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微创及开胸根治术后围术期指标、炎症反应及生存质量评分变化分析

2018-05-08 09:29朱金美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微创

汪 涛 朱金美 胡 俊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胸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术式[1-2]。相较于传统开胸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微创、出血少及恢复迅速等多种优势,有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3-4]。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及开胸根治肺癌术后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依据手术方案进行分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26例,开胸肺叶切除术组36例。胸腔镜组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3.29±7.31)岁;发病部位:左上肺叶3例,左下肺叶3例,右上肺叶12例,右下肺叶4例,右中肺叶4例;术后病理:腺癌13例,鳞癌10例,其他类型3例。开胸组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75±9.52)岁;发病部位:左上肺叶5例,左下肺叶4例,中央型5例,右上肺叶8例,右下肺叶8例,右中肺叶6例;术后病理:腺癌20例,鳞癌12例,其他类型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入院时确诊为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②术前未接受放化疗;③可耐受手术,无心、肾、脑等重要脏器疾病;④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胸腔镜组 全麻后,给予双腔气管插管并行单肺通气,取健侧卧位,自腋中线第7-8肋间插入胸腔镜(切口约2 cm)。于腋前线第4-5肋间作一主操作口(切口约4 cm),另于腋后线第6-7肋间作一副操作口(切口1.5~2.0 cm),配合主操作孔置入分离钳等器械,并依照传统方式逐步游离肺血管及支气管,同时行病变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后置胸引流管,术毕。

1.3.2 开胸组 全麻后,给予双腔气管插管并行单肺通气,取健侧卧位,自腋中线第4-5肋间行长9~15 cm切口进胸,沿肌纤维方向分离前锯肌,不损伤背阔肌,同时牵开器牵开肋骨,其余操作与胸腔镜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情况;②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的变化差异情况;③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情况;④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⑤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胸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而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C-反应蛋白情况比较

2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第1、4、7天对比2组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胸腔镜组均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C-反应蛋白情况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开胸组(27.78%)(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术后VSA疼痛评分比较

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3、10天 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见表4。

2.5 2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2组术后在一般健康情况、躯体疼痛及精力3个方面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表4 2组患者术后疼痛VSA评分比较

表5 2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t、P为术后1月2组相比。

3 讨论

原发性肺癌属肺部较为多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增肺癌人数约135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人数的80%[5-6]。目前,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遗传等因素有关[7-8]。由于早期肺癌临床症状不显著,待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故一经诊断,首选手术治疗。有研究显示尽早的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9-11]。而在手术方式上,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其创伤大且影响患者免疫功能,不利于术后恢复,甚至还可提高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1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早期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胸腔镜组围术期指标如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可避免损伤前锯肌、背阔肌等密切相关,同时胸腔镜较开胸手术解剖精细度显著提高,且术中止血更为彻底[14]。而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2种术式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手术效果接近,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5]。

C反应蛋白属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由肝细胞生成并结合于肺炎球菌细胞壁糖蛋白上,其可实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机体的损伤程度就越大。据报道C反应蛋白还可通过影响白介素-1及THF-a水平来损伤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同时可激活IGF-1来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6,16]。本研究中,胸腔镜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开胸组,从某一方面更加客观的表明微创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机体伤害小,故急性期炎症反应也相应的有所减轻。而在VSA疼痛评分方面比较,胸腔镜组也显示出其的优势,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这说明胸腔镜微创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分析此可能与胸腔镜手术可减轻术中损伤有关。同时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开胸组(27.78%),考虑原因为开胸手术创伤大且术后疼痛显著,从而导致术后患者主动咳嗽减少及术后活动时间延长,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最后我们对2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进行了对比,发现胸腔镜组患者在一般健康情况、躯体疼痛及精力方面恢复速度均快于开胸组(P<0.05)。因此,进一步证明胸腔镜手术较开胸手术对于术后患者恢复有着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微创术式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且可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减轻炎性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1] Pircher A,Gamerith G,Amann A,el al.Neoadjuvantchemoimmunothempy modifies CIM(+)CD25(+)regulatory Tcells(Treg)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patients〔J〕.Lung Cancer,2014,85(1):81-87.

[2] Nakanishi R,Fujino Y,Yamashita T,et al.Thoracoscopicanatomic pulmonary resec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lung cancer〔J〕.Ann Thomc Surg,2014,97(3):980-985.

[3] 任 丹,涂启敏.电视胸腔镜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11(23):1330-1333.

[4] 蒲 强,刘伦旭,马 林,等.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安全性及技术可行性研究-附1040例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109-113.

[5] 春 仙,李美红,王 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0):1582-1583.

[6] 张午临,刘 晖,贾 涛,等.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TNF-α及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4,10(29):1294-1295.

[7] Niu X,Roche LM,Pawlish KS,et al.Cancer survival disparities by health insumnce status〔J〕.Cancer Med,2013,2(3):403-411.

[8] Villalva C,Duranton-Tanneur V,Guilloteau K,d 8f.EGFR,KRAS,BRAFand HER-2 molecular status in brain metastases from 77 NSCLCpatients〔J〕.Cancer Med,2013,2(3):296-304.

[9] Scaglia Nc,chatkin JM,Pinto JA,et al.Role of gender in the survival of surgical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Ann Thorac Med,2013,8(3):142-147.

[10] 开 荣,郑 文,韩永清.肺癌伴骨转移286例预后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69-2670.

[11] Su X,Ma G,Zhang X,et al.Surgical appmach and outcomes for treatment of pulmonary metastases〔J〕.Ann Thorac Med,2013;8(3):160-164.

[12] Gonzalez-Rivas D,Fieira E,elgado M,et al.Is uniportalthoracoscopic surgery afeasible approach for advanced stages of non-small ceil lung cancer〔J〕.J Thorac Dis,2014,6(6):641-648.

[13] 王 彪,唐 震,刘学刚,等.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3):235-238.

[14] 赵 飞,邬艺渊,张 帆,等.两种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炎症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18(38):2745-2747.

[15] 潘 琪,茅乃权,左传田,等.胸腔镜与传统手术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1(13):4060-4063.

[16] 张 成,张黎明.胸腔镜根治术与开胸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指标影响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9(5):29-30.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