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琳
摘 要:基于情景模拟的应急管理培训课程模式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方法与操作模式。本文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教学准备及教学实施等课程核心环节的实践经验对课程模式的建立进行总结反思。
关键词:应急管理;情景模拟;教学准备;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应急管理情景模拟教学的相关概念
应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对领导干部能力要求很高。突发事件的特点对其应对者,尤其是指挥者提出了与一般管理不同的要求,需要应对者具备强大的抗压力能力和在不完备信息下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当前应急管理培训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课堂讲授教学、课堂案例分析(研究式案例分析)与讨论和实地考察。三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但也各有自己无法克服的局限。因此,开发一种新的应急管理培训的教学形式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
基于情景模拟的应急管理培训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培训模式,正在成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检验应急准备工作成果的有效手段。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员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突发事件从开始,到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对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高度压力感和信息不完备的情形有深刻体验,同时通过自己的操作,对事件发展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的应急处置结果。这种模式可以使学员结合已经学得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通过实际操作得到演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印象,提高对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个完整的情景模拟应急管理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估三个环节,这其中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核心环节,也是决定整个课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应急管理情景模拟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开发和课前准备三个部分。
(一)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是为一个课程“定调子”“搭框架”的过程。规划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总体设计、需求分析和确定培训目标几个方面。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课程教学的起点,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确定课程内容和形成项目计划。
(1)确定课程内容包括要明确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授课时间等
课程结构要指出是否需要课程的前置性课程、课程预备会等。其中有些内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做微调。
(2)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要对课程开发的项目组织、项目进度、任务要求等作出规定。完整的项目计划书应包含课程内容等项目信息以及一张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表。
2.目的确定
培训目的是对于为什么培训和培训效果的总体描述。教学目的可能会涉及到提高能力、检验预案、磨合机制等。
此次“暴雨应急管理情景模拟课程”的课程目的设定为:通过情景构建、任务设定、角色扮演和灾情推演,来帮助学员提升复杂情境下的信息管理能力、形势研判能力、危机决策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积累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处置经验;深入了解桌面推演和模拟演练方法。
3.目标选择
培训目标是培训者预先确定的,对参训者通过培训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也是培训所要达到的效果。
此次“暴雨应急管理情景模拟课程”的课程目标设定为如下:
(二)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重点准备以下内容:背景信息、事件信息、相关知识、可视化资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挥部职责、指挥部组织结构图等。
1.背景信息
背景信息是指课程开展所依托的时间和空间等信息。有了时空依托,初始场景、事件信息等的设计才得以展开。
此次“暴雨应急管理情景模拟课程”的背景信息如下:
2.初始场景
初始场景是指参训者最先面对的突发事件情况信息。可以依托实际发生的真實案例,适当进行虚拟改编,设计一个虚拟事件,并对事件初始情况进行描述。初始场景的要素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和目前事件发展情况。
此次“暴雨应急管理情景模拟课程”的初始场景设定如下:
3.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依据某些实际突发事件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对场景不断变化情况的描述,尽量达到逼真的效果,符合设定的演练目标。
从内容来看,发送给参训者的信息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描述性信息,包括:灾情情况、公众询问信息等,这些对于决策起到间接的支持作用。另一类是指令性信息,要求指挥部成员必须做出决策的信息,包括灾情(或事件)发展情况的描述等等。
此次“暴雨应急管理情景模拟课程”的动态信息设定部分摘选如下:
4.课程辅助资料
(1)突发事件知识
包括现骨干专业名词解释,灾害等级的界定等等。此次“暴雨应急管理情景模拟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为“暴雨洪涝背景知识”: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与演练相关的预案:
(3)参演部门职责
根据虚拟的应急预案及分组制定相应的参演部门职责:
另外可根据情况制定课程的评估表和可视化资料。
(三)课前准备
1.培训师和导调组
(1)培训师团队分工
培训师团队主要由培训师和有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在培训师团队中通常需要两名培训师起主导作用。一名培训师是整个课程控制的总导调,主要负责整个课程的控制、协调和评估工作;另一名培训师是课程现场主持人,主要负责介绍课程规则、教学方法,并组织、控制课程进程并对课程进行点评;对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导调组构成
导调组通常由若干培训师构成,具体人数根据课程规模和难易程度确定。导调组在整个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职责包括:一是导演和控制整个课程的过程;二是扮演应急指挥部以外的所有角色;三是为课程评估提供支持。
2.参训者和指挥部
参训者是课程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通常每个参训者都要承担一个具体确定的角色。
为帮助参训者更好地承担相关角色,一是需要提前发放有关资料并布置熟悉课程背景和角色方面的作业;二是需要召开参训者课程预备会,在会上进行课程动员。
3.观摩人员和评估组
授课中可适当安排观摩人员和评估人员,可视情况由教学人员、参训者或者来宾承担。课程前要召开评估人员预备会,使评估人员明确评估任务,掌握评估方法。
