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学习写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三年级刚刚作文起步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迷茫,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更不知道如何将事物写具体,把文章写得有条理……要解决这样的难题,光靠一周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明意悟情,而且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及时让学生模仿和创造性运用、联系,才能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怎样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写作,本人在日常教学中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作文教学,平时的积累储备非常重要,学生要想随心所欲地运用语言首先得积累大量的语言。教师应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可谓一举两得。
(一)赏析品读,爱上积累
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语句的内涵后进行积累才有实效性,因此积累的前提是得先让孩子品读语言。我在布置孩子们预习课文时,其中有一项预习任务就是画出你所喜欢的好词好句。在课文教学时,我会安排一个“语句赏析”的环节,让孩子们读读自己画出的词句,说说为什么喜欢,交流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然后再进行摘抄。经过这样的过程,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词语用在什么样的场合中更加贴切,写作时就不会弄错了。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让孩子们准备了一本精美的摘抄本,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图案,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每教完一篇课文后就让孩子们将这篇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在摘抄本上。定期进行“积累大王”的比赛,并对优秀的摘抄本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孩子们把枯燥的积累当成了乐事,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翱翔。
(二)学会积累,学以致用
学生刚刚接触积累的时候,只是单纯地将每篇课文中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从课文中搬到自己的摘抄本上,摘录的词句仅仅是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有些对写作的帮助不大。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挑选成语、形容词,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以及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积累。
学生积累词句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摘录的词语和句子不能系统地归类,比较零乱。这就需要老師引导孩子们进行分类积累。如将词句分成写景物的、写人物的、写植物的、写场景的。还可以把相同结构的词语进行归类积累。如含有数字的词、AABB式、ABB式。课文中这样的词语很多。在进行分类积累时,可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描写动作的句子,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词句,进行赏读,体会词句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时词语运用的奇妙,然后再进行分类摘录,这对以后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在写作中,语句就好比建房用的砖瓦,文章的框架就好比房梁。有了好的砖瓦,没有好的房梁,一切也是枉然。所以,在教学孩子写作时,还要指导他们在动笔之前要在头脑中构建好文章的框架,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
语文书中所选择的课文,都是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在平日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孩子关注课文的结构,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分层。在课文教学中渗透构建文章框架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章的结构,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帮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顺序地叙述。
一、二年级的课文段落比较简单易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想说的说清楚、说完整的。“说清楚”实际上是对想叙述的事情、物体、情感、见闻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来说。 “说完整”就是得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有头有尾,或将物体描写得完整有序。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月亮湾》,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先总写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接着二、三自然段按照村子的前面和村子的后面的顺序来描写月亮湾,层次特别清晰。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就可让学生想想自己的家乡哪儿美,试着画一画,并按一定的方位顺序介绍给同学,为今后的写景作文打好基础。
三年级的课文篇幅加长,课文的段落、结构较一、二年级更加复杂,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孩子进行大段落的划分,以及自然段中小层次的细分。这样的课文段落的划分和分析,实际上就是在教会孩子如何构建文章的框架,教给学生怎样来安排文章的结构,让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如三年级上册中的《东方之珠》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即可让孩子观察文章的结构特点,不难发现这篇文章是标准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接着可让学生根据这个结构特点将文章划分为三个大的段落,而且每个小的段落又是“总——分”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文章结构的分析后,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孩子学习这一课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孩子们有了例文作参考,降低了写作难度,表达的灵感也在笔尖喷涌。
段落的分析、品读,实际上就是对课文结构的学习,我们在其中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文章的框架构建,为作文起步搭好“房梁”。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细节描写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是刻画人物特点、表达主题的一种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老师比较关注对谋篇布局、整体结构的指导,但缺少精细的指导。很多学生的文章虽然结构较清晰,但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缺少细节描写。如何解决这一写作指导的难题,课文的作用不容忽视。课文中有许多重点段落,这些段落中往往包含很多对外貌、动作、神态、景色的细节描写。可先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细节中发现描写的魅力、神韵,再而进行仿写,最终能够自由创作。
比如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中《军神》这篇课文,多处抓住了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生动表现了刘伯承坚忍不拔的性格。如对刘伯承的刻画:“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仅仅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简单的几笔,刘伯承的刚强形象跃然纸上。对沃克医生的描写也是生动传神。如:“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微微颤抖。”“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这些描写表面上是对沃克医生的刻画,实则反衬出了刘伯承的军神形象。这些精彩的片段对学生的写作有示范作用,可以带着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思考作者是运用哪些方法将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传神的,再试着进行人物的仿写创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如果阅读教学教得好,我以为不必有什么作文指导。”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品味、积累语言,分析框架,关注细节,让学生在品读、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模仿写作,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语文教师,校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