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梅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是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必修的学科,同时它也是我国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质量和效率应该是教师的研究重点。从讨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果出发,研究如何在根本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小学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最为重要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学习、掌握生活常识、技能,发展全面素质、个性和潜能最主要的渠道。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必要前提。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连接学生与课堂的桥梁,所以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扎根于教材,但要注意不能受限于教材
教材是人民教师和教育专家优秀研究成果的汇总,有一定的权威性,作为教师必须扎实掌握教材,准确把握其中的根本思想和重点内容。这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反复揣摩、研究教材,争取做到即使是细枝末节处也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取其精华运用于课堂中。
但是纸质课本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替速度极快,课本的撰写和更改受限于印刷,不能及时更新。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敢于突破教材,及时为学生传递新鲜准确的信息。我认为课堂应该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教材并不是全部,教师应该对课本进行提炼和补充 ,这样才能给学生最全面的教育。我时常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新闻事件、新闻热点,并从中总结道理与教材主题相结合,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实在地理解教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增加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二、和學生勤沟通,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内心才能“对症下药”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它可以使师生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尊重,这是教学活动得以完成的活力源泉。教师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平时生活中都要做到和学生勤沟通,关注学生的情感,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才能“对症下药”。即使不是班主任也尽量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班级,熟悉学生,争取多和学生谈话、解惑答疑,增进感情。如果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尊重,居高临下缺乏亲和力的教态极其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从反感教师本人进而反感相关的科目。小学生还处于对教师十分依赖的阶段,需要老师有耐心以孩子的相处模式和学生相处,学生和老师感情好,自然会产生敬畏感,课堂上便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堂效率才能随之提高。
三、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更新教学素材
教师个人的因素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不合格或者缺乏个人修养、专业能力,这些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降低。作为新时代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祖国未来的素质就掌握在思想品德教师手里。上文提到的一、二、三点都需要教师在生活中掌握丰富的素材,不仅要关注新闻热点,也要注意多收集教学素材,而且还要做到及时更新,所以教师一课都不能松懈,需要时刻心系课堂。 “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更新教学素材,先学生一步将新的知识点完美消化,然后选择最有效的媒介高效地传递给学生。教育智慧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构成,它决定着教师教学工作的状态、质量以及课堂的效果和效率,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四、重视实践,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合作探究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分组讨论,要打破固有模式,不能只是表面上 “参与”讨论,要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表面沟通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合作探究有名无实,不要让课堂变成无意义的、低效的交流。所以需要老师从中进行调解,多和学生进行互动,深入交流,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老师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体活动,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小学生处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思想品德及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因此全面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以上就是我对“用增强课堂效果手段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阐述,希望能够得到各位同仁的认可,如果有不同意见希望可以交流指正。
参考文献:
[1]宫海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6).
[2]薛小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8).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