4.课程资料准备
针对不同人员要准备印制不同的资料包,或者分别编制不同的手册。并提前1-2天下发资料,便于熟悉资料,进入角色。
(1)培训师用教学手册内容包括:背景情况、初始场景、动态信息、相关知识、可视化资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挥部职责、演练流程、活动安排表等;(2)参训者用参演手册内容包括:背景情况、初始场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挥部职责、演练活动安排表等;(3)评估员用评估手册内容包括:背景情况、初始场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挥部职责、评估表、活动安排表等。
5.教室等教学场地及设备准备
教室大小选择为100平米左右,桌椅按U字形摆放。导调组及评估组在教室后面或者侧面就坐。
此外,教学所需资料物品包括:教学系统的测试和有关资料的拷入;准备小组所需的白纸及白板笔;角色桌签;移动话筒;其他教学所需物品。
三、应急管理情景模拟教学实施
(一)课程导入
在课程初步设计阶段将教学实施分为课程导入和课程推进两个部分。其中的主要活动是课程推进。
1.课程说明
(1)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向参训者介绍本次课程的总体情况:
第一,每个人要做到自己角色的位置上。这就需要安排有关工作人员在合适的地方站好位,引导参训者到自己所在工作组位置上坐好。
第二,设备设施使用说明。有关教学系统、计算机等如何使用,都需要一一交代清楚。
第三,設备测试。有问题要予以及时解决。
(2)介绍课程
待外围工作做好以后,教师要对课程所需的一切背景信息有序地做出交待。有的信息如果在预备会上已经进行了讲解,这里就可以简要带过。通常需要介绍的有:
本次课程的总体介绍。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框架。
教学方法的简要讲解。包括形势分析研判方法、决策流程、沟通协调方法与要求等。
突发事件描述和知识讲解。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料向参训者进行突发事件描述和相关知识的介绍。
(3)明确规则
对学员提出讲明课程规则是课程导入时要明确阐释的环节。通常需要说明以下要求:
教学假设。参训者要假设课程场景是真实发生的,在课程过程中不要质疑场景是否真实。
教学要求。认真参加,注重细节,悉心体会,团队合作。
教学终止。必要时,课程的终止要由教学主持人决定。
(4)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学员解惑和改进,因此反馈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教师应把握好如下时机和时间:
随时随地反馈。对于学员在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如果会影响教学方向和行为质量,教师应给予言简意赅的指导。而对于需要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入领会的某些问题,则应容忍他们自主行动,而等到总体反思时再做处理。
阶段性反馈。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课程,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使演练停顿一下,就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注意的问题给参训者以及时的反馈、指导。
2.学员参演
学员在课堂现场的活动与真实突发事件处置既相类似,也有所不同。类似的是压力(包括时间压力、两难困境的心理压力等)工作环境下行动;不同的是要采用一系列结构清晰的工作方法(以学会方法和提高能力为目的)。模拟活动有如下类型:
(1)信息接收和索取。信息接收是指演练指挥部成员要按照要求接收信息、记录信息,向指挥部其他人员传递信息。信息索取是指在需要进一步信息时,要向外部人员索要有关信息。
(2)形势研判。指挥部成员要采用三轮提问法、前瞻性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对突发事件形势进行研判。
(3)决策。指挥部成员要采用案例推理法等应急决策方法,通过集体研究做出决策。
(4)指挥与协调。指挥部在做出决策后,应当发出指令,实施指挥行动。在此过程中,要协调指挥部内部关系,化解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
(5)沟通和宣传。指挥部在上述活动过程中,应积极主动进行内外部沟通(如发起内部临时会议和磋商,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接受媒体采访),并在需要时把对公众的宣传鼓动意见传递出去。
(二)课程的改进和完善
经过多次实践后,授课团队教师在综合多次授课情况后,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对于课程授课效果具有影响:
学员是否从事过或者正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对于参与课程的程度影响很大。
学员对于课程的理解,对于他们对于课程的认知影响很大。
因此,在课程主体内容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针对学员的情况,授课教师在课程导学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力度:
在演练分组前下发学员调查问卷,对学员是否从事过气象应急管理,是否参加过地方上的演练,是否从事过突发事件媒体沟通工作等方面进行调查,并根据学员反馈情况进行分组,经过实践发现,授课效果有所提高。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一天,利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课程的核心学员进行课程辅导,重点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演练与实战演练的区别、课程的教学流程、各个演练小组的职责与分工等方面进行辅导,使学员对于课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学分析及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课前准备
情景模拟是在特定场景中开展教学的,因此必须结合该班次的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开展此特定情景的模拟教学。在模拟过程中教师要把能力和行为训练贯彻始终。教师就如同“导演”,帮助学员进入“角色”,启发他们抓住要害问题,印发思考,必要时可帮助一些关键角色出谋划策,以保证模拟成功,取得预期效果。
(二)选择适当的案例形成典型场景
选择案例形成模拟教学中的脚本场景是有讲究的,太简单的案例场景学员没有兴趣,太复杂的又来不及准备,要选择难易程度比较适当,有复杂性但是又容易理解的案例场景形成脚本。
在脚本的设计中,要设置适宜大部分学员参与的,并能从容地容纳有关角色的场景。尽量避免学员因其特定职位而存在的某种特殊的言行顾虑,要选择适合大多数干部学员的情景开展教学,使得学员无顾虑,全身心投入角色。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应变能力
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时,若掉以轻心,组织不好,极易沦为走过场,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完善细节,提高课堂组织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发时应多开展调研活动,避免课程陷入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条条框框。同时,教师要认真总结每次课程的经验,加强对于学员的了解,以及与部分学员在课前安排的沟通,为灵活应对课堂当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准备。
(四)重视理论提升环节
整个课程的组织,各环节都不可或缺,边演边评,互评互议,是整个情景模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情景模拟课程不仅要“钻进去”,还要“跳出来”,因此要重视点评环节,因为这是“跳出来”的关键。
只有“跳出来”,不就事论事,方能理解掌握应急管理中的应知应会的要点,提高能力。在点评中,各个组的立场也许并非完全一致,可能会产生矛盾,有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入。评议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评议,才能找出问题,改善不足,掌握真知,增长才干。
参考文獻
[1]李雪峰.应急管理演练式培训[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