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风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高度重视识字教学,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所致,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应当引起重视。本文从当前错别字现象比较普遍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措施,通过认真的反思,提出了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错别字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54-0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說,尽管涉及到方方面面,但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尽管识字教学普遍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小学生仍然出现了很多错别字的现象,尽管小学生自身是导致错别字的因素之一,但小学识字教学缺乏有效性同样是其重要因素。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当对小学生错别字现象进行反思,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识字教学模式。
一、小学生错别字现象分析
从当前小学生出现错误字的基本情况来看,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音错”产生的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还不够准确,缺乏对字词的理解,导致出现了将“的、地、得”混用、将“相思”写成“想思”等现象;二是由于丢失汉字笔画或者添加汉字笔画出现的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小学生马虎大意所致,比如将“日光”写成“目光”等等,这是导致小学生出现错别字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和专心意识;三是由于“形错”而产生的错别字,主要是一些小学生在记忆汉字的过程中,只是对字型进行了记忆,并没有对汉字的整体进行记忆,比如将“拔萝卜”写成“拨萝卜”等等。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有很多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现象,尽管导致小学生错别字的现象是多方面原因所致,但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导致小学生出现了“音错”、丢失或者添加汉字笔画造成“形错”的现象,进而出现了很多错别字,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小学识字教学的创新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要高度重视识字教学,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解决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各方面因素,有的放矢的开展识字教学,努力使识字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是强化识字教学理念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开展小学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使小学识字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识字教学方面,一定要更加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能够以更加严谨、认真、务实的态度进行识字。比如我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之外,重中之重的就是将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阅读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对汉字的读音、结构、意义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反复强调,使小学生能够形成固化记忆,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也能够使小学生从认知、理解等多个角度识字汉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是强化识字教学方法创新。对于小学生识字教学来说,有很多种方法,而且不同的教师也会对某种或某几种方法更加重视,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提升其科学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有针对性的运用识字教学方法,比如我在具体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学”,对于那些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小学生,鼓励和引导他们摘录错别字,并且每周都要进行复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增加了对汉字的印象,而且也通过经常复习的方式,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识字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多研究、多分析、多实践,比如还可以将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字融入到句子当中,让学生改错等等,既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也是识字教学方法。
三是强化识字教学模式创新。对于识字教学来说,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既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要使教学模式更具有特色性。要采取“互联网+识字教学”的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提升识字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要采取“规律识字”模式,引导小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比如“睹、眨、眼、眠”等等都与“目”有关,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或者写出以“目”为偏旁部首的汉字等等,可以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现象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总之,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使识字教学在培养学生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记忆汉字、写好汉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识字教学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培养小学生严谨、认真的意识和态度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出现错误字的深层次原因入手,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特别是要在强化识字教学理念创新、强化识字教学方法创新、强化识字教学模式创新“三个创新”方面下功夫,努力使小学识字教学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许嫣娜.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杨晓华.差异识字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杨华丽.字源识字教学文化渗透研究[D].西南大学,2015.
[4]戴海燕.识字教学的正本清源[J].湖南教育B,2017,(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