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n van Gijn Joost P. Gijselhart 译/李乃适
伊萨多·斯乃博教授(1889—1973)
出生于阿姆斯特丹并于此学医,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进行内科训练,此后在阿姆斯特丹(1919)、北京(1937)、纽约(1944)和芝加哥(1952)历任内科学教授; 斯乃博教授以睿智的诊断学家和循循善诱的导师闻名于世,该照片摄于1940年前后。
伊萨多·斯乃博(Isidore Snapper)教授,集医教研于一身的内科泰斗,尽管未能完成他的回忆录,但那本总结了他一生的速记笔记终于彰显了其瞩目的价值。
斯乃博出生于阿姆斯特丹,他的祖父伊萨多和父亲大卫都是钻石切割工人。尽管父母几乎承担不了斯乃博的书本费,但他对学习的热情使其得以进入阿姆斯特丹著名的巴洛伊斯中学学习。五年级学习结束,斯乃博通过毕业考试,开始学习医学。无论在病房还是在门诊,医学都使斯乃博十分着迷,尤其是内科教授佩尔(Pieter Klazes Pel,1852-1919,最早描述周期性发热)所教授的内容,也正是佩尔教授让斯乃博有机会到伦敦学习了半年与肿瘤免疫学相关的实验室工作。
此后在乌德勒支妇产科的助教生涯对斯乃博来说是一个失败,因该科库瓦(Benjamin Jan Kouwer,1861-1933)教授反对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同行、妇产科教授特勒布(Hector Treub,1856-1920,以法国流行的新式妇产科诊疗思路编写教材和临床实践,影响力很大,但理念并不为受传统德国式教育的妇产科医生接受)所传授的“法国式方法”。
斯乃博决定到格罗宁根大学进行研究工作,师从生理学家哈姆布格尔(Hamburger,1859-1924,最早引入渗透压的概念),并于1913年完成了博士论文《热病的氯储留》。博士毕业后斯乃博选择继续在格罗宁根大学进行临床内科训练,在指导老师海曼斯·范登伯格(HiJmans Van Den Bergh,1869-1943,荷兰著名生理学家和内科医生)的帮助下,斯乃博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Tijdschrift期刊上;在其后若干年中,斯乃博在这一领域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世界上首创凡登白(Van Den Bergh)试验,以区分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1917年,海曼斯·范登伯格迁至乌德勒支,斯乃博因不愿接受讲师职位,而举家迁回阿姆斯特丹。此后斯乃博担任了佩尔教授的助手并在1919年佩尔教授去世以后成为其继任者,成为内科教授,而那一年斯乃博刚刚30岁。
斯乃博极善于将临床工作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他的论文主要涉及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继发感染、肾病、糖尿病(胰岛素于1921年发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处理和骨病。斯乃博作为一名教师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在西蒙·费斯特代克(Simon Vestdijk,1898-1971,荷兰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早年于阿姆斯特丹学医,后弃医从文,曾创作8部具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后4部为描写阿姆斯特丹医学生生活的小说)创作的以安东·瓦赫特尔(Anton Wachter)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的插图《科恩》里有形象的描绘。
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斯乃博觉察到战争的威胁,在接触美国同道后,斯乃博获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任职期间,斯乃博诊治了许多全新的疾病,尤其是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和地方性传染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斯乃博被日本侵略军监禁于美国领事馆达数月之久,其后与一名日本外交官交换,才最终得以乘坐海轮抵达华盛顿。
担任美国政府顾问工作两年后,斯乃博于1944年成为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负责人,兼管医学教育。斯乃博终其一生都在提倡由经验丰富的通科医生带领的接触患者的床边教学,而不是专科医生所进行的团队教学。
“易怒”是斯乃博对自己的描述。与非医学专业的上级之间无休止的斗争,使斯乃博于1952年应聘于芝加哥库克郡(Cook County)医院。1953年退休后,斯乃博加盟布鲁克林贝塞尔教会医院,直至1965年,其间他编著了《床边医学》,融其一生经验于这本特殊的内科学教科书中。1969年斯乃博曾返回荷兰,和一些好友在阿姆斯特丹的安阿姆斯特尔酒店庆祝他的80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