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2018-05-07 09:36徐巍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某大学馆内图书馆员

徐巍

摘 要:当前,图书馆知识转移对于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开展这项工作要以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为支撑,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素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定义与类型,探索了图书馆知识转移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以北京某大学为例,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分析,希望为图书馆管理制度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字:图书馆;知识转移;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现有知识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积极与读者展开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新知识的开发与拓展,再将新知识转移给读者,从而实现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然而,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推动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图书馆的永续发展。

1.图片馆知识转移概述

1.1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定义

所说的图书馆知识转移,是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对馆内现有知识资源进行分类与整合,再与个体、群体、组织之间展开广泛的交流沟通,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增值,形成图书馆知识的良性循环。

1.2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类型

知识转移可以是知识需求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直接转移,也可以是有第三方参与的间接转移。因此,图书馆知识转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馆内知识转移、馆内外知识转移以及馆外知识转移。其中,馆内知识转移是将知识转移给图书馆员,使馆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这也是馆内外知识转移的前提与基础;馆内外知识转移是通过馆员的服务,将馆内知识转移给读者,这也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重点环节;馆外知识转移是图书馆为媒介,为馆外各方知识转移提供便利,也是馆内外知识转移的一种有益补充。

2.图书馆知识转移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有“粘性”的,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知识的损耗,或者说付出一定的转移成本。笔者认为,转移成本的高低,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直接关系。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越高,知识转移的损耗越小,成本越低,转移的效果就越明显。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图书馆员进行岗位培训与统筹调配,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使人力、物力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随着工作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图书馆员已经具备了搜集、整理、发掘知识的能力,能力突出的馆员还可以为读者提供知识增值服务,无形当中实现了图书馆知识的内外部转移。

3.图书馆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3.1转变思想观念

首先,要转变图书馆员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明确自身工作在图书馆知识转移当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正确认识知识管理的客观需求与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图书馆行业的竞争状态与生存法则,了解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模式。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起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与超前意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图书馆内外部知识转移提供基础保障。

3.2开拓培养途径

作为学校科研产业教学服务机构,北京某大学图书馆非常注重开拓优秀馆员培养途径,经常组织业务骨干赴其它高校图书馆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秀管理经验与先进理念;在培训形式方面,有馆内培训、外送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学者举行学术讲座或者开办短期研修班等;在培训类型方面,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技能强化培训等。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丰富了图书馆员的知识层次,提升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在一点一滴的工作细节当中,再将知识传递给外部读者。

3.3培养创新意识

图书馆要致力于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超越自身知识水平的学习机会,形成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为有效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北京某大学图书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创建:一是创建学习型图书馆;二是创建服务型图书馆;三是创建创新型图书馆;四是创建节约型图书馆;五是创建和谐型图书馆。通过这些新颖的发展定位,使图书馆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开发,全面推动了图书馆知识转移与知识创新。

3.4实行岗位轮换

图书馆岗位轮换是指按照一定的期限,有计划的安排图书馆员轮流任职其它工作岗位。通过这一做法,可有效促进知识的流动,对隐性知识的转移尤为见效。图书馆员通过轮岗,会对之前的岗位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又拓展馆员的职业技能,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带到新的岗位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非常有利于图书馆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3.5实施激励监督政策

适当地激励与引导,有助于图书馆员个人能力的提升。因此,图书馆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监督体系,达到扬长避短的管理目的。通过激励监督政策,可大幅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储备量,还激发了图书馆员进行知识转移的积极性,加快了知识转移的效率。在这种机制下,积极推进知识转移、努力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的图书馆员会得到绩效奖励或者职称晋升加分项的機会,从而有效促动其他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3.6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当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产生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客观需求。首先,“学科馆员”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其次,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与信息洞察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丰富的网络知识。目前,北京某大学图书馆正处于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探索过程当中,这将为建成一流大学图书馆开辟一条快速通道,通过“学科馆员”这种服务新机制,可为各院系搭建起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平台,极大程度的满足各学科读者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推动知识转移与知识创新。

4 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能否顺利地完成知识转移对于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知识转移的最终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努力调协知识转移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对知识进行最大限度的传播,为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剑锋, 欧阳晓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初探[J].山西建筑,2007,(30):72-74.

[2]邹行.人力资本理论与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西部科技,2003,(4):101-102.

[3]金建军.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1):327-329.

猜你喜欢
某大学馆内图书馆员
印象·福州新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一起跳
逛图书馆
某大学学生用电量实验与分析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某大学实验综合楼为例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江西首家“绿膳坊”主题餐馆联姻农业物联网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