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菊花脑栽培技术

2018-05-08 07:42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遮阳网菊花大棚

汪李平

菊花脑,又名菊花菜、菊花叶、黄菊仔、路边黄等,是菊科菊属以宿根越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炒食、凉拌或煮汤均可,由于其具有浓郁的菊花香味,食之清爽可口,能增进食欲,同时还具有消暑解渴、润喉化痰、清热凉血、调中开胃、降低血压等作用,是较好的药食同源两用植物。

菊花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且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挥发类物质,有着特殊的菊香气味和保健价值。据测定,每100 g菊花脑食用部分含粗蛋白4.33 g、脂肪 0.34 g、滴定酸 0.09 g、膳食纤维 1.13 g、还原糖 0.40 g、维生素C 13.0 mg、 总氨基酸 3.74 g、铁1.68 mg、钙 113.1 mg、锌 0.62 mg。

菊花脑原产中国,江苏、湖南、贵州等省都有野生种。过去仅南京有少量栽培,早在太平天国年间就是南京地区民间餐桌上最常见的野菜之一,尤其是菊花脑鸭蛋汤更是当地人们十分青睐的夏日防暑清火佳品。近年来已推广到江苏、上海、杭州、合肥、武汉等地,菊花脑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绿色高档保健蔬菜。

菊花脑生长茂盛时会抑制杂草生长,加上秋季黄花盛开自成一景,因此也可用作道路绿化或花坛绿篱栽培。

1 栽培特性

1.1 形态特征

菊花脑的栽培植株形态与野生菊花很相似。植株高度一般在30~100 cm,茎秆纤细直立且半木质化,分枝性极强。根系发达,并具地下匍匐茎,其地下匍匐茎极耐寒,长江流域可露地安全越冬。叶片卵形或长卵形,互生,叶缘具粗大的复锯齿或二回羽状深裂,叶正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近乎无毛。叶柄绿白色,扁圆形,具窄翼。秋季从叶腋处抽生侧枝。秋季10~11月短日照下开花,头状花序着生在枝条顶端,花较小,花瓣呈鲜艳的黄色,十分醒目。果实为瘦果,种子12月间成熟,种皮为灰褐色,千粒质量 0.12 g。

1.2 生长环境

菊花脑喜冷凉的气候条件,耐寒性较强,不耐热。成熟的种子在4℃以上即可萌发,适宜发芽的温度为15~20℃,适宜幼苗生长的温度为12~20℃。低于5℃或高于30℃则生长不良,品质变劣。春秋季20℃左右时采收的幼嫩茎叶品质最佳。因此每年的 4~5月和 9~10月分别为其最佳采收时期。

菊花脑性喜较强阳光,在强光照下其茎叶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弱光下则茎叶生长不良。菊花脑为典型的短日性植物,短日照有利其分化花芽、抽薹开花,长日照则有利于营养生长。

菊花脑耐旱性较强,但耐渍、耐涝能力较差,雨季应及时清沟排除田间积水。

菊花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能耐较贫瘠土壤,长江流域广大农村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均可种植。但在肥沃、疏松、排水通畅的土壤上生长更为旺盛繁茂,且产量和品质都较高。

菊花脑以采收幼嫩茎叶为食,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除施足基肥外,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肥水充足更易获得高产优质。

2 品种类型

菊花脑还处于半驯化状态,栽培品种不多,生产上主要根据其叶片大小分为小叶菊花脑和大叶菊花脑2个品种类型。

小叶菊花脑:叶片较窄小,叶缘裂刻较深,叶柄常常淡紫色,产量较低,品质也较差,但适应性强。野生种大多为小叶。

大叶菊花脑:又称板叶菊花脑,是从小叶菊花脑中选育而成的栽培品种。叶片较宽大,叶卵圆形,叶先端较钝圆,叶缘裂刻浅而细。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是目前主要推广的菜用菊花脑类型。

3 栽培季节

菊花脑栽培多采用一年生栽培方式,也可采用多年生栽培方式。一年生栽培的一般在春季播种,经多次采收后,9~10月植株开始现蕾时,从田间拔除换茬。多年生栽培的,植株一般在栽种 3~4 a后开始衰老,需要更新,可再重新播种栽培。

长江流域早春低温阶段可利用塑料大、中棚,或浮面直接覆盖保温防寒,促进菊花脑提早返青生长,提早上市;入夏后高温阶段,则可采用大中小棚上覆盖遮阳网降温防雨,避免高温强光,达到改善品质,延长生产和供应。

