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2018-05-07 09:36吴卫琼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昭明尧舜百姓

吴卫琼

摘 要: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涵,本文将从和谐的古意入手,阐释和谐的精神内涵、圣人之志和现代影响。

关键字:和谐;精神内涵;现代影响

一、“和谐”之字意

“和”,原为“龢”,原指编管吹奏乐器,是后来小笙的前身。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它是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而管又长短不一于是便产生出不同的音调,这些编管又都插入葫芦内,最终这些不同的声音便在葫芦中共鸣而形成一个整体的“交响”。所以《舜典》说“律和声”。即众多不同的声音或者事物,彼此之间虽然是相互独立,然各自能守好自己的位置,不逾越这个位置,但也不懈怠,相互之间既独立又互补,相辅相成,共同成就声音的丰富性或者说共同成就我们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谐,《说文解字》:“谐,和也。”就是说,“和谐”这个词是同意反复。不过细究的话,“谐”与“和”侧重不同,“和”是侧重于整体的统一,而“谐”在于部分的配合匀称以无怨无悔的合于整体。所以说“和谐”一词,当是由“谐”而“和”。

二、“和谐”: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开端命脉

和谐是中国传统精神的内核,我们中华民族是不断在融合与形成当中的。中华民族能够屡遭苦难而不厌,光辉灿烂,历久弥新,靠的就是“和谐”这一精神。在《尚書·尧典》中一开头就说:“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思是说尧帝这个人德行很了不起,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各诸侯国都能很好的相处。这句话中的“协和”和我们现在的和谐的意思。

其后《易经》的“乾卦”里面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天道运行不息,不断变化,在这样的变化当中,万事万物各得其位,安身立命,精神与肉体和谐统一,这是个上上卦。

《中庸》里面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这个“中”是这个宇宙间的根本或者本质,而“和”呢,则是通往这个根本的唯一的一条路径。 “致中和”就是万物各尽其性而达到一种恰好的境界。

于是,关于“中和”——“和谐”,是指所有东西——大的小的,高的矮的,穷的富的,强的弱的——在其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且相互之间相辅相成,并朝着这个恰好的境界不断运动。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真正能“遇强制强大而化之”的开端命脉。

三、“和谐”:圣人之志,以孔子为例

“和谐”是中国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以孔子为例,孔子一辈子都想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政治理想就是要“和谐”这一思想在政治上能够具体实现。《论语》中有两个地方讨论了孔子的志向。

《先进第十一》第二十五节说:一天孔子和自己几个学生在一起,孔子让他们一个个都说自己的抱负。于是他们一个个都说了,但都被孔子笑话。最后只有曾点了,孔子才感叹一声:“吾与点也。”曾点的理想是什么呢?曾点说:“暮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北宋大思想家程颐,他说曾点这一番话里面有尧舜气象,所以孔子才会赞同。什么是尧舜气象呢?上文有提到《尚书·尧典》中描述尧帝的一段话:“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而《论语》里则说:“修己以安百姓”,这个就是尧舜气象。《尚书》和《论语》在这里是可以相互对应的。这里的百姓就是指所有人。就是说让所有人都能处在一个最好的状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人类的需求有五种层次,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这个可以类似于尧舜气象所形容的“百姓昭明”、“安百姓”。

以上就是孔子的理想。孔子与其他学生也讨论过这个志向,他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是说使老一代得到安心,朋友一代得到信任,年轻一代得到关怀。这样老中青都囊括,其实也就是要“安百姓”了。所以《礼记·大同篇》中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就是孔子的志向,也就是:“和谐”。当那么多优秀知识分子义无反顾、一心为公的选择共产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就在于这个我们古已有之的“大同社会”或者说是“和谐社会”的构想。

四、“和谐”:中国梦与国际局势,危机与秩序重建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中国梦”便包含了每个处于其中的百姓的梦。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百姓昭明”,每个人都在其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前国际局势是复杂的,斗争是相当隐秘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的言论纷繁复杂,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一种眼光,要能有正知、正见。我们一定要有历史感,有了历史感才能守好自己的本位,我们有我们的历史传承。艾青有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的灵魂就在这片大地之上。倘若离开或者背叛,那我们的灵魂将受永世的漂泊与孤独。所以说“和谐”并不仅仅看成是党或者政府对我们的承诺,而应当是我们自身的操守。

这个“和谐”并不只是对我们国内而言,在国际上同样适用。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有个主奴辩证法的命题,就是奴隶变成主人之后,会像原来的主人对待奴隶一样的去对待奴隶。尼采就把这个称之为“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这其实也是西方一贯的思想,谁有力量谁称霸当世界老大。中国现正逐渐富强,我们会不会走上西方的那个怪圈?这个才是我们提出“和谐”的当代国际意义。

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涵了三层意思。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文化类型说,文化类型有各自的差异性。但文化类型是平等的,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把文化类型自身的问题了解透彻发掘出来,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才是我们的出路。所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夫之.《尚书引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5.

注释

网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A2%A6/60483?fr=aladdin

猜你喜欢
昭明尧舜百姓
CONTENTS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尧舜禅让(上)
尧舜禅让 (下 )
昭明寺随想
国庆七十周年有寄
登昭明楼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
百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