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018-05-08 07:42杨帆望勇王攀刘小明周利琳司升云
长江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汉市调研设施

杨帆,望勇,王攀,刘小明,周利琳,司升云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430345)

2015年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现阶段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及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大家高度重视[1]。蔬菜产业是武汉市的主导农业产业[2],设施蔬菜又是现代蔬菜产业的龙头[3],而栽培水平的高低又是决定减肥、减药措施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结合地域特点深入了解武汉地区设施蔬菜基地的种植水平以及栽培模式,对于摸清武汉地区的设施蔬菜产业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保障武汉市餐桌安全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于2016年底对武汉市各主要蔬菜种植基地的设施基本情况以及设施种植中相关植保措施的应用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1 武汉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蔬菜是武汉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武汉市设施蔬菜产业规模趋势明显,配套设施日趋成熟。在过去的30 a间,建设了2 000 hm2(3万亩)高规格蔬菜设施,主要类型为塑料大棚和温室,其中塑料大棚实现了果菜类蔬菜的春季提早和秋季延后栽培,温室主要用于工厂化育苗及高档精细菜的种植[4]。在2013年“菜篮子”工程的指导下,又建成设施蔬菜基地4 950 hm2(74 250亩),总面积达到了6 666.7 hm2(10万亩)[2]。统一规划建设了钢架大棚、育种温室、农资超市、技术服务站、农技合作社、批发市场、农超对接等系列的生产和服务设施。此外,武汉市特色蔬菜品种快速发展,专业乡(村)、地方特色蔬菜品牌不断涌现,出现了洪山菜薹、豇豆、藜蒿、毛豆、西兰花、薯尖等高效优质蔬菜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图1 武汉市设施蔬菜种植基本情况调研点分布

图2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A)和调研对象设施类型(B)

2 调研对象及方法

2.1 调研地点选择

调研区域选择能代表武汉市设施蔬菜种植情况的远城区主要蔬菜种植区,包括黄陂区、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和东西湖区,以黄陂区、蔡甸区和江夏区为重点(图1),每个区选择2~6个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村组或公司),每个生产基地选择5个以上农户或5种以上种植模式,共计20个基地、100余份调研表,其中有效调研表94份。

2.2 调研内容及方式

调研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进行。调研内容为设施种植基本情况,包括当地主要的设施类型,不同调研主体的种植规模、种植年限,以及设施栽培中相关植保措施的应用情况等。组织调研小组与区农业部门合作,对合作社和村组、农户主要采取一对一座谈的方式,对公司主要采取技术人员座谈—生产记录表查阅—田间走访的方式。

3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表1 调研对象设施面积

表2 调研对象设施蔬菜种植年限

图3 武汉市设施蔬菜基地主要设施种类

本次调研对象的主体包括公司、合作社以及农户3个部分,在94份有效调研表中,公司占51%,农户占27%,合作社占22%(图2)。说明武汉市的设施蔬菜产业主要依靠龙头企业牵头。调研对象的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大中棚,占比98%,仅有少数公司有日光温室,占比2%(图2)。

对武汉市各地区调研对象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和种植年限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调研主体的设施规模差异较大,公司与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较大,6.67~33.33 hm2(100~500 亩)的占比最多,为59.2%,面积大于33.33 hm2(500亩)的占比31.1%,3.33~6.67 hm2(50~100 亩)的占比 9.7%,其中蔡甸区和新洲区有几家公司的设施规模达到100 hm2(1 500亩);农户的设施面积则小得多,0.67 hm2(10 亩)以下占比 93.8%,0.67~3.33 hm2(10~50 亩)占比 6.2%,3.33 hm2(50亩)以上的农户则没有(表1)。大部分公司与合作社是在2011-2013年期间新建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年限5 a以内的占比达到75%,5~10 a占比17.5%,仅有5.2%的种植年限达到10 a以上;农户的种植年限则相对较长,其中5 a以下的占比50%,5~10 a占比25%,10 a以上占比25%(表2)。

4 武汉市设施蔬菜基本情况

4.1 单层钢架大棚为主体,间以多层设施栽培

武汉市新建设施蔬菜基地以钢架塑料大棚为主,一些老菜区尚存在部分水泥竹架大棚,另有少数连栋薄膜温室。部分设施蔬菜基地冬季种植模式下,如叶用薯、黄瓜、番茄等的种植,有大棚内嵌套中棚(钢材骨架-覆盖塑料薄膜)等设施作为冬季的保温措施(图3)。

钢架塑料大棚一般为拱形,以钢材等材料为骨架,以塑料薄膜为透光覆盖材料。大棚跨度为 6~8 m,脊高 2.8~3.2 m,肩高1.6~1.7 m,长度 40~90 m,棚间距 1.0~1.5 m。新增4 666.7 hm2(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中以棚型代号GP-C825为主,其中“GP”表示钢管塑料大棚,“C”代表拱形圆顶,“8”代表跨度8 m,“25”表示拱杆外径25 mm。