设施栽培的菊花脑可提早在2~3月采收上市,露地栽培一般要到4~5月才开始采收。采收盛期一般在5~8月,此时每隔 10~15 d可采收 1次,直到10~11月植株枝条顶端现蕾开花为止,生产上可通过补光避免或采取延迟其通过花芽分化的措施,达到延长供应的目的。

大棚栽培菊花脑可通过及时收割除去花薹或于9月扦插以延迟或阻止秋季短日照下菊花脑的开花导致茎叶老化不堪食用的问题,再加上冬春季利用大棚多层覆盖保温,夏季利用遮阳网覆盖降温,基本可实现周年供应鲜嫩茎、叶。

4 繁殖方法

菊花脑的繁殖有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分株繁殖3种方式。在大面积商品化生产时,多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小面积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时则多采用扦插或分株繁殖;在菊花脑的生长季节均可随时进行扦插。

4.1 播种育苗

长江流域露地栽培菊花脑一般在3月播种,也可一直播种到6~7月,但此时苗床宜采用遮阳网覆盖。苗床应选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排水通畅的地块,深翻耙碎,每 667 m2施腐熟优质有机肥1 500~2 000 kg,然后作成连沟1.2~1.5 m宽的深沟高畦。因菊花脑种子较细小,要求畦面平整、土壤细碎,且由于菊花脑的种子表面有黏膜,应掺上砂子并用手搓去种子表面的黏膜层,再用清水浸种 6~8 h。

播种前苗床应先浇透底水,再每667 m2按500 g用种量进行撒播。为确保播种均匀,种子晾干后可掺入5~10倍的细沙或过筛细土,混匀后再撒播,播后覆盖细土0.5~0.8 cm,注意不能覆土过厚,否则因种子细小很难出土。

播种后应在床面直接覆盖地膜或稻草保温保湿,控制温度在15~20℃,过干时可用喷雾器喷水。5~10 d出苗后,应及时揭除地面覆盖物,幼苗2~3片真叶时即可行浅中耕并适当间苗。苗龄30 d左右,幼苗3~4片真叶, 高达 6~8 cm时,即可定苗或适时定植。定苗株行距为10 cm×10 cm,定植时行距 20 cm,穴距 15 cm,每穴定植3~4株,定植后应保温保湿促进尽快缓苗。

4.2 扦插育苗

菊花脑的扦插在其整个生长期均可进行,长江流域一般5~10 月扦插,但以 5~6月扦插的成活率最高。扦插时应在田间从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为害、有较好的菊花脑生长特征特性和大田整齐一致性高且开花较晚的菊花脑植株上选取插穗嫩枝,每段插穗枝长8~10 cm,除去基部的2~3片叶片,剪成斜口,按株行距10 cm×15 cm扦插于提前准备好的扦插苗床上或营养钵内,插入深度以3~4 cm为宜。扦插后压实并浇水促成活,温度较低时应盖膜保温保湿,高温季节应覆盖遮阳网降低床温,同时扦插后都应保持床面湿润,7~10 d即可生根发芽。以后逐渐揭膜和遮阳网以适应环境,成苗后即可及时移栽于大田。

4.3 分株繁殖

菊花脑的分株繁殖一般在4月初未发芽前进行,也可在秋季8~9月植株尚未显蕾开花时进行。分株的种株取自越冬的宿根,选取生长粗壮、无病虫为害的植株,将老桩挖开,露出根颈部,将已有根的侧芽连同一段老根切下,移栽于分株苗床或大田。也可将老株整株挖取,用手掰开成数株,每株带1~2个芽,分别栽植。分株繁殖的株行距为30 cm×30 cm,成活后及时追施有机肥,浇水促发枝。分株栽培的植株生长快,方法简便,但繁殖系数低,一般多用于小面积引种种植。

5 栽培技术

5.1 田间管理

塑料大棚春季菊花脑栽培时,幼苗定植缓苗后应适当降温降湿,气温控制在 15~18℃为宜,同时还要加强中耕松土以利根系发育生长。进入茎叶生长旺盛期,要及时浇水追肥,667 m2每次随水追施尿素7~10 kg或稀沼液 750~1 000 kg,以保持产品鲜嫩高产。以后每采收一次就要浇一次水肥,注意应在采收 2~3 d伤口愈合后,再开始浇施肥水,避免伤口感染病菌导致病害。

长江流域大棚菊花脑栽培时,应经常浇水以保持畦面润湿,有利植株生长和保持茎叶鲜嫩。为避免高温期间干旱,宜早晚浇水且要浇透,以满足其快速生长对水分的需要。雨季还要注意清围沟排积水,以免造成渍害和烂根。大棚栽培宜采用微喷灌或滴灌技术供水供肥,实现肥水一体化。

