惯养成;为学科?——学科素养;为班级?——特色建设;为学生!为整个的人!——综合素养、兴趣特长、潜能开发。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站在德育的角度,打造了好玩的馨成长课程。从习惯、意识、能力、特长四个目标指向出发,从细节与习惯、责任与担当、尊重与热爱、创新与超越四个维度,遴选了31个核心关键词。我们引导班主任们根据班情学情师情,进行认领建构,咬定青山不放松,进行班本课程的系统化建构。
譬如成都市十佳班主任张芳老师构建的芳草班“智慧”课程,课程理念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全国优秀班主任朱秀英老师的“感恩”课程,从知恩、识恩、感恩、报恩四个层面,搭建了通向感恩之门的通道;成都市优秀班主任马燕萍老师的“责任”班本课程,从班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在履责与担当中前行……以及我来到双林小学后的六年时间里,先后在三个任教的班级,打造了三种样态的班本课程——诗意班本课程、科创体验课程、“阅读+科创”课程。其中,“阅读+科创”课程引导孩子们读刘慈欣先生的科幻小说,然后写出了我们自己的17万字的科幻小说,在成都市引发了很大的轰动,也得到了刘慈欣先生的关注与支持。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总结提炼了七大班本课程开发实施策略——
多元开发策略:班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的来源要发散思考;
化难为易策略:用班本课程实施方案取代班本教材;
共同悦纳策略:班本课程的主题内容由师生共同商定;
文化定位策略:将班本课程建设置于班级文化建设之下;
融合实施策略:将班本课程实施与其他课程和活动融合;
借力助推策略:让学校和家长参与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内化养成策略:将班本课程演绎成班级师生的气质特质。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班主任这个岗位,“职位虽小责无边,呵护引领驱发展。育人本事非凡事,我辈辛苦亦欣然。”让我们一起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一路前行,让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让班主任未来的美好从现在就开始被看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