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鲜食大豆新品种引种试验

2018-05-08 07:42许林英吴宗恒诸亚铭张琳玲陈江辉周南镚
长江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浙农鲜食细菌性

许林英 ,吴宗恒 ,诸亚铭 ,张琳玲 ,陈江辉 ,周南镚

(1.浙江慈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15300;2.武警警官学院)

大豆[Glycine max(L.) Merr.],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起源于我国,开始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 000 a历史,是粮、油、饲、蔬兼用的重要作物,全国各地均有栽植,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大豆干收的称黄豆,鲜食的称毛豆。慈溪1988年种植大豆2 053 hm2,以收干豆为主,加工后作蔬菜或副食品,少量摘鲜以作蔬菜;1989年慈溪市海通公司加工速冻大豆出口;1993年国内鲜食毛豆销售渠道打开,比干豆增值50%~80%;1994年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于台湾地区引入台湾75鲜食大豆品种,由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鲜荚皮薄、色绿、籽粒大而饱满,鲜豆易煮、味稍甜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再加上慈溪速冻大豆加工企业的发展,主要销往本地加工企业,以加工出口为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1993-1998年,年均种植4 469 hm2;1999-2008年,年均种植7 305 hm2,其中2000年面积达到8 636 hm2。

由于模式栽培蔬菜的效益明显,近几年来,鲜食大豆面积日益递减,至2016年慈溪市春季鲜食大豆种植面积2 333 hm2,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长河镇面积达667 hm2以上。自2005年前后台湾75品种出现退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单株有效荚减少,株型松散,豆荚饱满度不足,产量降低,不足7 500 kg/hm2。因此自2008年开始先后引进了浙鲜系列品种,作为当地的大豆主栽品种。为验证更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2017年从省内外引进11个春季鲜食大豆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以浙鲜豆8号(省区试对照品种)为对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的11个品种分别是:浙鲜0925、浙鲜56064、宏秋绿宝青、宏秋8号、科力源8号、浙农9号、浙农1051、开科源5号、嘉糯青1号、浙鲜21、浙鲜3159。以浙鲜豆8号为对照。嫩荚色和种皮颜色均以青绿色为主。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7年在慈溪市森林公园浙江省级区域试验站进行,试验地土质为粉砂壤土,肥力中等,前作空闲。试验地土壤肥力均匀一致,栽培管理水平一致。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穴距25.6 cm,行距46 cm。小区行长2.816 m,每小区10行,每行11穴,每穴 2株,小区面积12.972 m2,密度169 845株/hm2。耕前1 hm2施俄产复合肥 (15∶15∶15,含硫酸钾)525 kg、兔粪 1 125 kg 作基肥。 调查出苗期和开花期,各品种按小区全部调查,超过50%出苗及开花的日期记为出苗期及开花期。5月20日全小区调查病毒病;收获时每小区取20株调查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和褐斑病,并进行室内考种,调查农艺性状,按小区计产。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率为发病株占总株数的百分比;褐斑病发病率为有褐斑的豆荚占总荚数的比例。

试验于2017年3月26日播种,每穴3~4粒,播种前雨后以黑膜覆地。4月7日陆续出苗,4月17日间苗定苗。4月16日用多菌灵、甲维盐防治蚜虫、卷叶螟;5月11日用代森联和甲维盐防细菌性斑点病、锈病和蚜虫;5月25日用代森联和甲维盐防细菌性斑点病、锈病、豆荚螟;6月1日用代森联、力乐泰(阿维·啶虫脒)和甲维盐防细菌性斑点病、锈病、豆荚螟。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见,参试品种生育期为71~87 d。其中以浙鲜21、嘉糯青1号、开科源5号、科力源5号及宏秋 8 号、浙农 1051 较早熟,分别为 71、74、78、78、79、79 d,较 CK 早熟 9、6、2、2、1、1 d;宏秋绿宝青、浙鲜3159、浙鲜0925及浙鲜56064较迟熟,分别比CK 迟 7、2、2、1 d。 浙农 9号与 CK 相同,均为 80 d。

