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非返古教学。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基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逐渐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从而形成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文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便,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具有理论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其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基础阶段,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数学学科的学习,可见小学数学之重要性。
一、 生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讲,数学学习属于一种意识行为。高效的课堂教学须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就是使学生向往数学学习和用所学技能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等。这就要求在实际课堂的情境导入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归类收集,将学习资料从不同层次进行展示,使他们感知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进而形成主动性学习。如在进行“倒退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情境导入:第一,我们每天都要回家,我们放学从学校到家要怎么走,从家来学校又该怎么走?——倒着走;第二,相传乾隆皇帝一次到名为“天然居”的酒楼喝酒,出一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民间对一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倒着读。第三,什么数减去3再除以五,得2?——倒着算。生活中存在倒着走路,文学中存在着倒着读,数学也可倒着推算。今天我们就来讲解用倒退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情境的导入,内容丰富且别具一格,将学生引入到一个现实、精彩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中,使小学生自主地融入到数学课堂氛围当中,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高校的高校教学开一个好头。
二、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而大多数教师往往是将课本上的知识“重复”地传授给学生,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则不仅学生会陷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效率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相比于传统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式来说,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少,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不仅模糊,更缺乏对实体的认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可转变教学方式,虽然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熟悉,但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实体化教学,将身边的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文具盒、书桌等,这些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体,而且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方面的引导可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打造出高效数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联系实际,形象讲解
数学课程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枯燥的、抽象的。为了避免数学教学的枯燥性、单调性、乏味性,我们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式巧妙设计,努力把课堂教学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生活中有着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材料。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教师要做细心人、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活。我们要努力把课本中的“静态”数学知识变成生活中“动态”数学问题。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学的知识在生活中会用得上,他们学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挖掘资源,把自行车的车轮用到课堂教学中。把一个自行车的车轮拿到教室,让学生拿着车轮在教室内滚动一周,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圆“周长”的定义。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时候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知识借助于多媒体学生就能够看到生动、形象的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显著。
四、 当堂练习是数学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众所周知,当堂练习是数学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当堂练习的设计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首先,受多年来“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思想的影响,当堂练习的安排常常是重复、机械的,是例题的重复,课外作业是当堂练习的重复……原因是什么呢?是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過程,只有多练才能学会,继而布置大量的练习。其次,虽然目前实施了课程改革,但是受应试教育的顽固影响,过分注重书面,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大大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练习。特别是在课外作业上,很多教师经常同时布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与作业本,而同步练习册与作业本有许多地方是重复的,作业的内容、形式比较单调,学生厌烦,毫无兴趣可言,对学生学习极为不利。再次,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存在比较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当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缺少自主性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能渗透数学思想。那么,怎样才能使当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呢?我认为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也就是要在练习设计的目的、形式、容量等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1]魏玉冬.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河北教育,1999,(09).
[2]刘明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黑龙江教育,1999,(09).
[3]曹锡芳.数学教学中的“放”与“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1999,(01).
作者简介:
李自满,云南省保山市,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兰城中心学校汉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