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婧 商临萍
“工匠精神”一词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直到今日仍被传诵,它最初是指制造业的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后来被升华为一种普遍的职业精神。经过总结和提炼,“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词:精益、敬业、专注和创新。精益,是注重产品的质量,追求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敬业,是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奉献,是牢记使命和勇于担当;专注,是对工作的耐心、严谨和持之以恒;创新,则是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
南丁格尔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人夸奖艺术家在石头上的雕刻,或在画布上的图画,但是那些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护士的工作才是真正的艺术,是在人的身上工作,人是上帝之灵的殿,有什么艺术工作能比得上修葺上帝的殿尊贵呢?”护理工作是一门崇高而圣洁的艺术,如果把患者比作尚待雕刻的石头,患者的健康便是艺术品的灵魂,我们每天不就是在打磨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吗?所以,护理人也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做一个精益的护理工作者,首先学会做一个说话精致的人,在与患者沟通时,或许多一个“请”“谢谢”“对不起”,多一个微笑和点头,就能得到一份信任,避免一份争执。努力为患者营造精致的医疗环境,清新的空气、舒适的温度、多彩的墙面、温馨的宣传栏及便捷的指引标识等等,都是对精致最好的诠释。精益的护理技术是保证患者安全治疗的关键,随着护理科研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者在静脉穿刺、造口护理、糖尿病护理等多个领域不断挖掘更为成熟和准确的护理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这就是护理人的精益求精。
敬业是对护理工作全心全意的敬畏和热爱,是无怨无悔的投入和付出,是尽职尽责的担当和承诺,是无欲无求的奉献和坚守。中央电视台《榜样2》栏目里出现这样一个身影:她穿着洁白的工作服,头戴美丽的燕尾帽,她就是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艾滋病科成立之初,没有人愿意来到这个极具危险性的科室,杜丽群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帮助筹建了艾滋病科并一待就是十二年。十二年里,她把患者视为亲人,同甘共苦,她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无怨无悔为生命站岗。还有我身边的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杨辉老师。杨老师从医40余载,从坚守87天抗击非典疫情,到照顾汶川地震重伤员,再到她身患癌症仍坚持到福利院义务照料残障儿童,她用一个个亲身经历的生动事实,彰显着南丁格尔精神,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有这样一批批爱岗敬业的医疗工作者们,才有了我们如今和谐安宁的医疗环境。
专注是你在认真地做一件事,并一心一意把它做好,是你在坚守一份职业,并兢兢业业把它传承。护理人的专注是对护理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全心全意的投入,是严谨、慎独的职业精神,是娴熟的职业技能,是流畅的操作手法和内化于心的无菌原则,更是对护理工作的执着和坚守。护理专业化的发展使护理工作者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多方向专科护士的成长使护理事业迎来崭新的春天。专科护士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临床技能,在满足患者生活需求的同时,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健康指导,这就是专注,专注于所从事的事业,并把它做到最好。作家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 000小时。在这10 000小时里,很多人早早就放弃了,只有极少数人坚持到了最后。所以只要你能够做到专注、专心、钻研和坚持,你也能成为一名护理领域的专家。
2016年11月12日,中华护理学会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设立“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其中,优秀奖获得者杨湘英护士发明了1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包括防漏、通风等功能的女性接尿器、可按摩、称重、防压疮的偏瘫病人专用床、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专用毛巾拧干装置等等。她说:“这些发明的初衷是希望学有所用,为病人多做点事,满足患者的需求。”其实,还有很多像杨护士这样的“发明家”护士,她们改良和创造了许多实实在在用得到的小工具,如婴幼儿扎针采血体位床、小儿多功能颈内置管固定帽等等。我们的工作是为患者服务,只要患者有需求,我们就有满足需求的动力,这就是我们创作的来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突破,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改造者和发明家。
护理工作并不是乏味的重复,而是在日复一日重复进行的小事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把小事做到更好,做到极致。提倡“工匠精神”,并不是要摒弃“南丁格尔精神”,“南丁格尔精神”更像是一种信仰,指引我们如何做好护理人;“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标准,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护理工作。作为即将踏入临床一线的准护士,我会时刻牢记“南丁格尔誓言”,用“工匠精神”规范自己的实践,并将两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专家,为护理学发展助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