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技活动与专业实习结合的人才输送机制的探索研究

2018-05-08 12:20艾立梅
关键词:校友校企人才

吴 栋 江 丽 王 玮 艾立梅

(1.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较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其就业过程是国家和社会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从我国目前的大学高校毕业就业工作来看,基本实现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本身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下,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有着巨大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观面临新的局面[3-4];将大学生科技活动与专业实习进行有机结合,以我校庞大的董事单位和校友单位为平台,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唯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带来的冲击,更好地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切实结合,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可用之才。

二、区域产学研办学特色

我校已经走过65个春秋,办学特色明显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董事会,进一步深化区域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

一方面,成立了校董事会平台,董事会成员单位由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组成,目前有 64家成员单位,董事长由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但任。董事单位之间提倡开放共享和民主共商的办学原则,共同制订共建与联合办学章程,成立执行委员会,组织协调各方共建与联合办学的具体事项。基于产学研各方高层次人才的学科分布和工作任务的实际,成立各方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统筹考虑互聘人才,使共建各方学科资源互补、互惠共享,既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又调动各共建单位的积极性,形成了产学研人才资源合作共享的运行机制。

另一方面,西南科技大学在2010年成立了校友总会,现拥有54个国内校友会。在合作发展、校友捐赠、服务平台、校友期刊、招聘信息等方面展开交流,拓展和搭建校友和母校、校友和学生之间的共享平台。大部分校友会下都设有校友商会,拥有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体。通过与众多校友企业家的交流会谈,发现校友企业对母校人才培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纷纷表示愿意从母校招收和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希望学校能够建立人才选用的畅通渠道。

三、校企人才输送与流失情况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盲区分析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在各类招聘会上一味关心工作地域、薪酬和福利,没有仔细研究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是否适合自己,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黄金时间择业自主性较差,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与自身想象的就业单位之间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没有企业实习或工作的历练),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错失就业机会,最后随意就业,造成的结果就是离职率高。当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是他们客观存在的不足。二是刚刚踏入社会进入企业的毕业生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不适应;进入社会工作之初,面临校园生活和企业生活的巨大反差,工作、生活和心理上难以适应,导致频繁离职,给企业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为高校人才培养形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留下弊端。

(二)企业人才流失分析

高校在与企业的长期接触中发现,毕业季招聘会对企业招收新员工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用人的问题,但是现场短暂的面对面交流,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不够全面,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与学生自身能力之间的匹配度无法评估,企业后续发展中就存在新员工离职率较高的问题,人员流失给许多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也是造成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在社会人员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企业人员流失情况更加严重,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的增强,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人才流失及其所导致的损失。可见,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发展型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校企人才供需呈现特点

分析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输出之间的差异化问题,发现:(1)企业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苦于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2)学生就业选择时找不到满意的企业;(3)企业满意的学生,学生不愿意去;学生看上的企业,企业不一定要;(4)企业岗位需求大,学生感觉工作难找;(5)刚毕业的大学生辞职、跳槽率较高。

四、学生科技活动与专业实习结合的人才输送机制的探索

(一)平台搭建分析

适应期是指人类具体活动在接触或置于某种新环境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状态直至适应环境所经历的时期。搭建一个让企业和学生能够早期融合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让企业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特点、管理能力、协调技巧和人格品性;另一方面同时让学生熟悉企业的业务内容、管理方式、薪资待遇、上升通道等等,让双方有一个相互熟悉和认可的过程。通过双方适应性相互了解和熟悉,企业方在判断学生特点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可以提供较为合适的工作岗位;学生也能清楚自己是否热爱该项工作,做到真正的双赢、达到共同发展,有效地提升了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功能达到最大化。

目前我校校友工作开展有声有色,校友企业、平台数量日益增加,校友情感日渐加深,董事会成员单位校企合作稳定发展,通过校友会、合作发展处/董事会办公室、学工部、招生就业处等多部门的协作,融合校友企业、董事单位企业资源,探索性地搭建我校大学生科技活动与专业实习的人才输送机制是可行之路。

(二)平台搭建系统化

作为高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计划的中间者、培养者,必须充分了解和分析校企双方的意愿,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选拔意愿充分、技能合适的学生,约定恰当的时间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实习工作,有序、高效的实施人才输送机制。

(1)收集校友企业数据,按学科进行分类,联合该学科学院领导与相关企业校友进行充分交流,策划大学生科技活动联动机制;重点专业建立固定实习定点机制,实行专人联系制度。

(2)分析董事单位数据,按学科进行分类,在学校董事机制“产学研”合作的框架下,深度挖掘“学”的作用,充分发挥董事单位与学校科研合作的有利条件,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机制,实行专人联系制度。

(3)分清学生群体对象,与校友企业、董事单位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联动的主体对象不分年级;与校友企业、董事单位建立实习长效机制,控制学生人数,重点倾向三年级本科生、二年级研究生。

高校在企业需求和学生成才的双向发展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形成数据库,利用学校平台,创建系统化工作流程,实施专人负责制,有机结合各自特色,实现企业发展、学生成长的良性循环,如图1。

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国防科技学院赖捷同学在基坑安全检测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设计工作,报名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但缺乏实践经验,经过协调参与成都某公司在地铁建设中的检测项目,在配合企业完成相关工作的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自己的科技比赛打下坚实基础,在喜获全国铜奖的佳绩中也顺利签约该公司。

图1 平台搭建系统化流程图

(三)校企结合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经过调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意愿,在与成都赛康科技、金发科技、四川东材等一系列校友、董事企业的交流下,选送了一批本科三年级、研究生二年级的同学在假期进入各企业参与实际岗位的工作锻炼,学生和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充分的相互熟悉,双方签订了就业合同。

五、 结束语

实践充分证明,从学生实际需求和就业意愿出发,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为双方搭建互动平台,为企业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人才需求问题,也有效地补充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学生实岗训练,同时为学生第二课堂提供了大量实战数据和经验,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企业稳定发展,校友感恩母校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为,范骏,夏先明.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03):23-26.

[2] 余德将,潘欣. 基地校地合作理念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54.

[3] 徐学红. 校企合作中如何做好实习实训[J]. 宁夏教育, 2017(04):45-46.

[4] 朱金燕,吴其国.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学报, 2017(03):260.

猜你喜欢
校友校企人才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