定植成活后,到采收前还要及时中耕除草,前期一定要注意防止因杂草孳生蔓延而影响菊花脑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每次除草应掌握宜浅不宜深的原则,同时适当进行培土护根,防止植株倒伏。

5.2 保护覆盖

长江流域早春、秋冬应采用大棚多层覆盖保温防寒,促进冬春季节早生早发,夏季则采用遮阳网覆盖防高温致休眠停滞生长。早秋开花前,应及时收割花薹,浇透水分,促其尽早发嫩芽,或及时移栽9月的扦插苗,以实现周年生产和供应。

冬春季一般在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上旬,采用大棚+小棚或中小棚进行覆盖,选用透光性好、防尘、耐老化透明膜作为覆盖材料,注意压紧四周大棚膜,防止大风吹刮。当夜温低于0℃时,菊花脑植株上浮面覆盖一层地膜或无纺布进行保温,但应早揭晚盖。控制棚温在15~20℃。

夏季6~8月采用遮阳网覆盖,可采用大棚一网一膜或平棚(架高1.3~1.5 m)遮阳覆盖。注意加强遮阳网的揭盖管理、经常喷雾浇水保持畦面湿润等降温保湿,创造适宜生长环境,以利于植株生长和提高品质。

5.3 适时采收

菊花脑大棚覆盖栽培可多茬收获,早春2月中下旬开始采收,可采收到10月中下旬。菊花脑20℃时采摘的嫩茎品质最好,4~5 月及 9~10 月为菊花脑生长采收最佳季节。采收标准为8~10 cm长嫩梢,早晚采收为宜。采收时注意保留基部嫩芽。初期采收用手摘取或用剪刀剪取,嫩梢采收长度4~7 cm,叶片 3~6片,采摘应注意保留根茬,春季留茬高3~5 cm,夏秋季留茬高5~7 cm。

冬季和早春气温低时,一般15 d左右采收1次,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可7~10 d采收1次。采收越勤,发枝越多,经常多次采摘还可减少蚜虫为害。一般每667 m2每次可采收150~200 kg。

采后先预冷,再包装上市。一般每667 m2全年总产量2 500~3 000 kg。

5.4 病虫防治

菊花脑由于有特殊的菊香味,病虫害相对较少。病害有叶斑病和白粉病,菊花脑叶斑病可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液在苗期进行床土消毒,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在生长期喷洒叶面;菊花脑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硫磺胶悬剂或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可采用粘虫黄板诱杀,也可用溴氰菊酯、吡虫啉等农药防治。

5.5 留种

菊花脑留种较为简单,生产季节多次收获嫩茎叶并不影响种子生产,但为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供种子发育,留种植株一般夏季过后最好就不再采收,并适当追施磷肥、钾肥,10~11月开花,至12月种子成熟后及时剪下花头,晒干脱粒后贮藏,每667 m2可收种子10~15 kg。

采种后的植株根茬留在地里,到翌年3~5月又可萌芽采收嫩梢上市。

[1]王宇.特种蔬菜菊花脑周年栽培技术初探[J].北京农业,2015(2):8.

[2]徐锐.叶菜菊花脑的栽培[J].农家顾问,2013(10):42-43.

[3]徐颖,陈全战,蔡小宁.菊花脑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10-14.

[4]徐锐.菊花脑的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园艺,2013,24(4):27-28.

[5]刘金平,刘耀威,赵培娅,等.菊花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2(2):35.

[6]李彦侠.菊花脑扦插繁殖试验研究[J].农 业 科 技 通 讯 ,2010(7):60-70.

[7]徐暄.菊花脑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4):85-86.

[8]单永芬.菊花脑蔬菜引种栽培研究[J].农 业 科 技 通 讯 ,2007(8):63.

[9]徐达勋,韩庆保.菊花脑大棚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6(3):18.

[10]郑明福,茁荑,谢国辉.保健蔬菜菊花脑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栽培方法[J].湖南农业科学,2005(6):29-30.

[11]陈友,李仕兵,孙红霞,等.菊花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长江蔬菜,2003(9):13-14.

[12]毛焕胜.菊花脑大棚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0(1):40-41.

[13]张翠兰,张光才.菊花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南京农专学报,1999,15(2):35-37.

[14]张导.菊花脑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1994(2):45.

猜你喜欢
遮阳网菊花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菊花赞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不同遮阳工况下温室作物冠层辐射场与温度场的CFD分析
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