连栋薄膜温室通过天沟连接起来,以塑料薄膜为透光覆盖材料。目前连栋温室在武汉市主要用于工厂化蔬菜育苗与生产。因本地区气候的特殊性,连栋温室一般需要在夏季配置外遮荫、内遮阳、顶部卷膜机构、湿帘风机、内环流风机等降温设施,在冬季配置内保温、加温系统来满足冬季、早春季节的蔬菜生产。

4.2 设施种植中的相关配套措施应用情况

对本区域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相关植保措施的应用情况,包括品种抗性、栽培措施、生态防治、物理方法、生物防治、土壤消毒以及种子处理等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高达78.5%的调研对象未选择任何抗病毒或抗虫品种,只有少数公司和合作社使用了抗病毒、抗土传病害、抗叶部病害及抗蚜虫的蔬菜品种(图4)。

图4 武汉市设施蔬菜的品种抗性应用情况

图5 武汉市设施蔬菜的栽培措施应用情况

在栽培措施中,轮作技术使用最多,占比45.8%;其次为去除病残和休闲,分别占比27.8%和17.4%;嫁接技术使用最少,仅为1.4%(图5)。

生态防治方法中,高温闷棚技术使用最多,但也仅占比25%;极少数公司的玻璃温室内配有环境调控设备;有高达73%的调研对象未使用过任何生态防治措施(图6)。

图6 武汉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措施应用情况

图7 武汉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措施应用情况

图8 武汉市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应用情况

物理防治手段中,使用相对较多的是黄板,占比23.4%;其次为杀虫灯,占比19.5%,但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地区的杀虫灯已成为摆设,并未真正发挥预测预报以及诱虫的作用;防虫网在少数公司中有应用,在农户中应用较少;另有36.4%的调研对象未采用任何物理防治措施(图 7)。

天敌和性引诱剂等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武汉普遍应用很少,分别占比5.3%和12.6%,而且多存在于公司或合作社与科研单位合作建立的示范基地(图8)。

土壤消毒技术相对应用最为普遍,有55%的调研对象使用土壤消毒剂在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有10%利用太阳能在夏季休闲时进行土壤消毒,生防菌剂未见应用(图9)。

种子处理主要有温汤浸种和包衣处理2种,应用比例分别为9.5%和23.2%(图10)。东西湖区的调研对象多种植叶菜类蔬菜,因此这项技术使用较少。

综上所述,武汉地区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的非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有选择抗病毒品种、轮作、去除病残、高温闷棚、黄板诱杀、土壤消毒以及种子处理。但总体应用比例不高,说明非化学防治措施在本区域并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5 武汉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武汉地处“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龙头,处于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对蔬菜的消费量以及品类需求与日俱增。武汉市蔬菜产业体量大,但配套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5.1 武汉地区具有春秋“两淡”和夏冬“两旺”失衡的特征[5]

武汉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温变化多样,夏季多高温和降水,冬季寒冷湿润。且灾害性天气较多,冬春季多寒潮、夏季多暴雨和暴晒。淡季时蔬菜产量低、品种少,造成价格昂贵;旺季则正好相反,不但价格便宜,而且滞销严重。亟需通过更完善的措施改变设施内蔬菜的生长环境,以实现新鲜蔬菜的常年性均衡供给。

5.2 设施栽培新技术普及不平衡

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更多的投入[6]。但是目前武汉市设施种植的整体水平不高,很多地区并没有体现设施栽培的优势,很多菜农甚至仅凭经验种植。设施栽培的许多优秀新技术,比如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嫁接育苗、无土栽培等推广受限。

图9 武汉市设施蔬菜的土壤消毒措施应用情况

图10 武汉市设施蔬菜的种子处理措施应用情况

5.3 农业用地减少与蔬菜需要量增加的矛盾

随着城镇化加速和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一方面城市建设压缩了城郊土地,增加了蔬菜种植成本,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武汉市设施蔬菜的生产能力越来越不能保障“菜篮子”的有效供给[7]。

6 致谢

本次调研得到了武汉市蔡甸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新洲区农业委员会、江夏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以及东西湖区农科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感谢。

[1]刘和平.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西北园艺:蔬菜,2014(4):49-50.

[2]沈学斌.武汉市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3]黄远,别之龙,王绿松,等.武汉地区7种设施绿色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4(3):33-34.

[4]邓世元,付祖科,罗明杰,等.荆门市设施蔬菜产业现状与周年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7(5):4-7.

[5]肖长惜,袁尚勇.湖北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09(15):53-55.

[6]姚明华,吴祝平,汪红胜.湖北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0(3):50-52.

[7]胡世霞,刘超群,齐振宏.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3):105-108.

猜你喜欢
武汉市调研设施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民生设施非“摆设”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