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探寻古村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三江源地区,有时走上一天,也未必能看到一个村落。这使很多人误认为青海没有村落,只有雪山、草地、帐篷和牛羊。
其实不然,只要你沿着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往下游走,就会赫然发现,原来青海的那些古村落特别善于隐藏,它们不仅真实存在着,而且大量藏匿于大山深处、河流之畔,甚至那些不起眼的树林中。它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没有张扬或夸张的对外表达,以至于让我们忽略了它们和中国其他地方都不一样的独具魅力的一面。
来吧,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去揭开已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或载入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七十九个最美青海古村落的神秘面纱。
在玉树通天河畔,有一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它就是称多县尕朵乡卓木其村。卓木其周边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含氧量高,在此居住非常舒适安逸,村里的长寿老人很多,他们虽然年逾百岁,却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在自家院落里静静地雕刻着石像或嘛呢。
通天河从这里缓缓流过,卓木其村就坐落在河畔东岸,村里有著名的格秀经堂、宗教壁画等遗址。村边有山泉,可供村民生活用水。站在通天河畔,一眼就能看到卓木其村,因为村里的很多藏式碉房都建在高高的山坡上。
卓木其的碉房均由石板、石块砌成,多为两层,下层养牛羊,做畜圈,上层为村民的住房。到卓木其村的碉房做客需万分小心,因为光线差,屋子里很暗,生人进屋需闭目片刻再静视,方可辨清房内路径、木梯,否则很容易发生“碰撞事故”。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木梯上有手拉的皮绳,这对小孩、老人、生人尤为必要。
卓木其村又叫“格须卓木其村”,是因为村里有一座原始宗教场所的经堂叫“格须”。
通天河畔有个晒经台,据说是当年唐僧师徒晒经的地方。通天河注定和神佛有缘,最为闻名遐迩的是壁画,沿岸共有三处古老壁画:一处是尕朵乡克麻村的文殊菩萨像,另一处是尕朵乡卡吉村的金刚手,再就是卓木其格须经堂的观世音菩萨像。“文革”后,这三处古老壁画仅存格须经堂的观世音菩萨像,其他两处被破坏殆尽。
在卓木其村,一年一度的糌粑节让人流连忘返。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藏历二月二十二日)这天就是卓木其村的糌粑节。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准备好青稞炒面,也就是藏族群众说的糌粑。假如你是第一次来卓木其村,肯定会以为这些青稞炒面是热情的卓木其村民用来招待自己的。没错,这些青稞炒面就是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的,不过不是让你吃的,而是往你身上撒的。
卓木其村的糌粑节是一个狂欢节,这个节日非常有趣,节日当天,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一见面就会用青稞炒面一阵狂撒,不一会儿每个人都成了“白面人”。 村民们认为,抛撒的青稞炒面越多,这一年就越吉祥、越如意。青年男女互相抛撒,是祝福爱情甜蜜幸福;晚辈给长辈抛撒,是祝福老人健康长寿;长辈给晚辈抛撒,是祝福晚辈健康成长;给学生抛撒,是祝福孩子学习进步;给商人抛撒,是祝福其生意兴隆……
不过,因为青稞炒面比水贵得多,撒多少也有一个度,这个度根据上一年青稞的收成而定:收成好,就抛撒得多,反之就抛撒得少,甚至在脸上或衣服上抹一点儿就作罢。
和糌粑节同步进行的还有祭祀“神鸟”活动。卓木其村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每年藏历二月二十二日这天,马帮驼队就会来到这里搭建帐房开始经商。这一天,通天河冰面融化,岸边草木萌芽,预示着一年一度的春播即将开始。按照苯教的传统习俗,春播开始前要举行隆重的春播祭祀仪式:一是祭祀白雄鸡(藏语称“夏尕布”),二是撒青稞炒面。久而久之,在卓木其就形成了糌粑节和祭祀“神鸟”这样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即藏历二月二十一日,卓木其村就派人到村后神山上把上一年祭祀的白雄鸡架子迎请回格须经堂,然后用白色的干净羊毛扎在架子上,做成一个巨大的栩栩如生的白雄鸡模型。
当地人认为白雄鸡是一只神鸟,掌管着尕朵覺沃神山财富库房的钥匙。传说藏传佛教四大神山(西藏的冈仁波齐、云南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青海的阿尼玛卿山和尕朵觉沃)在分工时,尕朵觉沃神山分管藏区的财富。为了管理好这些财富,尕朵觉沃神山经过缜密考虑,选用了“为政清廉、一尘不染”的白雄鸡掌管财富库房的钥匙。人们祭祀了白雄鸡,它就会打开财富库房,取出一定的财富发放人间。春播时祭祀白雄鸡,就是期望白雄鸡保佑卓木其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
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即藏历二月二十一日,装扮一新的神鸟被放在经堂正中,墙边用小石板搭建的十二个“人”字形“房屋”也放得整整齐齐。中午12点,法师奏响法器,念起咒语,村民们或坐或立,静静聆听。诵毕,经堂里的男人们就把神鸟抬起来向空中抛去,边抛边高喊“噢——嘿嘿——”。这时,经堂内的所有女人全部退出去准备糌粑节的活动道具——青稞炒面。之后,两位男青年抬着神鸟走出经堂,其他男人簇拥着出村向后山祭祀点奔去。
从格须经堂到后山祭祀点有两公里多的上山路,尤其是后一公里的山路比较陡峭,抬神鸟的小伙子们只能在中途特定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一会儿,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让神鸟挨地。到了祭祀点,他们把神鸟放置在神坛上,接着在神鸟前的煨桑台煨桑,并在后山拉起经幡,所有到场的人不断地向空中抛撒“龙达”,这时“索——索——索”的欢呼声响彻山野,祭祀仪式完毕后,落满“龙达”的山岭如同彩色花海一般。
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