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8-04-27 09:29孙青修静鲜安福王玫陈慧丽蒋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脑梗死

孙青 修静 鲜安福 王玫 陈慧丽 蒋娜

为研究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作者以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患者70例展开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开展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1], 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5 h。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 每组35例。护理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54~80岁, 平均年龄(64.2±5.3)岁。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55~79岁, 平均年龄(65.3±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医院后均采用阿替普酶开展早期溶栓治疗, 剂量为0.9 mg/kg, 最大剂量为90 mg, 静脉推注10%后, 剩余90%的剂量以静脉滴注输送患者体内, 持续60 min。

1.2.2 护理方法 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案, 具体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 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 大部分患者都会存在失语、瘫痪症状, 心理压力极大, 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心理干预, 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减轻其焦虑、抑郁心理, 为患者介绍溶栓治疗的优势以及相应的成功病例,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 提高治疗依从性[2,3]。

1.2.2.2 溶栓准备 护理人员需要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包括吸氧装置、吸痰设备、心电监护系统等, 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采集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对患者肝、肾、心脏功能进行检测,了解患者病史, 确定是否存在血液性疾病等情况[4]。

1.2.2.3 溶栓护理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包括瞳孔变化、意识清醒状态、肢体活动等, 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每隔15 min记录1次血压情况, 6 h后每隔1 h记录1次, 当患者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100 mm Hg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师的要求予以降压药, 防止患者发生出血情况[5,6]。

1.2.2.4 溶栓后的护理干预 经过溶栓治疗, 患者通常都有一些好转, 此时, 护理人员仍然需要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予肢体瘫痪恢复情况等。在溶栓治疗中, 颅内出血是最常见也最危险的并发症, 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脑水肿或出血的预兆, 当患者存在异常情况时, 护理人员要立刻上报医师进行处理。另外, 患者在病房恢复期间, 需要保证良好的休息环境, 减少患者家属探视频率, 同时予以供氧治疗。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出血风险, 例如减少穿刺次数, 避免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进一步延长穿刺位置加压时间。为了避免患者牙龈出血, 告知患者采用软毛牙刷, 饮食中以流质软食为主, 避免干硬食物, 同时定期对患者颅脑进行影像学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溶栓前后神经功能。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包括溶栓前及溶栓后6 h、24 h、7 d等不同时间点的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 溶栓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6 h、24 h、7 d,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下降, 且护理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溶栓前 溶栓后6 h 溶栓后24 h 溶栓后7 d护理组 35 18.24±1.25 12.35±1.11a 8.85±1.03a 7.11±1.21a对照组 35 18.23±1.24 15.43±2.05 12.42±1.58 11.15±1.68 t 0.0336 7.8163 11.1980 11.5442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上, 脑梗死是因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部组织软化坏死的疾病, 其病因在于患者颅脑动脉出现闭塞性病变, 侧支循环供应不及时而导致的组织代谢失衡。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 早期血管再通治疗是关键, 改善患者缺血半暗带血供状态, 从而改善患者症状[7,8]。早期溶栓治疗中, 阿替普酶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溶栓后还存在着继发性出血、再闭塞、脑水肿等并发症风险, 因此护理干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9,10]。而在护理中, 护理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 通过心理护理、溶栓前后干预护理,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6 h、24 h、7 d,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下降, 且护理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 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增强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的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1] 郑瑞红, 宋妮娜, 赵英, 等.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13(6):1146-1148, 1179.

[2] 史丽圆, 庄妍, 孙远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全科护理, 2014, 12(8):713-714.

[3] 侯近, 文玲.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饮食保健, 2017, 4(11):107-108.

[4] 高志红, 宁鸿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4):65.

[5] 吴幸娜.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3):564-565.

[6] 张聪花.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6):12-14.

[7] 龚小青.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干预护理观察.医药, 2016(8):00028.

[8] 吴伟莉, 颜顺荣.急性脑梗死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淮海医药, 2015(6):617-618.

[9] 叶兰香.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1):167.

[10] 徐碧芝, 杨娟.急性脑梗塞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32):247-248.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