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的推理能力培养

2018-04-26 02:18姜含嫣
新一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推理数学教学小学

姜含嫣

摘 要:推理是思考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数学学习所必要的能力,更是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但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对推理能力的培养还是有所欠缺。理由无他,一种观点是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幼,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即使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得到的结果也只会是一知半解,他们的思维还无法真正内化这种推理能力;另一种观点是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这种培养活动实施起来太困难了,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而且往往付出很多心血,却收效甚微,因此就忽视了对它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推理

推理能力真的离孩子们这么遥远吗?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积累了不少推理问题的经验,他们热衷的猜谜游戏就是推理活动的一种呈现方式。常见的选择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累的说理经验等,也都蘊含了推理能力。

到底什么是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对它作出了具体解释,“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一、日常积累,渗透推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调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所以,在平常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新知的形成过程中“悟”出道理、规律和方法,而且“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的时间、空间给学生,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将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一“过程”中。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

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以及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习题编排了:

算一算,比一比:

4x4=    5x5=   6x6=

3x5+1=   4x6+1=  5x7+1=

同时,以上习题用蓝色框框出上下两道题,作为一组题目,引导学生纵向观察,观察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乘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发现:每组中第一道算式的两个乘数相同,第二道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比第一道算式中的乘数多1和少1。可能孩子们还无法像这样表述清楚,只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描述就可以了。比如,通过举例说明这一规律:

3x3=  , 2x4+1= 。

有了上述探究,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你觉得照这样能再写下去吗?继续写下去,我们刚才的发现还会成立吗?

此时留个悬念:等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表内乘法的口诀就可以知道了。

学生对枯燥的乘法学习的兴趣就会倍增,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结果。他们探究、推理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的趣味性,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又进行了大量的计算练习,进行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交互使用,有趣而愉快。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的综合应用的推理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在完整地学习了表内乘法之后,再次呈现这道探究题,唤醒学生的记忆,不同的是这次请学生照样子,接着写下去。学生很轻易地就能写出下面的几组算式。紧跟教材的习题配置,再适当拓展、补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不仅使他们更乐于学习数学、学习计算,也是为他们提供另一种思考的角度。就笔者自己所带的班级而言,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题型时,总是对探究内在联系、并接着写一写跃跃欲试,往往是老师还没有提出拓展的要求,就有学生自己开始思考了。

二、围绕生活,联系实际

实际上,推理活动也不是二年级才能开始的。生活是学生推理能力的摇篮。因此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寻求拓宽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游戏、活动中有“学习”,并自觉地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推理。

计算教学中能拓展推理能力的内容有很多,因为计算都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公式、法则、运算律等,数又被这些符号等有机联系起来,这些内容都是发展推理能力的载体。一年级上册学习《9加几》时,首先探究问题:9+6=?,学生能说出很多方法,算出和是15。在这么多学生资源之中,有一个学生说,因为10+5=15,所以9+6=15。这个想法就是初步地进行了推理。在教学中,教材的知识点之间都存在有机联系,知识合理性或产生的必然性都会有思维上的铺垫,穿插其中的就是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图形与几何中也包含了推理内容,常见的有几个图形为一组的规律,实质上是数之间规律的变式。实践活动中,《观察物体》一课,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观察物体的整个探究过程中,都是由结果出发,推理分析出之所以是这一结果的原因。让学生在演绎推理中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猜你喜欢
推理数学教学小学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