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翔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国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作为全民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素质呈现出普遍低水平的现象.在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正努力将体育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条件不断改善以满足全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需要.[1]高校女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教师群体面临的科研、人事等方面的改革上,女教师面临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压力,闲暇时间少,家庭、工作压力大,对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3]对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能在一定范围内掌握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利于高校教师队伍合理化,逐步改变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现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皖北8所高校(宿州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亳州学院、蚌埠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淮南联合大学)在职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有关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参与健身活动等方面的文献,了解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针对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挑选参考价值较大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到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都能得到详细了解.
2.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对8所皖北高校女教师进行为时2个月的问卷发放与回收,对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情况、个人情况等方面的调查,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问卷共计发放240份,回收238份,其中有效问卷224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9.17%和94.12%.
2.2.3 访谈法
对皖北高校部分专家进行访谈,为完善研究结构,充实文章内容提供建议.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1 高校女教师基本情况
高校女教师在社会群体中,个人的行为特征都被打上了社会的烙印,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也不例外.[4]对高校女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对于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由表1可以看出,高校女教师以中青年为主,27岁及以上的女教师占到了82.14%,其中37岁-41岁的占32.59%,中青年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和压力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同时,15.63%的42岁及以上的女教师,在女教师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在访谈中了解到,其中部分女教师担任部门的负责人.教龄上体现的是高校女教师在教学或者其他岗位上的成熟度,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女教师普遍以成熟型教师为主,这与表1中调查结果显示的学历和职称相符.在学历上以研究生为主,职称上可以看出以中级和副高级为主,这与皖北高校博士人才引进的政策有关,从侧面反映皖北高校高水平人才的匮乏,女教师在家庭和学校双面的压力下,难以做到工作之余的自我提升,也在体育锻炼上表现出一定的不足.
表1 皖北高校女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n=224)
3.2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
3.2.1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动机
动机是个体做出朝既定目标行动的动力,可分为需要和诱因.[5]参加体育锻炼同样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皖北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受内外因共同的影响,而以内因为主,83.48%教师以强身健体为动机,紧接其后的是缓解压力和陪伴子女锻炼,分别占到了64.73%和45.54%,个人习惯动机占40.63%.可以看出,皖北高校女教师对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方面的认知程度比较高,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提升生活、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高校女教师除了学校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因而缓解压力成为了皖北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动机之一;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父母对子女的陪伴成为家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表中的比例可以看出,陪伴子女锻炼成为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三大动机,在国家二胎政策的响应下,更好的培养下一代将成为家庭的主要内容,而体育锻炼正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
表2 皖北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动机情况统计表(n=224,可多选)
3.2.2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形式、时间和频次
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时间和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
表3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形式情况(n=224)
表4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时间与频次情况(n=224)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与朋友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和参与有组织的活动成为教师主要的锻炼形式;从体育锻炼的时间上来看,以30-60min居多,占到了50%,60min以上的占34.38%,仅有15.63%的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30min以下;从周锻炼的频次来看,2次及以下的教师占到了78.57%,3次及以上的教师占21.43%.在访谈中了解到,教师在教学、家庭等方面存在多方面的压力,而平时参与锻炼少有独自进行,更多的是与同事、朋友一起参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群体在参与体育锻炼方面的意识已有提升.
3.2.3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项目情况
教师对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倾向性,凸显的是女教师群体的性别特征,另一方面还要与女性塑形、健美等需求相连接的特征.
表5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项目情况(n=224,多选)
从表5可以看出,皖北地区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按照百分比的大小排列为:走跑类、乒羽网、舞蹈类、蓝足排、器械类,选择其他项目的也占到一定的比例.走跑类项目作为一项简单、时效性较强的锻炼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技术性不强,适合锻炼时间不太固定的女教师,另一方面,走跑类项目对年龄没有限制,从青年女教师到中老年的女教师都很是适宜;从事乒羽网项目锻炼的女教师借助于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较为齐全,体育氛围良好的等优势,受到了女教师们的青睐,从运动项目本身来说属于隔网对抗类的项群,与蓝足排中的排球同样在女教师的锻炼项目中有较好的锻炼实效,利用下班后或者周末时间释放工作中的压力,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6]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区域和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赛事举办,对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赛前的准备和训练,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赛事举办的意义.
3.2.4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组织管理情况
通常情况下,高校组织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组织有工会和体育组织两种,对皖北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组织的调查情况如下.
图1 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组织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皖北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66%是由工会组织的,25%由体育部门组织的,可见,高校体育部门和工会成为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部门,从另一方面来说,两部门应承担起组织学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责任,通过积极组织赛事,让高校女教师工作之余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4.1 皖北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受到政策的影响,在全民健身大力开展的现状下,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更应得到有力的保障,在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用的基础上,为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和管理.
4.2 加强高校、社区等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明确体育活动经费投入的比重和实际的使用效果,不断完善体育锻炼配套设施,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设立专门的资金,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场地的投入和使用中,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4.3 健全体育锻炼组织,提高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参与体育运动带来的益处,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女教师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建成相应的体系,建立以学校为主题的体育赛事,为高校女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参考文献:
〔1〕陈兵.西安地区部分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2〕刘玲.高校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和社会支持——一项高校女教师利用社会支持缓解工作家庭冲突的定性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26-29.
〔3〕丁洁.新乡市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调查与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11):13-16.
〔4〕戴恩冰.山东省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03):78-80+84.
〔5〕高耀明,黄思平,夏君.高校女教师的生存状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08):75-80.
〔6〕曹爱华.高校女教师的角色冲突与协调发展[J].高教探索,2008(05):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