表1 参试大豆品种物候期

表2 参试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

2.2 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平均株高28.19~73.19 cm。以浙鲜3159最高,为73.19 cm,较CK高37.34 cm;浙农9号最低,为28.19 cm,较CK低7.66 cm。主茎节位在7.60~12.85节,其中浙鲜3159最高,为12.85节,较CK高3.95节;浙农9号最矮,较CK低1.30节。有效分枝数以浙鲜56064最多,为5.55个;浙鲜21最少,为3.10个。单株有效荚数则是浙农9号最多,为41.60个,较CK多7.70个;嘉糯青1号最少,为24.95个,较CK少8.95个。百荚鲜质量浙农1051最大,为 458.35 g;浙鲜 0925 最小,为 299.55 g,CK则为375.60 g。百粒鲜质量科力源8号为110.50 g,较CK 大11.60 g;浙鲜 3159最小,较CK小20.45 g。肉壳比,宏秋绿宝青、浙鲜0925、浙鲜3159、浙农9号、浙鲜21分别为 61.72%、59.55%、56.27%、52.36%、51.52%,均高于 CK(51.62%);科力源 8号、开科源5号、浙鲜56064、浙农1051、宏秋8号、嘉糯青1号分别是 50.85%、49.95%、49.29%、48.32%、46.85%、45.67%,均低于CK。每荚粒数相差不大而且均高于CK,其中以浙鲜3159最多,为2.49粒。平均荚长均是三荚豆长于二荚豆,三荚豆以宏秋8号最长,浙鲜 0925 最 短 , 分 别 为7.10、5.56 cm,CK 则 为6.66 cm;二荚豆荚长都短于CK,仍以浙鲜0925最短,为4.76 cm。平均荚宽三荚豆仍大于二荚豆,三荚豆也以宏秋8号最宽,为1.45cm,CK为1.43cm;二荚豆以CK最宽,为1.40 cm,除宏秋绿宝青稍窄外,其余品种间差异不大。

表3 参试大豆品种抗性调查

表4 参试大豆品种产量表现

2.3 田间抗性比较

由表3得知,就抗倒性而言,浙鲜21、浙鲜3159属中抗,究其原因是浙鲜3159株高较高,而浙鲜21则茎秆稍软,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抗倒伏;花叶病毒病除宏秋绿宝青稍有发生外,其余品种均未发生;霜霉病从几年的调查来看均没有发生;细菌性斑点病浙鲜21发生较为严重,发病率为24.48%,浙鲜0925、浙农1051及科力源8号均有中度发生,发病率分别为12.24%、14.96%和16.32%;褐斑病由于结荚后雨水较多,各品种均有零星发生,除宏秋8号、科力源8号发生稍严重,发生率分别为6.79%、5.47%外,其他品种发病率均在4%以下,浙鲜3159发生最轻,为0.84%,CK发病率是3.41%。

2.4 产量表现

由表4可见,参试品种中,浙农9号产量最高,为14 884.62 kg/hm2,较CK增产17.8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科力源8号、宏秋8号、浙农1051、浙鲜56064分别比CK增产 13.70%、12.79%、11.14%、7.06%, 差异也都达极显著水平。浙鲜0925比CK增产5.48%,差异达显著水平。开科源5号、宏秋绿宝青比CK略增产4.51%和0.24%,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嘉糯青1号和浙鲜21比CK略减产0.61%和2.01%,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浙鲜3159产量最低,为11 653.85 kg/hm2,较CK减产7.7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鲜食春大豆品种中,以浙农9号产量最高,为14 884.62 kg/hm2,且生育期一般,为80 d,属中熟品种。浙农9号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单株有效荚数远高于其他品种,而且百荚质量属于中上水平,加上无论是百粒鲜质量还是肉壳比等,均处于较好水平,笔者认为浙农9号无论从丰产性(14 884.62 kg/hm2)、熟性(80 d)、抗病性(强)、荚形(百粒鲜质量 93.30g)、商品性(毛色灰)方面考虑较适合在慈溪本地推广种植。科力源8号、宏秋8号和浙农1051虽然产量也较高,但是抗病性稍有欠缺,而且肉壳比均不是很理想,建议少量种植,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和示范。本次试验未作口感方面的试验和调查,因此商品性还待进一步的验证。

[1]孙伟.在区试中应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2-84.

[2]许林英,王旭强,金珠群,等.硬果型番茄新品种设施栽培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4(2):19-21.

猜你喜欢
浙农鲜食细菌性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浙农股份:将使命书写在抗疫答卷上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浙农投资庆祝成立十周年
山峦叠嶂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